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7篇
安全科学   16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2篇
综合类   21篇
基础理论   9篇
污染及防治   16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为研究车库内燃料电池汽车氢气意外泄漏后的浓度分布情况,采用ANSYS软件,通过分析可燃性气体体积、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氢气的扩散分布、不同泄漏位置氢气的扩散情况,研究6种不同通风方式对氢气意外泄漏扩散分布的影响,针对车库内氢气泄漏的特性,在通风方式上引入侧墙底部送风和侧墙顶部送风方式。研究结果表明:底部送风能显著加快氢气的扩散和排出。垂直高度上氢气浓度分布不均,侧墙顶部送风能使顶部堆积的氢气向下扩散,降低最大气体浓度;在墙角泄漏会由于墙壁的影响导致氢气堆积,对墙角局部通风尤为重要。研究结果可为氢燃料电池汽车专用车库的通风设计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32.
嗜热硫酸盐还原菌的分离及生长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油田污水中分离得到一株嗜热硫酸盐还原菌,并研究了该菌株的形态生理特性,探讨了碳源、还原剂、pH和温度对该菌株的生长和硫酸盐还原能力影响。结果表明:该菌株为革兰氏阳性杆菌,最适合碳源为柠檬酸钠,在加入了硫代硫酸钠作为还原剂的培养基中生长较好,最适合生长pH为中性,最适生长温度为60℃。在最适条件下培养,2d后培养基变黑,菌株的生长在3d后达到最大值,硫化氢的生成在4d后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33.
基于浙江省29家船舶修造企业的调查数据,研究分析了船舶修造行业挥发性有机物(VOCs)治理情况和VOCs组分特征,并核算了VOCs产生系数和排放系数.结果表明,船舶修造行业VOCs治理设施总体覆盖率为55%,VOCs主要组分为苯系物(BETX)与含氧挥发性有机物(OVOCs).分别以船舶载重量、船舶数量为活动水平时,远...  相似文献   
34.
电-Fenton法处理制药中间体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采用电-Fenton法对麻醉药瑞芬太尼合成过程中的中间体1-苄基-4-氨甲酰基-4-苯胺基哌啶(简称酰胺,AMIDE)模拟废水进行了降解研究,结果表明,在以石墨为阴极、铁为阳极的模式下,当pH为3、电解电压为3 V、投加H_2O_2浓度为10 mmol/L时,室温下电解浓度为20 mg/L的酰胺废水60 min后,酰胺的去除率高于99%,TOC去除60%。通过紫外光谱(UV)、红外光谱(IR)及HPLC检测酰胺的降解产物,说明电-Fenton法能使废水中目标化合物的环结构破坏,快速而完全地转化为小分子,但不能使其全部矿化。本研究可为电-Fenton法在处理该类药物合成废水中的实际应用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5.
基于LCA的新能源轿车节能减排效果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新能源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具有节能、环保等优点,在我国目前汽车保有量激增、能耗总量和温室气体排放量不断增大,城市交通对城市空气污染贡献日益增加的情况下,应用和推广新能源汽车被视为替代传统汽车、减缓环境危害的重要工具,但其生产阶段的能耗及污染问题同样不容忽视.因此,本研究运用生命周期评价(LCA)方法,选用美国阿贡国家实验室开发的GREET模型,对混合动力轿车、纯电动轿车、氢燃料电池轿车、E10乙醇汽油轿车4类新能源轿车在车辆制造、燃料及电力生产、行驶、拆解4个阶段的能耗及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进行了分析计算,并与传统汽油轿车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同传统汽油轿车相比,4种新能源轿车的全生命周期能耗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纯电动轿车在降低能耗方面最具优势.同时,4种新能源轿车全生命周期综合环境影响均低于传统汽油轿车,其中以氢燃料电池轿车的综合环境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36.
桉树人工林区水库水体大面积泛黑引发的水质安全问题是目前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我国南方地区尤其是广西南宁市90%以上的饮用水源水库周边都大量种植桉树,且很多都出现不同程度的水体泛黑现象.已有研究表明水库沉积物对上覆水Fe~(2+)、Mn~(2+)、S~(2-)和DOC的迁移转化过程起着重要作用,探究水体污染物在沉积物-水界面附近的分布特征与迁移规律对揭示库区泛黑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柱状泥样分层分析方法和高分辨率原位被动采样技术,于2018年7~12月在我国南方典型泛黑水库天雹水库开展3次实验,分析沉积物中铁、锰、硫化物和有机质的分布特征及季节性变化规律,并重点研究泛黑期沉积物间隙水Fe~(2+)、Mn~(2+)、S~(2-)和DOC的剖面分布规律及迁移方向.结果表明:①桉树人工林区水库沉积物中铁和锰含量丰富,远超过全国土壤背景值.表层沉积物中铁、锰和TOC含量随季节同步增加,主要来源于水库周边桉树林区物质(残落物、腐解液和土壤颗粒)的输入与沉降;②桉树人工林区水库泛黑期沉积物间隙水中Fe~(2+)(16.99 mg·L~(-1))和DOC(36.80%)含量显著高于湖泛体系沉积物(12.15 mg·L~(-1)和10.78%),Fe~(2+)/S~(2-)与Mn~(2+)/S~(2-)比值均大于300,缺氧条件下沉积物中以铁锰氧化物的还原反应为主;③桉树人工林区水库沉积物中Fe~(2+)扩散通量[27.4~33.5 mg·(m~2·d)~(-1)]分别是太湖、阿哈水库和红枫湖的32.6、 4.9和30.8倍,具有更强的Fe~(2+)内源释放能力,且间隙水中Fe~(2+)与DOC(r0.904,P0.01)显著正相关,沉积物中铁还原产物与有机质的络合反应是水库突发性泛黑的重要成因之一.  相似文献   
37.
快速工业化区域是工业化快速发展、工业化水平迅速提升、经济社会结构急剧变化的新兴地域类型。普遍存在着建设用地总量急剧扩张、空间无序分散、城乡缺乏统筹等问题。本文从佛山市南海区典型案例入手,运用新制度经济学原理。归纳和解析了快速工业化区域城乡建设用地的主要问题,认为双二元管理体制、农村土地产权不完善、城乡土地市场发育不平衡和部门规划不协调等是建设用地发展的主要体制性障碍因素,并从管理、产权、市场、规划等方面系统提出相应的制度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38.
ABSTRACT

Forest productivity is dependent on soil quality, which in turn is related to litter; yet there is limited understanding of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litter and soil quality. The effects of litter removal treatment on tree growth and soil properties were examined in a Pinus caribaea stand with the aim of providing an understanding of consequences of litter removal on soil patterns. This knowledge is important for planning appropriate long-term forest management. Three pairs of 30 × 30 m2 plots (each pair a control and treatment) were established in the center of a P. caribaea stand in April 2002. The controls were left undisturbed with an intact litter layer, while litter was removed monthly from treated plots. The diameter and height of the P. caribaea decreased and soil quality was degraded over the experimental period in litter-removed (treated) plots. Litter removal also produced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soil bulk density at 0–20 and 20–40 cm depths. The capillary porosity, capillary moisture capacity, and natural water content in controls at 0–20 and 20–40 cm depths were significantly greater than treated plots. The non-capillary porosity in controls at the 0–20 cm depth was also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reated plots. The organic carbon, total nitrogen (N), total potassium (K) and alkalized N content in each layer, and available P and exchangeable K at 0–20 and 40–60 cm depths in control plots were significantly greater than litter-removed plots. The numbers of bacteria at 0–20 and 40–60 cm depths and of fungi at 20–40 and 40–60 cm depths were higher in control than treated plots. The number of actinomyces and urease, catalase, and acid phosphatase activities in controls at each depth were significantly greater than litter-removed plots.  相似文献   
39.
生活垃圾预处理后续堆肥化通风方式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宜昌市垃圾综合处理场预处理后的筛下物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通风方式对后续堆肥化效果的影响。对堆体温度、pH、堆高、耗氧速率、腐熟度等指标的监测结果表明,通风方式为"每半小时通风8 min,每天开风机8 h。温度降低到35℃时,停止通风"时,后续堆肥化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40.
生活垃圾机械-生物预处理工艺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宜昌市垃圾综合处理场为例,分析了通风量和水分对生物预处理的影响,进而优化生物预处理的实际应用工艺。实验结果表明:通风量与水分对预处理过程中堆体温度、pH、堆高变化影响明显,对挥发分变化影响不明显。选取每30 min风机送风8 min的通风方式,处理之前调整垃圾水分在40%~50%之间,可以取得较好的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