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21篇
  免费   436篇
  国内免费   2067篇
安全科学   532篇
废物处理   240篇
环保管理   459篇
综合类   3422篇
基础理论   959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1564篇
评价与监测   347篇
社会与环境   323篇
灾害及防治   277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103篇
  2022年   251篇
  2021年   291篇
  2020年   267篇
  2019年   202篇
  2018年   212篇
  2017年   279篇
  2016年   202篇
  2015年   297篇
  2014年   373篇
  2013年   509篇
  2012年   444篇
  2011年   465篇
  2010年   404篇
  2009年   378篇
  2008年   400篇
  2007年   400篇
  2006年   343篇
  2005年   228篇
  2004年   236篇
  2003年   222篇
  2002年   234篇
  2001年   222篇
  2000年   221篇
  1999年   168篇
  1998年   144篇
  1997年   130篇
  1996年   99篇
  1995年   84篇
  1994年   59篇
  1993年   55篇
  1992年   58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961.
为对辽东湾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进行定量评价及预警分析,根据2012—2015年每年8月的调查数据,计算了6种重金属元素(cu、PB、ZN、CD、HG和AS)的IGEO(地累积指数)、rI(综合潜在生态危害指)和IGE(生态风险预警指数). 结果表明:2012年和2013年辽东湾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元素的IGEO由大到小顺序为AS>CU>ZN>PB>CD>HG,2014年为AS>CU>ZN>PB>CD>;2012—2014年辽东湾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区域主要位于北部河流入海口海域、葫芦岛周边海域. 风险分级和预警评价结果显示,各重金属元素的ERI(单项潜在生态危害指数)平均值均小于40,rI均小于150,处于低潜在生态风险状态;辽东湾所有采样点中,2012年有5.6%的采样点处于2级生态风险等级(O eR≤1.0),属生态风险预警级别,94.4%的采样点处在生态风险无警级别,2013—2014年所有采样点均处于生态风险无警级别. 对辽东湾生态环境具有潜在危害的元素是CD、aS和HG,辽东湾表层沉积物中AS、ZN、CD在部分采样点已达到生态风险预警级别,应加大对该海域的环境监测力度.   相似文献   
962.
使用WRF/CAMx模型及化学过程分析(CPA)模块,系统研究了广东省夏、秋季的臭氧生成敏感性与生成速率。夏季,广州与东莞等珠三角中部地区臭氧生成主要对VOCs敏感,郊区的臭氧生成速率较大,珠江口地区是重要的臭氧生成源区,夏季白天(08:00-17:00)平均净臭氧生成速率可达37μg/(m^3·h),位于珠三角东北部的天湖白天平均净臭氧生成速率约为25μg/(m^3·h)。秋季,珠江口西岸臭氧生成主要对VOCs敏感,秋季臭氧生成速率显著低于夏季。夏、秋季珠三角大部分地区臭氧生成敏感性从早上对VOCs敏感逐步过渡到下午对NO_x敏感,广东其他大部分地区则全天均为NOx敏感,一般在VOCs敏感区中的臭氧生成速率与化学消耗速率均较大。中心城区的臭氧生成弱,臭氧净化学消耗强。  相似文献   
963.
本文结合工程实例,对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垃圾渗滤液进行预处理工艺的研究,结果表明,预处理单元在垃圾焚烧厂渗滤液的整个处理系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地位,渗滤液中部分污染物和无机离子能在预处理单元中得到较好的去除,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后续处理工艺的负荷。  相似文献   
964.
本文介绍了电磁屏蔽织物孔洞区域金属纤维排列对屏蔽效能的影响,通过提取孔洞区域金属纤维,并与正常织物中金属纤维的排列进行对比,给出了定量表述金属纤维特征的参数,如密度、取向度和整齐度等,描述了孔洞区域金属纤维的排列特征。根据定量表述参数,结合织物样品屏蔽效能测试结果,对比金属纤维参数不同的织物样品屏蔽效能测试结果,得出孔洞区域金属纤维的密度、取向度和整齐度不同,有孔洞织物屏蔽效能也不同的结论。  相似文献   
965.
疲劳严重威胁作业安全,许多事故都直接或间接由疲劳引发。针对高危作业疲劳风险评价问题,考虑作业疲劳致因,综合运用G1法,提出高危作业疲劳风险的模糊综合评判方法。首先,根据疲劳的表现,系统分析影响高危作业疲劳的因素,以管理因素、岗位因素、作业环境、生理、心理等5个因素为准则,构建作业疲劳风险的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应用G1法,确定指标权重,建立高危作业疲劳风险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评判疲劳状况。最后,通过一个案例验证了模型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为综合评判高危作业疲劳发生可能性提供了一个新视角与方法。  相似文献   
966.
本文通过对锅炉的整个运行过程的检验,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在分析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术。针对各个环节进行分析,总结了工业锅炉在节能减排结合实际工作经验,提出了一些节能减排的方法和技术。  相似文献   
967.
为了准确体现水资源价值的差异性、动态性及其整体性,提出基于绿色核算的水资源耦合价值评价指标体系及绿色水价模型。以下辽河平原为例,引入可变模糊综合评价法,结合熵值法和层次分析法对水资源耦合价值进行评价,计算该区水资源天然价值系数、附加价值系数、经济价值系数、社会(公益)价值系数、生态价值系数及环境价值系数,据此得出绿色水价标准:城乡居民生活用水为3.54 元/m3,农村居民生活用水(暂行)为132 元/(a·人),农工商服务业用水为6.14 元/m3,农田灌溉用水(暂行)为0.79 元/m3,行政事业用水为4.72 元/m3,园林绿化用水为7.34 元/m3,特种行业用水为12.33 元/m3。各行政分区水资源耦合价值及各单项价值的评价结果基本符合该区客观实际,绿色水价模型体现了区域水资源禀赋,反映了经济社会发展及生态环境等对水资源的需求。  相似文献   
968.
胡学伟  李姝  荣烨  李媛 《中国环境科学》2014,34(7):1749-1753
采用自行设计的反应器,通过调节培养液的配比对载体进行挂膜,得到蛋白质和多糖含量比分别为7:1、5:1和10:1的3种生物膜作为吸附剂,用其对Cu2+进行吸附试验,同时对吸附机理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培养8d后,生物膜可挂膜成熟,在C/N=12时,生物膜上的菌落数较C/N=4和C/N=37条件下多.PN/PS值越小,生物膜对铜的吸附量越高,EPS3对Cu2+的吸附量分别高出EPS1 7.37 %, EPS2 7.62%.在生物膜吸附Cu2+后,溶液中Ca2+、Mg2+、K+含量明显升高,表明离子交换对生物膜吸附Cu2+起主要作用,且Cu2+更易与Ca2+和Mg2+产生离子交换作用.当KNO3浓度在0.1~0.6mol/L之间,随着离子强度的增加,生物膜吸附Cu2+的量迅速减少,当KNO3浓度大于0.6mol/L时,生物膜对Cu2+吸附量的变化趋于平缓,说明生物膜对Cu2+的吸附同时包括离子交换吸附和化学吸附.  相似文献   
969.
南京地区一次灰霾天气的微脉冲激光雷达观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微脉冲激光雷达(MPL)对2012年10月南京地区的一次灰霾天气进行了不间断观测,结合地面气象要素和PM10、PM2.5质量浓度资料分析了此次污染过程颗粒物质量浓度、气象要素、气溶胶垂直方向光学特性和混合层高度(MLH)日变化趋势以及相关性并与11月11~12日非灰霾天气做了消光系数和MLH的比较.结果表明,本次灰霾天气颗粒物浓度与近地面消光系数日变化较相似,基本上呈现夜间高午后低的趋势;灰霾期间MLH峰值滞后于地面温度峰值2h,MLH与PM2.5呈现负相关关系,两者相关系数为-0.57;霾天MLH远低于非灰霾天;霾期间近地面消光系数大部分时刻大于1.0km-1,远大于非霾日0.1~0.25km-1范围的消光系数.  相似文献   
970.
山西夏季气溶胶空间分布飞机观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搭载了多种气溶胶观测仪器的飞机为观测平台,在2013年夏季首次对山西中部地区霾日及晴空大气气溶胶空间分布特性进行了观测,得到气溶胶粒子数浓度和尺度的垂直分布廓线以及不同高度气溶胶粒子谱分布特征.研究发现,山西夏季非降水天气条件下气溶胶粒子以核模态和积聚模态的细粒子为主,粗粒子很少.霾日气溶胶数浓度是晴空的2~3倍,主要是核模态的小粒子;气溶胶粒子数浓度随着高度逐渐减小,低空存在气溶胶累积区,逆温层的存在是导致气溶胶累积区形成的主要原因;气溶胶粒子尺度随高度增加,大粒子主要分布在2500m以上的高空;不同高度上的气溶胶粒子谱均呈双峰或三峰分布,谱型基本一致,从近地面到5000m高空,气溶胶粒子谱随高度的增加略有展宽.观测区域气团后向轨迹模拟结果显示,4000m以上高空气溶胶粒子主要是从中国西北地区远距离输送而来,3000m以下气溶胶粒子则主要来源于近地面排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