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44篇
安全科学   9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9篇
综合类   84篇
基础理论   14篇
污染及防治   6篇
评价与监测   6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3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61.
为适应水环境风险管理中对压力源的快速评判需求,构建了流域产业化、城镇化压力源评估方法,并开展其应用研究.从压力源危险性及受体易损性着眼,提出了压力源结构风险和布局风险双重控制思路;围绕警示性评估的定位,针对单项及综合风险分析,阐明了评估指标选取、风险指数计算和预警级别划分等步骤,并以三峡库区为案例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三峡库区产业化、城镇化压力源综合评估Ⅰ级(重警)区主要集中在重庆市主城区附近的8个区县,其结构风险指数值(0.375 6~0.624 6)和布局风险指数值(0.598 7~0.967 8)均较高;Ⅱ级(中警)区域包括江北区、北碚区、巴南区、大渡口区和巫山县,呈现布局风险指数值(0.820 7~1.000 0)较高、结构风险指数值(0.258 4~0.355 5)相对低的特征;Ⅲ级(轻警)区域包括渝东南和渝东北的5个区县和渝中区.其中,渝中区结构风险指数值(0.135 6)小,但因其布局风险指数值(0.960 7)较大而使得综合评估结果为轻警状态.   相似文献   
62.
为了解东洞庭湖水域的碳汇特征,于2022年4月涨水期对东洞庭湖区域进行调查采样,并同步监测关键环境因子.运用垂向归纳模型和薄边界层法分别研究了东洞庭湖涨水期浮游植物的初级生产力以及水-气界面CO2和CH4的交换通量,基于碳收支关系计算水域净碳汇通量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东洞庭湖涨水期水域碳汇能力存在空间差异性,总体表现出碳源的特征.湖区出口、城陵矶、岳阳楼、扁山、鹿角、湖中岛、蝴蝶口、大小西湖、六门闸上游、红星洲净碳汇通量为负值,表现为碳源,通量波动范围为-4.92~-0.17(mmol/(m2·h)),平均值为-1.95mmol/(m2·h);东湖区、六门闸下游净碳汇通量为正值,表现为碳汇,通量波动范围为1.10~2.24(mmol/(m2·h)),平均值为1.67mmol/(m2·h).东洞庭湖水域的净碳汇通量(NPP)主要受CO2通量(FCO2)、CO2分压...  相似文献   
63.
为了揭示海陆衔接区环境中抗生素与抗性细菌分布特征及其内在相关性,以莱州湾及其主要入海河流为研究区域,利用HPLC-MS/MS分析样品中15种磺胺类抗生素(SAs)和6种喹诺酮类抗生素(QNs)的浓度,并通过改良的Method 1604(US EPA)评估海水与沉积物中2种典型水传病原微生物大肠杆菌(E.coli)与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的抗生素抗性水平,进而探讨该区域水体中抗性菌株的分布特点以及微生物抗性率与相应抗生素浓度的相关性。结果显示,莱州湾水体与沉积物中普遍存在磺胺与喹诺酮类抗生素残留及抗性污染问题。两大类抗生素在水体中平均残留浓度分别为3.89 ng·L~(-1)(SAs)和234.68ng·L~(-1)(QNs),在沉积物中分别为0.91 ng·g~(-1)(SAs)和49.37 ng·g~(-1)(QNs),且分布特征基本呈现自河流向海洋逐渐递减的趋势,说明河流输入是莱州湾抗生素污染的主要来源。在水体中,具有磺胺类抗性的E.coli和S.aureus平均检出量分别达到2 018和4 683 CFU·L~(-1),抗性率范围分别在0%~37.3%和10.6%~45.8%之间;而2种喹诺酮类抗性病原微生物的平均检出量则相对较低,分别为1 315 CFU·L~(-1)(E.coli)和1 461 CFU·L~(-1)(S.aureus),抗性率分别为0%~50.0%和0%~20.8%;此外,相比于E.coli,S.aureus为沉积物中的主要抗性病原微生物,磺胺与喹诺酮类抗性S.aureus检出率均高于80%,平均检出量分别为24CFU·g~(-1)和18 CFU·g~(-1)。相关性分析表明,莱州湾近岸海域水体中磺胺类抗生素浓度与磺胺类抗性微生物总量之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然而其与微生物抗性率之间并未表现出相似的规律,说明近岸海洋环境中抗生素的残留量不是影响抗性菌株丰度的唯一因素。  相似文献   
64.
系统总结了宏转录组学实验操作及数据分析流程,概述了宏转录组学在环境微生物生态学的研究策略和最新进展,并指出其应用前景.宏转录组学在解析环境微生物群落功能上具有广阔的前景,为了解微生物群落的动态演化及其与环境因素和生态系统功能的关系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  相似文献   
65.
采用原子力显微镜液池成像技术对微絮凝过滤工艺过程中的微絮凝时间和搅拌强度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原子力显微镜液池成像技术可以对混凝过程中的微絮体进行形貌表征和数字描述,并证实微絮凝过滤工艺在处理实际印染工业尾水过程中,微絮凝时间为2 min,搅拌强度为100 s-1时可以达到优化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66.
三峡水库试验性蓄水前后大宁河富营养化状态比较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基于大宁河试验性蓄水阶段(2005-09~2007-09)和正常运行阶段(2008-09~2010-09)的监测数据,对大宁河试验性蓄水前后富营养化状态进行比较,在此基础上运用Carlson的"二维坐标理论"和数理统计分析方法,探究大宁河富营养状态限制因素.结果表明,和试验性蓄水阶段相比,正常运行阶段整个研究区域TSITP呈显著上升趋势,从大宁河回水末端至长江干流,增加幅度沿程依次为23.29%、19.57%、15.58%和14.12%;TSISD和TSITN维持稳定;TSICHL总体维持稳定,仅回水末端(S1)呈上升趋势,上升幅度为17.34%.从长江干流至大宁河回水末端,TSITN、TSITP和TSISD这3个营养状态指数均呈现沿程降低的趋势;TSICHL呈现回水区(S2)和出水口(S3)较高,长江干流(S4)和回水末端(S1)较低.试验性蓄水前后各水文期特征基本呈现一致.TSITN和TSITP水文期特征表现为:汛限期、泄水期>高水位运行期>蓄水期;TSICHL水文期特征表现为:汛限期>蓄水期、泄水期>高水位运行期;TSISD水文期特征表现为:汛限期、泄水期>蓄水期>高水位运行期.正常运行期和试验性蓄水期相比,TSITN、TSITP和TSICHL在各个水文期之间的差异变小.长江干流和大宁河总氮和总磷已经超过了富营养化状态的临界值,因此营养盐并不是水体富营养化状态的限制因素;非藻类浊度控制水下光衰减而成为限制藻类生产力的关键因素.非藻类浊度和水下光照分布受到水文学特征季节动态的强烈干扰.  相似文献   
67.
该文在分析我省环保科技和产业现状的基础上,指出了目前环保科技和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同时结合我省2000年及“十五”发展目标,提出了重点领域和优先发展的项目,以及加强环保工作的措施。  相似文献   
68.
孙倩  张美玲  王鑫婧  徐士博 《环境科学》2023,44(10):5842-5851
在碳达峰、碳中和的背景下,草地碳汇是实现碳中和的关键路径.基于第六次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6)气候情景数据,运用Daycent模型对甘肃草地2015~2100年碳收支进行模拟,并利用趋势分析法研究未来78 a草地碳收支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SSP245未来气候情景下,净生态系统生产力(NEP)呈不显著波动下降趋势,速率(以C计,下同)达-0.20 g ·(m2 ·a)-1,且该情景下草地碳汇处于下降状态;SSP585未来气候情景下,草地NEP以1.36 g ·(m2 ·a)-1的速率呈显著波动上升趋势,草地碳汇逐渐增加;草地碳收支的空间分布由西北向东南递增;SSP585气候情景下的温度和降水的增幅高于SSP245的气候情景,且草地碳收支与降水量的变动具有一致性,与温度的变化呈反向关系.研究明确了在不同气候情景下甘肃草地的碳汇强度,对有效固碳有参考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9.
农产品产地环境监测是农产品产地环境保护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的基础工作,农产品产地环境监测网络是开展监测工作的基本载体。本文分析了新时代农产品产地环境监测面临的形势要求与发展特点,在梳理剖析农产品产地环境监测网络建设现状与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新时代农产品产地环境监测网络的构建思路、主要内容及相关建议,以期为优化农产品产地环境监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0.
为研究掘进机扰动作用下超前支架动态响应特性,基于块系覆岩理论,构造超前支架-顶板耦合动力学模型,根据截齿截割阻力经验公式和牵引阻力经验公式推导截割头竖向受力公式,将其作为掘进机扰动激励,进行超前支架扰动作用下支架动态响应仿真与试验分析。结果表明:当超前支架-顶板接触刚度与超前支架支护刚度分别增加到2.5×106kg/s~2时,超前支架与顶板的位移幅值分别减小了66.78%和54.73%、58.91%和63.78%;当接触刚度增大至临界值1.5×106kg/s~2后,其对顶板位移变化量抑制作用减小。结果说明增加接触刚度或支护刚度均可减小掘进机扰动对超前支架的影响;当接触刚度达到某一临界值,顶板下沉量将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