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43篇
安全科学   8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4篇
综合类   46篇
基础理论   11篇
污染及防治   30篇
评价与监测   5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为获得松软煤层多孔爆破的裂纹分布及区域电阻率响应特征,利用岩体和煤体的三层物理模型,开展松软煤层多孔模型爆破实验,借助图像处理与电阻率层析成像技术,分析松软煤层多孔爆破的裂纹分布特征,得出爆破前后电阻率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在爆生裂隙形成的同时,控制孔内侧煤体呈现出断裂式和非断裂式2种位移现象,部分抵消了爆破孔扩腔带来的挤压作用;提出采用爆生裂隙、控制孔及爆破孔面积变化三者的综合值(S)分析爆破效果,单孔爆破时,S<0,煤层裂隙分形维数变化率仅5%,控制区域呈现压实现象,电阻率降低约20%;多孔爆破时,爆生裂隙丰富、煤体发生充分位移,裂隙分形维数变化率达到21.28%,爆破孔空腔的负效应被抵消(S>0),控制区域内电阻率普遍增大1~30倍;与单孔爆破模型相比,多孔爆破更符合煤矿现场,且能有效实现控制区域内的增透,电阻率普遍呈现增大现象。  相似文献   
52.
A/O-MBR中MLSS浓度对污泥性能及膜通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国产聚丙烯中空纤维帘式膜组件,进行了A/O-MBR系统处理生活污水的实验研究,主要探讨了系统中污泥浓度(MLSS)与膜通量变化过程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MLSS由3 805 mg/L升高到6 912 mg/L时,污泥混合液胞外聚合物(EPS)由43 mg/g VSS增加到81 mg/g VSS,EPS中多糖与蛋白质的比例从0.87增加到1.08。同时,污泥相对疏水性(RH)的降低与Zeta电位的升高也在一定程度上共同促进了膜污染速率的上升。实验条件下,当运行时间为60 d左右,MLSS升高至6 200 mg/L时,跨膜压差上升迅速,膜组件清洗周期由初始的22 d缩短为11 d。A/O-MBR中由于MLSS浓度变化而导致的活性污泥混合液特性的变化,是影响膜通量变化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3.
沉积物中污染物种类繁多,准确判断其中产生生物毒性的主要来源是个难点,本文作者先采用TIE法初步判断出主要致毒污染物为有机物和重金属(毒性描述阶段(相I)),传统的毒性单位分析结果显示Cr、Cu、Ni、Pb和Zn主要致毒重金属,而为氯氰菊酯、氯氟氰菊酯、溴氰菊酯和氟虫腈为主要致毒有机物中(毒性鉴定阶段(相II))。采用4步分级提取法和Tenax提取法分析了重金属和有机物的生物有效性。生物有效性毒性单位分析更加准确地锁定了毒性主要贡献重金属为Zn、Ni和Pb,毒性主要贡献有机物为氯氰菊酯、氯氟氰菊酯和氟虫腈。沉积物的稀释降低了重金属的毒性并使其毒性贡献鉴定变得复杂,生物有效性测量可以有效地提高TIE结果的准确性。
精选自Xiaoyi Yi, Huizhen Li, Ping Ma and Jing You. Identifying the causes of sediment-associated toxicity in urban waterways in South China: Incorporating bioavailabillity-based measurements into whole-sediment toxicity identification evaluation. Environmental Toxicology and Chemistry: Volume 34, Issue 8, pages 1744–1750, August 2015. DOI: 10.1002/etc.2970
详情请见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etc.2970/full  相似文献   
54.
水环境中藻毒素生态风险的物种敏感性分布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藻毒素对人体的健康风险已受普遍关注,然而其对水生态物种敏感性分布的影响尚不明朗。本研究采集已有实验数据,利用种间相关性分析(ICE)模型和物种敏感性分布评估(SSDs)方法,筛选了64个水生生物物种的71组急性毒性数据(EC50),构建水生生物对肝毒素(节球藻毒素、柱孢藻毒素)和神经毒素(类毒素、贝毒素)的SSD方程。在此基础上,计算不同暴露浓度下的潜在影响比例(PAF)以及保护95%物种基础上藻毒素对水生生物的生态风险阈值(HC5),比较不同类别生物对藻毒素的敏感性以及藻毒素对水生生物的生态风险。结果表明:(1)在95%物种保护保证率下,节球藻毒素、柱孢藻毒素、类毒素和贝毒素对全部物种的HC5值分别为74.96、205.39、194.39、0.3μg·L~(-1),贝毒素水生态风险最高,柱孢藻毒素最低。(2)柱孢藻毒素、类毒素对无脊椎动物的HC5值分别为122.93、95.19μg·L~(-1),低于全部物种的HC5值,无脊椎动物受柱孢藻毒素、类毒素影响较其他物种大。(3)物种潜在影响比例可明确表征敏感性,柱孢藻毒素、类毒素在各浓度暴露情景下对无脊椎动物的PAF值均高于脊椎动物,显示无脊椎动物的敏感性较高。  相似文献   
55.
利用分子模拟软件构建狭缝孔模型,通过调节官能团的种类、含量及湿度,了解在不同情况下活性炭吸附二氯甲烷时应选择的结构.结果表明,在1.0 nm的孔中加入适当数量的羰基、羟基或羧基,在低压下都有利于二氯甲烷的吸附,其中,羧基的吸附效果最好.在二氯甲烷分压为1 Pa条件下,孔径为1.0 nm、羧基含量为6.25%的活性炭和孔径为1.0 nm、羰基含量为3.13%的活性炭,其二氯甲烷的吸附量受湿度的影响较小,而其他吸附剂的吸附量都随湿度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56.
生物膜填料塔净化工业废气用填料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净化低浓度甲苯废气为对象,采用实验室及工业化规模的 生物塔料塔对轻质陶块、瓷环、不锈钢环和塑料环4种填料进行选择研究,结果表明:轻质陶块是一种优质、廉价的废气处理用生物膜填料塔的填料;4种填料的净化性能及经济性的综合排序为:轻质陶块>瓷环>不锈钢环>塑料环;用轻质陶块填充的工程应用生物膜填料塔,在生物挂膜约10d时,甲苯的净化效率可达90%以上,且设备运行稳定。  相似文献   
57.
Water pollution of the Yangtze River in China became one of challenges that the government is facing today.Increasing numbers of petrochemical plants were built along the river in past decades,and numbers of organic chemicals were discharged into the river.Our goal was to establish in vitro system on rat sertoli cells,spermatogenic cells and leydig cells to investigate the reproductive toxicity potential induced by organic extracts from petrochemical effluents.Our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organic extract dep...  相似文献   
58.
本文介绍了重量法、容量滴定法、工作曲线法、气量法以及仪器直读式等方法,测定环境参数时,对其监测结果进行不确定度评定中,为计算标准不确定度所需的灵敏系数的求算公式.  相似文献   
59.
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发现河北省农村地区防震减灾意识现状不客乐观,突出表现为:对地震预报存在认识误区、震害防御意识淡薄、应急救援能力欠缺、防震减灾宣传有待深化、地震灾害中信息获取能力不足.究其原因: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农村社会人员结构和基层地震部门软硬件条件制约了防震减灾意识的提升.因此,相关部门应该因时、因地制宜...  相似文献   
60.
防灾减灾视阈中的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危机事件的频繁发生,对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以培养防灾减灾人才为主的行业院校,对学生实施具有防灾减灾特色的媒介素养教育具有现实意义和示范作用.本文从防灾减灾特色媒介素养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内容体系、实施路径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