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2篇
安全科学   32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43篇
基础理论   6篇
污染及防治   7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从毒气泄漏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置的国内外现状分析出发,指出了目前我国预警通知方法的不足及发展趋势。论述了毒气泄漏事故中安全疏散的时间构成以及预警通知接收端低功耗模式的种类,从提高预警通知系统响应时间的角度分析了不同的低功耗方案的优劣,并给出了实现方法和适用的条件,不仅实现了不同使用条件下的最佳低功耗模式,还保证了系统有较好的实时响应速度。响应时间的优化有利于提高系统报警通知的效能,在保证较好响应时间的前提下应用低功耗模式则有利于降低成本,同时提高受灾群众安装该预警系统的积极性性,对于报警器在不同地区的推广具有指导意义,从而为对系统的优化与改进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2.
北江沉积物中多溴联苯醚的含量水平和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溴联苯醚(PBDEs)具有与多氯联苯(PCBs)相似的化学结构和环境行为,是一种典型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本文研究了珠江第二大水系北江流域沉积物中PBDEs的含量水平、空间分布特征和可能来源.  相似文献   
33.
富营养化湖泊的微生物修复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采用室内模拟实验,选取武汉市墨水湖表层沉积物及相应上覆水,研究了光合细菌投加量对湖泊污染修复的作用效应。结果表明:经过10 d的处理,随着PSB投加量的增加,上覆水及沉积物的各项指标均呈现下降的趋势。与对照相比,投加1%PSB,上覆水中CODMn降低了31.6%,氨氮和总氮含量分别降低了52.4%、20.5%,溶解性磷和总磷含量分别降低了83.7%、63%;沉积物的总氮、总磷含量也明显下降,沉积物有机质含量降低了60.3%。PSB投加百分比与上覆水CODMn、总氮、总磷含量及沉积物总磷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5),与上覆水氨氮及沉积物有机质之间呈极显著的相关性(P<0.01)。证明利用富营养化水体修复接种光合细菌可以起到有效降低水体营养水平的目的。  相似文献   
34.
生物沥滤去除污泥重金属:污泥固体浓度和类型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了污泥固体浓度和污泥类型对Cu、Pb和Zn生物沥滤的影响。结果表明,污泥固体浓度越高,重金属沥出效果越差;高固体浓度污泥pH值降低缓慢,其SO42-产生量明显高于低污泥浓度。低固体浓度污泥下,氮磷钾营养物质流失量比高固体浓度污泥明显增多。厌氧消化污泥和生污泥中重金属的生物沥滤效果差异不大,但厌氧消化污泥的肥效流失明显高于生污泥。  相似文献   
35.
污泥中重金属生物沥滤的工艺参数优选和反应机制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筛选污泥生物沥滤中硫杆菌混合菌液的最佳接种量,并对生物沥滤的重金属形态变化和酸化过程等进行探讨.结果表明,采用2%接种量时,污泥中Cu Cu2 ,Pb2 和Zn2 可在4~6d达到与高接种量相同的沥出效率,沥出率分别为96 5%,41 4%和82 9%.Cu Cu2 从污泥中的沥出主要是通过直接机制由硫化物转变为交换态,Pb2 的沥出主要是由直接机制和间接机制的共同作用将碳酸盐结合态和硫化物结合态转变为交换态,而大部分Zn2 通过间接机制由有机结合态和碳酸盐结合态沥出.污泥在硫杆菌的产酸作用下,pH值呈下降趋势,最终稳定在1 6左右.另外分析了沥滤液中NH 3 N变4 N、NO-化以说明生物沥滤过程中污泥细胞的水解情况.  相似文献   
36.
通过酸缓冲能力的测定实验,研究杭州市主城区大气颗粒物的酸缓冲能力,并利用二重源解析技术,解析了大气颗粒物中碱性组分的来源.结果表明,杭州市主城区大气颗粒物呈弱碱性,对降水酸度有一定的缓冲作用,但作用较小.总体而言,TSP与PM10的酸缓冲能力与其浓度呈负相关,但相关关系不明显,TSP的酸缓冲能力比PM10强.Ca是影响大气颗粒物酸缓冲能力的关键化学组分.TSP的酸缓冲能力主要来自建筑水泥尘.  相似文献   
37.
杭州市空气颗粒物污染特征及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2006—2010年杭州市空气颗粒物的监测数据及2002、2006、2008年空气颗粒物来源解析结果,对杭州市空气颗粒物浓度、化学组分与污染来源等特征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以期为空气颗粒物污染控制提供决策依据。结果表明,近年来杭州市PM10浓度有所下降,但一类功能区PM10仍超出《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1996)的要求(≤0.04mg/m3),杭州市空气颗粒物污染以细颗粒物为主,空气颗粒物的二次转化、机动车尾气尘等产生的二次粒子污染相对严重;煤烟尘对杭州市PM10的贡献率下降明显,城市扬尘、二次粒子和机动车尾气尘对PM10的贡献率有所增加,是杭州市PM10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38.
杭州市大气降雨化学组成特征及来源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了2006-2008年杭州市大气降雨的化学组成及其来源,并与国内外的相关研究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总体来说,杭州市各月的降雨量相对均衡,月均降雨量为7.1~25.3 mm;降雨pH为3.99~5.64,雨量加权平均pH为4.50;降雨电导率为1.30~8.55 mS/m,雨量加权平均值为3.73 mS/m,降雨电导率与雨量、pH均呈负相关;夏季降雨中的水溶性离子平均浓度较低,雨量加权平均pH较高,而其他季节降雨中的水溶性离子平均浓度较高,雨量加权平均pH较低;其中SO2-4和NO-3是降雨中的主要水溶性阴离子,NH+4和Ca2+是降雨中的主要水溶性阳离子;SO2-4/NO-3(当量浓度比)为2.87,低于国内其他城市,降雨类型为硫酸型,但硝酸在降雨酸性中起的作用有增大趋势;降雨中水溶性阳离子总当量浓度/水溶性阴离子总当量浓度为1.11,低于国内外大部分城市;NH+4、Ca2+当量浓度之和与SO2-4、NO-3当量浓度之和之比为0.89,也低于国内外大部分城市,NH+4和Ca2+是主要的酸性中和物质;总体来说,杭州市降雨中各水溶性离子间的相关性均较好,但H+浓度与大部分离子的相关性不明显;杭州降雨中的化学组分主要来源于工业源和地壳源,此外部分来源于海盐粒子.  相似文献   
39.
以直径11 m油池为灭火对象,分别采用压缩气体泡沫灭火装置和负压式泡沫灭火装置进行了灭火测试,对比分析了2种泡沫灭火方法的灭火能力。试验结果表明,压缩气体泡沫灭火系统可在较低的泡沫供给强度下完成油池灭火;压缩气体泡沫灭火能力优于负压式泡沫灭火系统,在相同泡沫混合液流量下,压缩气体泡沫灭火系统的灭火时间仅为负压式泡沫灭火系统的57%。实现大流量高压供气后,压缩气体泡沫灭火技术可应用于储罐灭火。  相似文献   
40.
利用2006-2010年海西沿海9个城市环境监测站主要污染物PM10浓度数据和每天对应的影响天气系统以及气象要素的变化,选取典型过程,分析天气系统变化时对应PM10浓度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暖区辐合最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暖区辐合中心所在的地方,也是PM10污染最严重的地方;(2)变性冷高压后部比高压底部更易造成大气污染物浓度升高;(3)一般情况下,高空槽前易出现降水,有利于污染物的清除;而槽后不利于降水,易造成污染物的堆积;(4)登陆台风影响时,跟城市与登陆台风的相对位置有关:北部登陆台风有利于海西中北部城市污染物的扩散;中部登陆台风影响时,海西城市群PM10浓度均有明显降低;南部登陆台风影响时,南部城市群在台风登陆后,PM10浓度有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