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4篇
  免费   267篇
  国内免费   375篇
安全科学   271篇
废物处理   29篇
环保管理   127篇
综合类   1082篇
基础理论   167篇
污染及防治   33篇
评价与监测   121篇
社会与环境   109篇
灾害及防治   57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101篇
  2021年   106篇
  2020年   93篇
  2019年   73篇
  2018年   70篇
  2017年   64篇
  2016年   69篇
  2015年   79篇
  2014年   76篇
  2013年   109篇
  2012年   122篇
  2011年   117篇
  2010年   100篇
  2009年   117篇
  2008年   113篇
  2007年   116篇
  2006年   102篇
  2005年   89篇
  2004年   66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21.
介绍了我国餐饮业的发展趋势,指出餐饮废水已经成为城市的主要高浓度污染源之一,同时适当地讨论了目前餐饮废水处理技术研究的现状以及处理系统的技术要求,最后提出了对不同规模的餐饮废水处理的适当方法。  相似文献   
22.
厌氧折流板反应器处理有毒废水及其污泥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在16.2L厌氧折流板反应器中,处理以葡萄糖为共基质的含五氯酚钠(PCP-Na)有毒废水,进水COD为1100-1200mg/L,HRT为1d。结果表明,ABR 对有毒物负荷变化的适应能力强,当进水PCP-Na小于8mg/L时,出水COD在80mg/L以下,PCP-Na在0.2mg/L以下,运行稳定。在有毒物低于抑制浓度 下反应器内参形成颗粒污泥,颗粒污泥表面为发酵产酸菌,内部为产甲烷菌,自身形成良好  相似文献   
23.
二价铜离子对川蔓藻(Ruppia maritima)的毒害作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室内培养试验方法,研究了水体中二价铜离子(Cu2 )对耐盐沉水植物川蔓藻的毒害作用.试验针对叶绿素、可溶性蛋白和POD活性3项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川蔓藻对低浓度铜离子的胁迫会产生一定的适应性,在Cu2 ≤1 mg·L-1的情况下对川蔓藻生长不会造成明显影响.Cu2 达到或超过5 mg·L-1就会使川蔓藻植株的生理生化指标出现明显变化,生长也会受到抑制.在试验条件下,铜离子浓度越高,植株受到的伤害越严重.  相似文献   
24.
Transformation of chlorophenols by nanoscale bimetallic particles represents one of the latest innovative technologies for environmental remediation. Nanoscale Pd/Fe bimetallic particles were synthesized in the laboratory for treatment of o-chlorophenol. Most of the nanoscale particles are in the size range of 20-100 nm. BET specific surface area of the nanoscale Pd/Fe particles is 12.4 m2/g. In comparison, a commercially available Fe powder( < 100 mesh) has a specific surface area of just 0.49 m2/g. Batch experiments demonstrated that the nanoscale Pd/Fe bimetallic particles can effectively dechlorinate o-chlorophenol. Dechlorination efficiency is affected by the mass fraction of Pd in the bimetal, nanoscale Pd/Fe mass concentration and mixing intensity.  相似文献   
25.
两株假单胞菌对蒽菲芘的降解作用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污染污泥中分离出两株假单胞菌PCN5及PCB2。研究了它们对蒽、菲、芘的降解性能及生长繁殖情况。结果表明,单基质存在下,10h,PCN5对蒽的降解转化率为91.8%,芘为75.6%,菲仅为26.25%;相反PCB2对菲的降解效果最好,蒽最差;混合基质体系中,两菌株都有良好的降解效果,对芘的降解效果较差;130h,PCN5对蒽、菲、芘混合体系中的TOC去除率为38.9%,PCB2对相应体系的去除率为73.7%;混合体系中两株的生长曲张相似,细菌浓度均呈指数增长趋势,PCN5的最大浓度约是原加入量的10000倍,PCB2是原加入量的8000倍。  相似文献   
26.
根据<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三版)中规定的污水中硫化物分析的预处理方法,水样中加1 1的磷酸10ml酸化水样,使水样中的硫化物转变成硫化氢气体,利用高纯氮气,控制好载气流速将硫化氢气体吹出,用乙酸锌-乙酸钠溶液吸收,吹气的时间为45min.同时采用65~80℃的水浴温度加热烧瓶,提高污水中硫化氢的回收率.我们通过平时的对比实验发现,该测定方法时间长,而且存在较大的误差,回收率偏低,影响了实验的速度和测定结果的准确性.为此,针对以上情况,我们对该实验方法进行了改进.实验证明该方法具有准确度高,精密度好,测定周期短等优点,完全能满足污水中硫化物监测的需要.  相似文献   
27.
上海市沿海滩涂土地资源圈围与潮滩发育演变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上海市62%的土地是近2 000 年来长江来沙堆积而成, 尤其近50 余年来, 采用围垦-促 淤-围垦等有效的拦沙造地方式, 圈围滩涂1.01×105hm2, 为缓解上海城市发展所需的土地资源紧 缺、促进工农业发展和城市基本建设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论文将GIS 平台获取大量滩涂变化的基本 数据和长期现场观测资料相结合, 总结并提出: 充分利用长江来沙资源, 采用中高潮滩种青和工程 促淤拦沙圈围方法, 可加速潮滩淤涨发育和滩涂土地资源增长, 而低滩工程促淤虽然不利于潮滩地 形快速恢复, 但可快速获得大片土地资源。因而, 保证了50 余年来上海市在圈围土地与基本保持沿 海潮滩湿地面积总量变幅较少方面取得双赢效果。  相似文献   
28.
利用生物电化学系统处理地表水时,弱电压不但会刺激电活性菌的呼吸作用,而且会引起氧化胁迫导致胞外聚合物(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EPS)过量分泌.为确认在地表水处理中弱电压对膜污染和净水效率的影响,本研究设置了外加1.0 V直流电压(记为"BES系统")和无外加电压(记为"CK系统")的两组平行对照生物活性炭-超滤系统.经过50 d的运行,BES系统(36.1 kPa)相比CK系统(19.1 kPa)跨膜压差(Trans Membrane Pressure,TMP)增加更为显著,膜污染更严重.电路电流、电极电势和循环伏安(Cyclic Voltammetry,CV)曲线显示,随着装置运行,两系统生物膜逐渐稳定,并且产生具有氧化还原活性的EPS导致阳极电容增加.相比之下,BES系统产生了更多EPS,具有更高的阳极电容.水质指标显示,BES系统中比紫外吸光度(Specific Ultraviolet Absorbance,SUVA)、NH4+-N和PO43--P的去除增强但总有机碳(Total Organic Carbon,TOC)去除减弱;三维荧光光谱(Excitation-Emission-Matrix,EEM)和尺寸排阻色谱(Size Exclusion Chromatography,SEC)分析结果表明,BES系统膜池中产生了更多的生物聚合物,但腐殖质类有机物明显减少.活性炭表面EPS含量和腺嘌呤核苷三磷酸(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含量的测试结果证实,弱电压刺激了生物膜的生长,同时增加了氧化还原活性EPS的含量.对膜表面累积多糖、蛋白质含量的测试分析进一步揭示了多糖类大分子生物聚合物在膜表面的累积是导致严重膜污染的直接原因.研究可为生物电化学系统在微污染水处理的研究和应用提供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29.
导流明沟人工湿地治理橡胶废水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人工湿地原理,采用明沟导流治理橡胶生产废水,其工程投资低,占地面积小,运行稳定,易于管理,去除率高,处理后废水达到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30.
人工生物浮岛载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改善浮岛性能,减少有机高分子材料所造成的"白色污染",有必要研制开发新型浮岛载体-轻质高效微生物载体.从国内外浮岛的研究现状看,目前在工程实例中广泛采用的是有机高分子材料载体,无机材料的浮岛尚处于实验研究阶段.在对几种典型无机材料-轻质滤料的物理特性、成分、化学稳定性、价格、来源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后可知,用无机材料制作有机浮岛载体的替代品是可行的,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还需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