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7篇
安全科学   1篇
环保管理   3篇
综合类   37篇
基础理论   32篇
污染及防治   46篇
评价与监测   5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赵洋洋  姚义鸣  孙红文 《环境化学》2014,(12):2102-2108
本研究调查了天津市松针中6种可挥发PFASs的浓度水平,旨在探讨松针作为可挥发PFASs天然被动采样装置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松针中可挥发PFASs的总浓度范围为0.43—45.69 ng·g-1(脂质),平均浓度4.92 ng·g-1(脂质),不同采样点PFASs的浓度水平存在差异.8∶2氟调醇和10∶2氟调醇是松针中的主要检出物,8∶2氟调醇的检出率高达85%,浓度在0.23—17.46 ng·g-1(脂质)之间,10∶2氟调醇全部被检出,浓度范围为0.43—28.23 ng·g-1(脂质);N-乙基全氟辛烷磺酰胺和N-乙基全氟辛烷磺酰胺基乙醇的检出率较低;而N-甲基全氟辛烷磺酰胺基乙醇和6∶2氟调醇在松针中未被检出.松针中氟调醇的浓度水平随着碳链长度增加而增加.与大气被动采样器相比,松针可作为被动采样的一种形式,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大气中可挥发PFASs的浓度水平.  相似文献   
52.
桑树(Morus alba)可与丛枝菌根(AM)真菌形成互利共生体,丛枝菌根真菌能对桑树的重金属元素吸收产生积极的响应。然而,这种响应随环境条件的变化而有所不同。贵州荔波和黄平两地种植养蚕桑树,提高桑叶质量对养蚕业具有重要意义。荔波和黄平两地均处于喀斯特地区,土壤pH因石灰岩和砂岩交叉分布而有所差异。本文将揭示土壤因素是如何影响桑树与丛枝菌根真菌互利共生体的形成从而影响桑树对重金属元素的吸收。实验结果表明,荔波桑地平均土壤 pH (4.92±1.03)明显低于黄平(5.96±1.08)。土壤酸性直接影响 AM 真菌的分布,荔波的偏酸性土壤环境有利于真菌生长,且有利于桑树与丛枝菌根真菌共生关系的形成。此外,偏酸性土壤条件有利于增加重金属元素的生物可利用性,从而加强植物体对重金属元素的吸收,包括有毒元素 Cd。与黄平相比,生长在荔波的桑树叶片具有较高含量的重金属元素。荔波桑树叶片中的糖类含量明显低于黄平的,分别为(67±27)mg·g-1、(105±57)mg·g-1;而荔波桑树根系中的糖类含量明显高于黄平,分别为(125±43)mg·g-1、(91±43)mg·g-1。该结果说明,与黄平(具有较高的土壤pH)相比,荔波(具有较低的土壤pH)桑树叶片中的光合作用产物将更多地被输入到桑树的根系中。真菌是专性共生物,如果没有植物所供给的光合产物,真菌就不能生存。根系分泌物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溶解重金属,使它们具有较强的移动能力,以便被宿主植物所吸收。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在较低土壤pH环境条件下生长的桑树的叶片含有较高含量的重金属元素。因此,菌根植物根系的分泌作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尽管桑树具有耐干旱贫瘠的能力,且能够适应于喀斯特环境,但桑树喜好的是环境仍是偏酸性且养分充足的土壤。  相似文献   
53.
受构造、地层等复杂地质情况综合影响的岩溶地区地下水,其溶质运移及流场模拟向来是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中的难点。以贵州省松桃县某锰矿尾矿库为例,在充分分析研究区周边水文地质、环境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建立地质模型,概化边界条件,利用有限元软件FEFLOW进行流场拟合。在此基础上,模拟特征污染物锰及氨氮的弥散情况。模拟结果表明,在不做任何防渗处理的情况下,特征污染物将在F201断层、地层产状等边界条件的影响下汇入地下暗河,最终流入地表水系及地下水系,流向东部的松江河。因此,必须对锰矿尾矿库采取防渗措施,从而降低其对地下水、地表水的污染风险。  相似文献   
54.
紫外光对几种水生植物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李宏文  史绮  曹阳  钱锟 《环境科学》1993,14(4):74-77
通过测定被照射植物分解过氧化氢后放出氧气的体积,确定植物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结果表明,满江红,浮萍和水花生3种植物受过量紫外光不同时间照射,CAT活性都明显升高。但活性峰值因植物不同而异,即满江红的CAT峰值出现在被照射72h后;浮萍的CAT峰值出现在被照射24h后;水花生则出现在被照射8h后。撤除过量紫外光照射后,3种植物的CAT活性逐渐降低。说明过量紫外光对3种植物的CAT活性有刺激作用,同时又使植物体组织受到损害,最终导致植物的CAT活性降低,而且不同植物对过量紫外光的效应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55.
介绍Carrousel氧化沟系统处理某纸厂造纸中段废水设计与运行情况,以及存在问题与建议。  相似文献   
56.
Benzo[a]pyrene (BaP), a five-ring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 (PAH), which has carcinogenic potency, is highly recalcitrant and resistant to microbial degradation. A novel fungus, Lasiodiplodia theobromae (L. theobromae), which can degrade BaP as a sole carbon source in liquid, was isolated in our laboratory. To prompt the further application of L. theobromae in remediation of sites polluted by BaP and other PAHs, the present study was targeted toward the removal of BaP and PAHs from soil by L. theobromae. The degradation of BaP by L. theobromae was studied using a soil spiked with 50 mg/kg BaP. L. theobromae could remove 32.1 % of the BaP after 35 days of cultivation. Phenanthrene (PHE) inhibited BaP degradation as a competitive substrate. The tested surfactants enhanced BaP degradation in soil by different extents, and a removal rate of 92.1 % was achieved at a Tween-80 (TW-80) concentration of 5 g/kg. It was revealed that TW-80 could not only enhance BaP bioavailability by increasing its aqueous solubility and decreasing the size of its colloid particles but also increase enzyme secretion from L. theobromae and the population of L. theobromae. Moreover, ergosterol content together with the biomass C indicated the increase in L. theobromae biomass during the BaP biodegradation process in soils. Finally, a soil from a historically PAH-contaminated field at Beijing Coking Plant in China was tested to assess the feasibility of applying L. theobromae in the remediation of polluted sites. The total removal rate of PAHs by L. theobromae was 53.3 %, which is 13.1 % higher than that by Phanerochaete chrysosporium (P. chrysosporium), an effective PAH degrader. The addition of TW-80 to the field soil further enhanced PAH degradation to 73.2 %. Hence, L. theobromae is a promising novel strain to be implemented in the remediation of soil polluted by PAHs.  相似文献   
57.
全氟烷基化合物(perfluoroalkyl substances,PFASs)是一系列人工合成的新型有机污染物,由于长链的PFASs具有较高的生物蓄积性,短链PFASs逐渐作为替代品而被广泛利用。为探讨不同碳链长度的PFASs在水生浮游植物中的蓄积能力,选取7种PFASs为目标物,以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钝顶螺旋藻(Spirulina platensis)和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作为受试生物进行富集动力学实验,测定24 h时的生物富集因子(Bioconcentration factors,BCF)。结果表明,染毒浓度为10μg·L-1时,全氟癸烷羧酸的富集能力最强,在斜生栅藻、钝顶螺旋藻和蛋白核小球藻中的浓度分别为1 894 ng·g~(-1)、88.0ng·g~(-1)、990 ng·g~(-1)。3种微藻中全氟烷基磺酸的BCF均随碳链长度的增加而增大;全氟烷基羧酸的BCF基本遵循同样的规律,只是在钝顶螺旋藻体内,全氟己烷羧酸的BCF高于全氟辛烷羧酸。此外,PFASs在斜生栅藻中的浓度均高于蛋白核小球藻和钝顶螺旋藻,不同藻类的富集能力与其表面积、脂肪及蛋白质组成有关。  相似文献   
58.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 - Heavy metals have serious health consequences and ecosystem impacts. A pot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variation of cadmium (Cd)...  相似文献   
59.
固定化藻类的生理特征和对染料的脱色能力研究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利用海藻酸钙对蛋白核小球藻进行了固定,比较了固定化藻和悬浮态藻的生长和生理特征,优化了固定条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藻的形态及其在固定化载体中的分布进行了观察,并对其降解染料能力进行了初步研究.固定化提高了藻的生长和合成代谢活性.选择藻珠粒径为2.5mm,藻初始密度为200×104cell/mL,通入含2%CO2的空气为最佳条件.没通CO2气体的藻在载体中的分裂生长受到限制,藻细胞个体增大,藻在载体中分布不均;通入CO2气体的藻生长和代谢均大大提高,且个体大小恢复正常,藻在载体中分布均匀,对固定化藻降解染料的初步研究表明,固定化藻比悬浮态藻对染料有更佳的降解脱色能力,而通入CO2气体更有利于提高对染料的脱色率.  相似文献   
60.
以石油破乳剂DPA2 0 3 1为絮凝剂、活性白土为吸附剂 ,经絮凝、吸附再生处理了废柴油。考察了影响絮凝、吸附的各种因素。确定最佳絮凝条件 :温度 80℃、混合时间 45min、10 0g废柴油所需石油破乳剂 2 g ;净化油收率 82 %、透光率 3 9 5 %。最佳吸附条件 :每 10 0 g净化油活性白土用量 15g、硅酸钠 3 g、温度 75℃、时间 40min ;精制油收率 89%、透光率 83 %。精制油的一些理化指标符合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