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3篇
安全科学   5篇
废物处理   5篇
环保管理   2篇
综合类   24篇
基础理论   5篇
污染及防治   12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0 毫秒
11.
The transport behaviors of a suite of contaminants released from electronic waste (e-waste) recycling operations, including polybrominated diphenyl ethers (PBDEs), 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 (PCBs), and heavy metals, were evaluated by analyzing the contaminant residues in surface soils sampled in the surrounding area of an e-waste recycling site in South China. Concentrations of PBDEs and PCBs in the soil samples ranged from 0.565 to 2908 ng g(-1) dw and from 0.267 to 1891 ng g(-1) dw, respectively, while soil residues were 0.082-2.56, 3.22-287, and 16.3-162 μg g(-1) dw for Cd, Cu, and Pb, respectively. Concentrations of PBDEs and PCBs in soil decreased with increasing distance from the source of pollution, indicating possible PBDE and PCB contamination in the surrounding areas due to the short-range transport of these compounds from the e-waste recycling site. Although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short-range transport potential among PBDE and PCB congeners was observed, reductions in concentrations of the highly-brominated-BDEs and highly-chlorinated-CBs were slightly quicker than those of their less-halogen-substituted counterparts. Conversely, heavy metals showed the lowest transport potential due to their low vapor pressure, and results showed metals would remain near the pollution source instead of diffusing into the surrounding areas. Finally, mass inventories in areas near the e-waste site were 0.920, 0.134, 0.860, 4.68, 757, and 673 tons for BDE209, PBDEs (excluding BDE209), PCBs, Cd, Cu, and Pb,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12.
针对硝酸异辛酯在生产、运输、储存和使用的过程中可能掺入杂质,由于其自身的热不稳定性给生产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问题,为研究杂质对硝酸异辛酯稳定性的影响,向硝酸异辛酯中加入一定量(少量)杂质,利用微量量热仪测量不同条件下硝酸异辛酯的热流曲线。结果表明:在相同实验条件下,杂质加入前后,硝酸异辛酯的起始放热温度和最高放热温度均变化不大,其热稳定性并未出现降低的情况,少量杂质对硝酸异辛酯的热稳定性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3.
土壤中残留苯磺隆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秦曙  乔雄梧 《环境化学》1997,16(2):119-121
本文报道了一种固相萃取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土壤中苯磺隆的残留分析方法,不同土壤的添加回收率平均为83.3%,86.3%,77.2%,线性范围2.55-510ng,利用本法分析苯磺隆,精确、简便、快速。  相似文献   
14.
优势工程菌在H/O工艺中处理制药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水解 (H)—好氧 (O)生化工艺研究了优势复合工程菌对抗生素工业废水有机质的降解能力并进行了处理条件试验研究。探讨了预处理、生化温度、pH值、水力停留时间、进水有机物浓度等因素对生化处理工艺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 ,在选定的条件下 ,水解单元COD的降解率达 71 9%。好氧单元COD的降解率达 62 9% ,总去除率达 98 5%。达到国家规定的制药行业排放标准 ,出水的COD平均浓度低于 30 0mg/L。  相似文献   
15.
天津于桥水库沉积物磷累积特征及其释放潜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桥水库是天津市唯一的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因其藻华影响供水安全,沉积物内源磷问题受到广泛关注。采集于桥水库柱状沉积物,利用~(210)Pb和~(137)Cs放射性同位素方法,构建其沉积年代学,分析磷及其赋存形态的历史分布特征,计算其累计通量及演变过程,评估水库内源磷释放通量和对上覆水的贡献。结果表明,于桥水库沉积物中总磷含量范围为364~837 mg/kg;1980年之前,水库沉积物中TP含量较为恒定,平均为(440±24.8)mg/kg,之后呈现明显的累积特征,均值上升为(579±136) mg/kg,最高达837 mg/kg。沉积物中可交换态磷(Ex-P)、铁铝结合态磷(Fe/Al-P)和有机磷(Org-P)在时间上均呈现与总磷类似的逐渐累积的变化特征,钙结合态磷和残渣磷是主要的成分。一维孔隙水扩散模型计算结果表明,于桥水库沉积物-水释放通量为1.130~3.665 mg/(m~2·d),水库内源磷是藻华发生的重要物质来源。上述研究结果将为于桥水库藻华发生风险防控和水质管理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6.
双室和单室微生物燃料电池的研究及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微生物燃料电池(MFC)可分为双室和单室燃料电池.简述了双室和单室MFC的工作机制,综述了双室MFC中阳极(材料)、阴极(材料)、分割材料和单室MFC中"二合一"、"三合一"型以及无膜型电池的特点,比较并分析了双室和单室MFC在构型上的优缺点,以及两者在内阻、功率密度和库仑效率等方面产生差异的原因,展望了MFC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7.
污泥厌氧消化液中碳酸盐对回收磷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为探讨污泥厌氧消化液中碳酸盐对以磷酸钙盐形式回收磷的影响,以粉煤灰浸出液为钙源,考察了消化液中的碳酸盐对磷回收过程和磷回收产物性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反应pH为10、反应钙磷摩尔比为1.67、反应时间为10 m in的条件下,消化液碳酸盐浓度为2 400 mg/L(以CaCO3计)时,磷的回收率为78.53%,回收产物中磷含量(以P2O5计)为28.93%;对消化液进行盐酸预酸化使pH达到4及以下时,磷回收率接近100%,回收产物中磷含量(以P2O5计)达到43.08%。消化液中碳酸盐的存在易形成碳酸钙沉淀,从而降低了磷回收率、回收产物中磷含量以及回收产品的纯度;预酸化能够有效地去除消化液中的碳酸盐并降低了其对磷回收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8.
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痕量铜(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在稀硫酸介质中,用α,α‘-联吡啶作活化剂,痕量铜催化高碘酸钾氧化茂红T的褪色反应及动力学条件,建立了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痕量铜的方法。检测限为0.41μg/LCu,线性范围为0-0.8μg/25mLCu。方法操作简单,灵敏度高,准确性好,可用于水质及人发中痕量铜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9.
采用微波诱导氧化工艺技术,以活性炭为催化剂,对阳离子红GTL染料废水进行氧化处理,考察了活性炭用量、微波功率、反应时间及染料初始质量浓度对阳离子红GTL去除率的影响,利用SEM/EDS、BET表征了反应前后活性炭的结构及组分变化.结果表明:微波和活性炭具有协同效应;在pH=7.0,活性炭用量4 g,阳离子红质量浓度为50 mg·L-1,微波功率300 W,反应时间4 min的条件下,阳离子红GTL去除率达到99.4%;活性炭的结构与组分影响阳离子红GTL的微波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前,中国水资源短缺日益严重,中水回用是解决水资源短缺的有效途径。人工湿地作为一种污水处理工艺,近年来得到了人们的广泛注意。在景观水处理中采用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对污废水进行处理后再回用,可以完美地将“中水处理”和“水景绿化”结合在一起。本文即是以上水湾东湖山领地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程为例,对人工湿地处理景观水的工艺流程、工艺特点、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了分析,并对人工湿地在处理景观水时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