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4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46篇
安全科学   27篇
废物处理   21篇
环保管理   22篇
综合类   211篇
基础理论   59篇
污染及防治   177篇
评价与监测   14篇
社会与环境   22篇
灾害及防治   19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玉米浸泡液制备苏云金杆菌生物杀虫剂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玉米淀粉生产过程中的浸泡液为培养基,摇瓶发酵培养苏云金杆菌生物杀虫剂,通过一系列单因子试验,考察了不同培养条件(种子液的种龄、接种量、浸泡液的含固率、初始pH值、摇床转速、发酵温度及发酵时间)对苏云金杆菌在玉米浸泡液中的生长(菌数增长与芽孢形成)以及发酵液的生物毒效的影响.研究表明,在最佳摇瓶培养条件(种子液种龄10 h,接种量2%,浸泡液含固量3%,初始pH值7.0~7.5,摇床转速200 r/min,发酵温度30℃)下发酵48 h,活菌数和活芽孢数分别可达到7.9×108 CFU/mL和5.5×108 CFU/mL,毒力效价为698.0 IU/μL.本试验可为生物农药的工业化生产提供实用参数.  相似文献   
42.
铁炭微电解深度处理焦化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1,他引:19  
采用曝气铁炭微电解工艺对焦化废水进行了深度处理.结果表明,在活性炭、铁屑和NaCl投加量分别为10 g/L、30 g/L和200 mg/L的条件下反应240 min,出水COD去除率在30%~40%;酸性条件可以进一步提高COD去除率;微电解可以去除原生化出水中的难降解有机物,出水物质的分子量主要集中于2000 Da以下,以脂类和烃类化合物为主;出水的可生化性有了大幅度提高,BOD5/COD由0.08增加到0.53.实验结果表明,铁炭微电解是深度处理焦化废水的一种有效工艺.  相似文献   
43.
列控车载系统是保证行车安全的重要系统,其对安全可靠性的要求极高。从人、机和环境3个方面,针对列控车载系统的特点,在分析列控车载系统各安全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各影响因素间的关联关系,并充分考虑指标环境的不确定性和决策者思维的模糊性,构建三角模糊数互补判断矩阵。其次,运用三角模糊数比较可能度关系理论,集结所有指标比较的可能度,构建可能度关系比较矩阵。利用三角模糊数矩阵转换关系将可能度关系比较矩阵转换为模糊一致性判断矩阵,在此基础上求解各指标的各层单排序及总排序向量。最后,结合具体算例指出列控车载系统安全可靠性的关键影响因素,以及实际运行当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决策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44.
采用由亚铁(Fe^2+)盐、表面活性剂(OP)和清水组成的三元复合型洗消剂对液氯泄漏进行模拟洗消实验研究,其洗消效率比清水细水雾有显著提高。通过对比实验考察了添加剂的浓度和洗消时间对其洗消效率的影响,并对雾滴粒径进行了测量。研究结果表明洗消剂中各成分之间的物理化学耦合作用提高了含添加剂的细水雾的洗消效率,表面活性剂组分可以降低溶液的表面张力,减小雾滴粒径,增大细水雾与氯气的接触面积;而亚铁盐组分则可以与氯气发生化学反应,将强氧化性的Cl2完全转变为较稳定的Cl-,增强洗消剂的化学洗消作用,且洗消效果更加彻底。  相似文献   
45.
In the past century, especially the past five decades, the grasslands of the West Songnen Plain, Northeast China, were rapidly converted into croplands and salinized wasteland, and experienced a fragmentation process that is still ongoing. Almost no information is available on the spatial-temporal changes of grasslands in this area. In this study, grassland cover change, agricultural reclamation and salinized wasteland expansion were investigated during the past five decades. Grassland fragmentation was studied based on four landscape metrics. The grassland cover change was detected from a time series of topographic maps from 1954, satellite images of Landsat TM in 1986, 1995, and 2000 using remote sensing and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 (GIS). In addition, the land use changes were analyzed using a transition matrix of land use types, while the driving forces were explored according to climatic changes and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s. The results indicated a significant decrease in grassland area. Of the 1 418 945 ha of native grassland in 1954, approximately 64% was removed by 2000, while the number of patches (NP) increased from 865 to 2035 and the mean patch size (MPS) decreased from 1640 ha to 252 ha. During the whole study period, the average annual decrease rate of grassland was 34 894 ha/year. Cropland and salinized wasteland were the two main land use types into which grassland converted. During the past decades, obvious climatic changes occurred, which supplied a favorable potential environment for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but damaged grassland productivity. On the other hand, population, GDP and livestock number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as grassland quality decreased.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the shrinkage and fragmentation of grasslands may well be explained by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aided by changing climatic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46.
为了弄清海南岛近岸海域麻痹性贝类毒素(paralytic shellfish poison,PSP)的污染状况,于2010年12月至2011年9月间,在海南岛近岸海域设立了5个采样点,采集了14种贝类共95份样品,用小白鼠生物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样品进行PSP的毒性测定和毒素分析。结果显示,海南岛海域贝类软组织中PSP含量普遍较低,最高检出毒力值为3.576 Mu/g,低于我国目前暂定的4 Mu/g警戒值,检出率为11.58%;贝类中PSP的检出率季节性变化显著,以冬季最高,达62.5%,夏末次之,为3.26%,春季和夏初均未检出PSP。另外,贝类中PSP毒素污染状况也具有明显的地理分布差异,产于陵水、文昌海域的贝类中毒素检出率较高。主要染毒贝类为近江牡蛎(Crassostrea rivularis)、细纹卵蛤(Pitar striata)、白织纹螺(Nassarius coronatus)、翡翠贻贝(Perna viridis)和栉江珧(Atrina pectinata)。经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分析染毒的贝样发现,贝类中含有11种PSP成分,分别为GTX4、GTX1、C1、C2、NEO、STX、dcGTX2、dcGTX3、GTX3、GTX2和dcSTX,其中,GTX1,GTX4,C1,C2检出率分别为90.9%,100%,81.8%和81.8%,为染毒贝类中的主要毒素成分。  相似文献   
47.
黑龙江省饮用水水源地基础环境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饮用水的安全与否已经成为威胁人们健康的重要因素,保护饮用水水源地、保障人民饮水安全已经成为事关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的重要工作。本文介绍了黑龙江饮用水水源地的基本情况、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希望可以为改善全省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保障人民饮水安全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48.
倪栋 《环境科学》1989,(2):40-45
一、概述 白银有色金属公司第一冶炼厂,为我国早期建成的大型铜冶炼厂,同时生产硫酸等多种产品。厂内除冶炼外尚包括制酸、电解及综合利用车间。白银冶炼厂所排放的工业废水主要是含酸浓度较低的酸性废水及含酸浓度较高的污酸液。由工业废水中每年要排  相似文献   
49.
倪栋 《环境科学》1989,10(6):34-38
德兴铜矿属世界特大型矿山,每日所徘工业废水超过30万m~3/d,其中矿山酸性水中含有大量铁、铜等重金属离子,pH 2—3;选矿厂俳放尾矿浆含高硫碱性水,pH 10—13,本法采用三段法处理,第一段加石灰去除Fe~(3+),第二段加含硫废水生成硫化物沉淀并回收铜,第三段加碱性废水中和,处理后出水水质达标可回用,并回收了水中的铜。  相似文献   
50.
以壳聚糖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改性剂,制备了复合改性膨润土,并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和X射线衍射(XRD)对其进行表征,研究了该改性膨润土对活性红X-3B的吸附效果.结果表明:壳聚糖能插入CTAB改性膨润土层间;当复合改性膨润土投加量为5 g·L~(-1),pH为3时,其对活性红X-3B的去除率可达99.15%;吸附过程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方程;吸附行为适于用Langmuir吸附等温方程描述.由吸附热力学方程计算得到,吸附焓变ΔH0,吸附自由能变ΔG0,吸附熵变ΔS0,表明吸附为放热和熵减少的自发过程.复合改性膨润土稳定性受搅拌时间和温度的影响不明显,pH较低(pH3)时稳定性会降低.通过Zeta电位分析认为,静电作用为吸附的主要机理.经过6次吸附/再生后,改性膨润土对活性红X-3B的去除率仍在60%以上,表明复合改性膨润土具有较好的重复利用性.研究表明,该复合改性膨润土是一种对水体中活性红X-3B具有良好吸附能力的吸附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