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10篇
安全科学   26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6篇
综合类   169篇
基础理论   15篇
污染及防治   45篇
评价与监测   5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灾害及防治   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01.
厌氧氨氧化反应器的启动运行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总结分析了近年来采用不同反应器、不同泥源进行厌氧氨氧化(ANAMMOX)反应启动和运行研究的进展,对不同研究的启动时间、完成启动的评判标准、运行控制条件等进行了比较,并简要评述了ANAMMOX反应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02.
长期保藏对厌氧氨氧化污泥脱氮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目的是开发经济有效的ANAMMOX污泥保藏技术。把厌氧氨氧化污泥在30℃、自然环境、5℃和-20℃下分别保藏15、30、45、150和365 d。结果表明,保藏后的厌氧氨氧化污泥对底物的转化比都不是典型的ANAMMOX反应计量比。通过物料衡算,保藏后的污泥都具有不同程度的硝化能力。冷冻(-20℃)保藏不但运行费用高,而且使污泥的厌氧氨氧化活性丧失。厌氧氨氧化污泥在5℃保藏后的剩余活性高于同期30℃保藏的污泥。但短期(≤45 d)内,厌氧氨氧化污泥在自然环境(春、秋和冬季)中避光缺氧保藏是较经济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3.
王学华  黄勇  王浩 《环境工程学报》2014,8(9):3773-3777
采用UASB反应器+三段好氧+混凝沉淀组合工艺处理印染工业园废水,对污泥减量化进行探索。结果表明,工程运行中,通过控制运行参数、以及运用UASB水解酸化反应器及生物捕食技术,在出水稳定在《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时,该系统处理每吨污水污泥产量为1 046 g。  相似文献   
204.
针对分散型生活污水处理开发了气升回流一体化工艺,以校园生活污水为对象,研究其对生活污水中污染物的去除效果。该系统由好氧区、厌氧区、沉淀区和气升室组成,以曝气的剩余气体的气升作用实现混合液的回流,节省动力消耗。结果表明,本工艺对COD、氨氮及悬浮物(SS)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去除率分别达到80%、90%和75%左右,出水COD、NH+4-N及SS平均浓度在40 mg/L、6.5 mg/L和10 mg/L左右。当进水COD在100~1 000 mg/L之间波动时,出水水质稳定。该工艺有较强的抗冲击负荷能力,且可实现剩余污泥的自消解。本工艺具有结构紧凑、占地少,运行费用低,维护简单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5.
以太湖梅梁湾底泥和上覆水为研究对象,通过实验室实验研究了底泥扰动状态下溶解氧水平(2~4mg/L、5~6mg/L、7~8mg/L)对上覆水中磷去除和固定的影响。结果表明,底泥扰动和溶解氧水平对上覆水中磷迁移有明显影响。扰动时间延长,溶解性磷酸盐(DIP)和溶解性总磷(DTP)均呈降低的趋势;但溶解氧水平提高,上覆水中DIP和DTP浓度有所增加。底泥扰动和溶解氧水平改变了悬浮物上不同形态磷的数量分布。随着溶解氧水平提高,NH4Cl-P(1~5d平均值)和Fe/Al—P(1~5d平均值)含量及其占总磷(Tot—P)的百分比均呈逐渐降低的趋势。另外,闭蓄态铁铝结合态磷(Fe/Al—P)占Fe/Al—P的比值从51.2%(2~4mg/L)增加至54.1%(7~8mg/L)。  相似文献   
206.
接种厌氧氨氧化(Anammox)污泥,通过序批式实验研究了Cu^2+对Anammox脱氮效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溶液中Cu^2+≤1mg/L时,对Anammox生物系统有刺激作用,可增强微生物活性,促进Anammox反应的进行:1mg/L〈Cu^2+≤101iltg/L对脱氮效能无明显抑制,脱氮系统处于稳定状态;Cu^2+〉10mg/L对Anammox脱氮效能有抑制作用,Cu^2+浓度越大,毒性越强,抑制现象越明显。Cu^2+对Anammox菌的半抑制浓度(C1,50)为23mg/L。实验结果还表明,Anam—mox污泥对Cu^2+具有吸附能力,经过一段时间后固液相将处于一种动态平衡。Cu^2+为1mg/L时最大氮去除速率能达到Cu^2+浓度为0mg/L时的3倍。  相似文献   
207.
对安徽省2008~2012年5~9月的降水以及气温、地温、日照等要素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午后降水频率明显高于其它时次,在对降水及其他要素进行分类统计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降水特征、午后13时地温、午后13时地温和早上08时的地温差、日照时数的热对流短时强降水的判别方法。基于融合了多重观测资料的LAPS再分析系统得到的中尺度再分析场资料,对2008~2011年5~9月热对流局地强降水进行了比湿、回波、稳定度和能量指标特征统计分析,并对一个典型个例的降水特征、降水成因进行了具体分析,总结了此类降水过程在降水特征、天气形势、湿度条件、大气层结稳定度的特点:维持时间短、强度大,范围小,地面温度高,午后和早上的地温差明显,降水发生前大气不稳定能量较强,中低层风场切变辐合明显。  相似文献   
208.
底泥扰动状态下内源磷释放过程模拟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为了揭示底泥扰动对内源磷释放的影响,通过室内实验模拟了底泥多次扰动状态的整个过程。结果表明,底泥扰动刚结束(0 h),溶解态磷(DIP、DTP)显著降低;底泥扰动结束后(1、6和24 h),溶解态磷发生"滞后释放"。第1 d,在1、6和24 h采样时段,DIP、DTP的"滞后释放量"最大,分别达到20.0 1mg/kg,22.12 mg/kg,16.85 mg/kg和17.21 mg/kg,22.12 mg/kg,9.69 mg/kg。第2 d,该释放量分别降低了44.80%~57.87%和42.52%~61.24%。随着底泥扰动次数的增加,溶解态磷的"滞后释放"逐渐转变为"负释放",同时,DIP/TP和DTP/TP逐渐降低。这说明,底泥扰动应该是促进了上覆水中溶解态磷向底泥的迁移和强化了底泥对磷的固定作用,同时降低了水体中磷的可生物利用性。因此推测,底泥扰动延缓了水体富营养化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209.
高基质浓度下厌氧氨氧化反应器的启动过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祥  黄勇  袁怡 《环境工程学报》2010,4(8):1771-1775
采用3套厌氧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研究了高基质浓度对厌氧氨氧化反应器启动过程的影响。经过50 d左右培养,3个反应器氮容积去除负荷均达到0.23 kg N/(m3.d)。但是随着氮容积负荷的提高,反应器内pH也随之升高,最终超过了厌氧氨氧化菌最适生长条件,3个反应器脱氮效果逐渐下降。然后分别通过降低浓度、延长水力停留时间的方式对其脱氮效能进行恢复性研究。结果表明高基质浓度不利于厌氧氨氧化反应器脱氮能力的增强。采用低基质浓度的方式提高反应器氮容积去除负荷时,脱氮效能不仅得到了恢复,而且能够提高到0.45 kg N/(m3.d)。说明低基质难度比高基质浓度更有利于厌氧氨氧化脱氮效能的提高。  相似文献   
210.
以城市富营养化水体底泥和上覆水为材料,研究了扰动状态下底泥对外源磷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扰动状态下,200 g湿底泥从上覆水中共吸收外源磷19.92 mg,而静止状态下,200 g湿底泥仅吸收了13.61 mg。然而,厌氧状态下,前者内源磷释放量仅占吸收磷量的43%,而后者则高达63.4%。说明底泥扰动不仅强化了底泥对外源磷的吸收,而且也强化了内源磷的固定能力。这与扰动状态下外源磷在不同形态磷间的数量分布有关。底泥扰动和静止状态下,难释放态磷(HCl-P、闭蓄态Fe/Al-P)的增加量分别占底泥吸收外源磷量的36%和2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