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2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213篇
安全科学   44篇
废物处理   30篇
环保管理   36篇
综合类   299篇
基础理论   99篇
污染及防治   199篇
评价与监测   24篇
社会与环境   22篇
灾害及防治   1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64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湿法净化黑烟中炭黑颗粒物的关键在于降低吸收液的表面张力并以高性能絮凝剂使其从溶液中絮凝、沉降以利于分离。选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胺(CTAB)为主要表面活性剂,使之与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和月桂醇聚氧乙烯(9)醚(AEO-9)进行复配实验,研究了复配液的表面张力,再向最低表面张力的复配表面活性剂溶液中投加絮凝剂聚合氯化铝(PAC)和聚丙烯酰胺(PAM),探讨絮凝剂的添加对黑烟颗粒沉降和絮凝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同时添加表面活性剂CTAB,SDBS和PAC,并使之浓度分别为0.5 mmol/L,0.4 mmol/L和200 mg/L时,炭黑颗粒的沉降效果最好,沉降率高达94%,且絮凝体较大,沉降时间仅为2 min。  相似文献   
42.
以碘吸附值为裂解残渣吸附性能的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确定了制备裂解残渣的最佳工艺条件,并对残渣的表面元素组成、孔结构组成、晶相组成和吸附性能等性质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以浓度均为5 mol/L的ZnCl2和H2SO4作活化剂、复配比2∶1、活化温度600℃、活化时间1 h、固液比1∶2.5,制得的裂解残渣酸洗后碘值平均值可达892.8 mg/g;用制备的裂解残渣对苯酚废水进行处理,室温下振荡5 min,苯酚去除率即可达到87.9%,且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线方程和Freundlich吸附等温线方程。  相似文献   
43.
在完成国家"863"项目"重点城市群大气复合污染综合防治技术与集成示范"(3c-star)的过程中,我们研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区域大气环境综合管理和辅助决策系统",其中创造性地利用NetCDF、Silverlight、WebGIS、粒子系统、多媒体等技术实现了空气污染预测动态可视化数据展示。本文阐述了工作的背景、技术要点及成果。  相似文献   
44.
巢湖蓝藻的机械清除工艺以及藻水分离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巢湖蓝藻进行机械清除以及藻水分离实验研究,实验采用的浮式围栏引导一机械清除.投加剥离液辅助机械清除工艺处理量大,除藻效率高,筛网过滤-浓缩-卧螺离心机脱水成藻泥的藻水分离工艺较为理想,藻泥含水率仅为89%。2011年5-10月在巢湖运用上述方法清除湖面水华蓝藻,共处理富藻水1.6万m3,得到藻泥970t,累计清除蓝藻106.7t(干重)。按照所清除蓝藻的总氮、总磷的平均含量计算,相当于从湖中移除了氮6.25t,磷2.1t。表明在富营养湖泊中水华蓝藻大量暴发时,采用上述方法除藻,对控制蓝藻水华污染,有效降低内源氮、磷等污染物负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5.
酶法降解偶氮染料刚果红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温度、pH、酶量、刚果红浓度和双氧水浓度显著影响。为研究各因素及因素间交互作用对刚果红降解影响,提高刚果红的降解率,分别使用单因素法和响应面分析法对刚果红降解条件进行了优化。单因素实验结果显示灰盖鬼伞过氧化物酶降解刚果红的最适条件为:pH 5.0、32℃、酶量4.98 U、双氧水0.1 mmol/L、刚果红20 mg/L,此时刚果红最高降解率为34.84%。然后选双氧水浓度、刚果红浓度和灰盖鬼伞过氧化物酶量作为3个因素,通过中心组合设计实验,用响应面法对刚果红降解进行优化分析,最后得到一个拟合度良好的二次多项方程模型(R2=0.9900)。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刚果红浓度和酶量是影响最显著的因素,双氧水与酶以及染料与酶之间的交互作用极显著。响应面分析优化后的反应体系为:双氧水浓度0.15 mmol/L,刚果红浓度为27.21 mg/L,酶为2.0 7 U,在此条件下,刚果红降解率达58.13%。  相似文献   
46.
为了提高传统污水处理工艺的脱氮除磷效率、实现污泥资源化,本实验通过超声破解污泥获取碳源,采用耗氧呼吸速率分析上清液作为碳源的可行性,并将上清液回用于生活污水,考察其对A2O工艺长期运行的脱氮除磷效果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上清液中可降解有机物达到76.2%,具有作为内碳源的潜能;上清液和生活污水按1∶15投入A2O反应器后,氮、磷的去除率分别从63.2%和53.4%提高到了82.1%和94.7%;上清液明显改变了微生物群落结构,使除磷菌Actinobacteia和反硝化聚磷菌Sphingobacterium富集。  相似文献   
47.
The goal of this article is to understand strategies by which both the environmental and poverty alleviation objectives of PES programs can be achieved cost effectively. To meet this goal, we first create a conceptual framework to understand the implications of alternative targeting when policy makers have both environmental and poverty alleviation goals. We then use the Grain for Green program in China, the largest PES program in the developing world, as a case study. We also use a data set from a survey that we designed and implemented to evaluate the program. Using the data set we first evaluate what factors determined selection of program areas for the Grain for Green program. We then demonstrate the heterogeneity of parcels and households and examine the correlations across households and their parcels in terms of their potential environmental benefits, opportunity costs of participating, and the asset levels of households as an indicator of poverty. Finally, we compare five alternative targeting criteria and simulate their performance in terms of cost effectiveness in meeting both the environmental and poverty alleviation goals when given a fixed budget. Based on our simulations, we find that there is a substantial gain in the cost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gram by targeting parcels based on the “gold standard,” i.e., targeting parcels with low opportunity cost and high environmental benefit managed by poorer households.  相似文献   
48.
综合调查分析大连市炮台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现状,建立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特尔斐法确定指标权重,进而计算土地集约利用度,并分别从扩展潜力、结构潜力、强度潜力、管理潜力四个方面计算土地集约利用强度。综合分析土地集约利用度与土地集约利用潜力强度计算结果表明,炮台开发区土地集约度分值达到86.16%,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较高,土地利用强度潜力较小。未来土地利用潜力主要为扩展潜力,不存在管理潜力,从而对炮台开发区未来发展土地集约利用提出相应建议与措施。  相似文献   
49.
为了研究膨胀石墨、微波和H2O2在催化氧化体系中的协同作用,采用微波法制备膨胀石墨,通过单因素条件实验,研究了微波、H2O2和膨胀石墨协同催化氧化法处理甲基橙废水工艺,探讨了各种因素协同作用对废水脱色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微波- H2O2 -膨胀石墨氧化体系能高效快速地降解废水中的甲基橙,在50 mL 初始pH 为...  相似文献   
50.
以红薯浸泡液为碳源的生物反硝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梅翔  占晶  沙昊  谢玥  朱瑾 《环境工程学报》2010,4(5):1032-1036
为选择低碳氮比污水生物脱氮中合适的碳源,以搅拌罐浸泡淀粉类物质释放碳源,在确定利用红薯浸泡液为碳源后,以浸没式生物滤池为反应器进行生物反硝化实验。实验结果表明:20 g红薯置于2 L自来水中,采用250 r/m in的搅拌速度,搅拌频率为每搅拌3 h停1 h,2 d后得到的浸泡液COD浓度平均为5 921 mg/L,最高可超过7 000 mg/L;将此红薯浸泡液和污水以1∶50的流量比例,采用分别投加的方式进入反应器,污水中总氮、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及氨氮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8.6%、91.6%、88.2%和54.8%,出水COD平均在30 mg/L以下;在红薯浸泡液COD浓度为5 700 mg/L左右时,进水中亚硝酸盐氮浓度与硝酸盐氮浓度比为3∶2时总氮去除率为95.3%,当该比例为2∶3时总氮去除率为88.2%。研究表明,红薯浸泡液是一种经济合适的碳源,采用红薯浸泡液作为低碳氮比污水生物处理中反硝化的碳源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