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66篇
  免费   347篇
  国内免费   2046篇
安全科学   422篇
废物处理   316篇
环保管理   397篇
综合类   3384篇
基础理论   919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1681篇
评价与监测   251篇
社会与环境   241篇
灾害及防治   247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85篇
  2022年   271篇
  2021年   256篇
  2020年   220篇
  2019年   171篇
  2018年   197篇
  2017年   260篇
  2016年   226篇
  2015年   303篇
  2014年   410篇
  2013年   543篇
  2012年   474篇
  2011年   472篇
  2010年   353篇
  2009年   388篇
  2008年   411篇
  2007年   376篇
  2006年   331篇
  2005年   240篇
  2004年   177篇
  2003年   177篇
  2002年   222篇
  2001年   153篇
  2000年   150篇
  1999年   162篇
  1998年   143篇
  1997年   119篇
  1996年   115篇
  1995年   119篇
  1994年   91篇
  1993年   70篇
  1992年   53篇
  1991年   38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991.
In this study, microorganisms (named B111) were immobilized on polyvinyl alcohol microspheres prepared by the inverse suspension crosslinked method. The biodegradation of bisphenol A (BPA) and 4-hydro- xybenzaldehyde, a degradation product of BPA, by free and immobilized B lll was investigated. The BPA degradation studies were carried out at initial BPA concentrations ranging from 25 to 150 mg·L^-1. The affinity constant Ks and maximum degradation rate Rmax were 98.3 mg·L^-1 and 19.7mg·mg^-1VSS·d^-1 for free B111, as well as 87.2mg·L^-1 and 21.1mg·mg^-1VSS·d^-1 for immobilized B 111, respectively. 16S rDNA gene sequence analyses confirmed that the dominant genera were Pseudomonas and Brevundimonas for BPA biodegradation in microorganisms B 111.  相似文献   
992.
基于GIS的区域干旱灾害风险区划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自然灾害风险理论,从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暴露性、承灾体易损性、防灾减灾能力等4个子系统选取指标,建立干旱灾害风险指数模型,结合GIS中自然断点分类法进行聚类分析,全面综合地分析各地区相关性和差异性.以淮河流域为研究实例,根据拟定的区划原则,采用“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结合的区划方法,将淮河流域分为6个旱灾风险分区,并对区划结果进行分析,为因地制宜地采取工程和非工程的防灾减灾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93.
近年来,全球受严重灾害影响的国家和地区频繁出现,导致大量人员伤亡和严重经济损失。巨灾作为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各国政府以及科技、产业与社会各界人士予以高度重视。目前,国内外对巨灾的研究绝大多数集中于巨灾保险,虽有部分研究涉及到巨灾定义及划分标准,但因研究目的与学术背景不同,至今尚无相对公认的、统一的巨灾定义。对巨灾概念的由来和国内外目前的研究动态进行了较全面的综述,论述了突发性与渐发性巨灾的差异,结合近年来全球典型灾害案例,总结给出巨灾定义、划分指标与标准,并在此基础上对巨灾未来研究进行展望,提出了研究的关键问题并建议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旨在为完善区域灾害系统原理,进一步推动巨灾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4.
城镇的防灾水平或能力是不是足以与城镇的功能特性相匹配,是合理评价城镇防灾有效性的标准之一。从城镇的社会性、经济性和环境性3方面考察城镇的功能特征,选取适当的、能够反映城镇防灾能力或水平的易得变量指标,利用DEA具有评价多输入多输出决策单元相对效率的能力,选择经典传统的C2R模型进行了城镇防灾有效性的评价。通过实例分析的评价结果,对输入输出向量的权重进行调整,通过非有效单元向有效单元的转化,实现了提高防灾有效性途径的分析。  相似文献   
995.
微细粉尘在静电除尘器中的运动状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分析线板静电除尘器中的电流体动力学过程,利用FEMLAB软件对电势泊松方程和电流连续性方程进行联立耦合求解,得到线板放电过程中电场强度分布,估算电晕外区不同粒径粉尘所受到的电场力;利用Fluent软件采用动力风模拟离子风的方法计算放电通道的流场分布,得到空间速度分布图,并分析了气流扰动对颗粒物的运动状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动力风模拟离子风流场的分布符合放电环境下离子风的形成过程,该方法可以简化复杂的电流体问题。不同粒径粉尘在电场空间中的运动受到的电场力、离子风力随粒径大小不同而变化很大。研究结果对静电除尘器的改造和设计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96.
采用平板稀释和PCR-DGGE相结合的方法,比较了4种培养基(果胶富营养培养基PM,只含果胶一种营养的培养基PA,添加果胶的寡营养培养基YPP以及与YPP营养成分一致但不添加果胶的寡营养培养基YPG)分离番茄根际细菌的能力.结果显示:PA培养基能够分离到42种形态的细菌;YPP培养基可以分离到最高的细菌菌落数,分离获得的种类比PA少;YPP培养基分离获得细菌的种类和菌落数量比YPG培养基要多.聚类分析也显示只有果胶一种营养的PA培养基能分离到最多种类,分离获得的菌群与自然环境中微生物群落最相似.研究结果表明添加番茄根际主要分泌物——果胶到培养基中可以提高培养基分离细菌的能力.  相似文献   
997.
多溴联苯醚(PBDEs)是一种全球性的新型持久性有毒污染物,沉积物中高浓度的PBDEs是水生态系统的巨大风险源,2,2’,4,4’-四溴联苯醚(BDE-47)在PBDEs同系物中,目前分布最广,生物毒性最强。为评价沉积物中BDE-47向底栖动物体内转移的潜力及其对底栖动物的潜在繁殖毒性,将实验室培养的铜锈环棱螺(Bellamya aeruginosa)暴露于BDE-47加标沉积物中,研究了BDE-47在铜锈环棱螺体内的毒代动力学特性及其对铜锈环棱螺潜在繁殖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铜锈环棱螺对沉积物中BDE-47吸收较快,代谢速度相对较慢,BDE-47在铜锈环棱螺体内具有较强的生物积累性。生物积累达理论平衡时,铜锈环棱螺体内BDE-47浓度为1440.67ng·g-1(以样品干质量计)。BDE-47在铜锈环棱螺体内的生物积累和生物净化过程较好地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摄入速率常数、清除速率常数和生物-沉积物累积因子分别为0.10、0.038和2.75,生物半衰期为18d。铜锈环棱螺体内BDE-47达到90%稳定状态所需的理论时间约为60d。低浓度BDE-47(160ng·g-1)暴露对铜锈环棱螺的潜在繁殖力没有影响,但当浓度≥640ng·g-1时,铜锈环棱螺的繁殖力下降50%,这表明BDE-47对铜锈环棱螺具有繁殖毒性。铜锈环棱螺可作为指示沉积物中底栖生物长期暴露于BDE-47的良好检测模型。  相似文献   
998.
为探究雌激素与抗雌激素的复合效应,将斑马鱼(Danio rerio)的胚胎暴露于o,p′-DDT和氟维司群2种典型的环境内分泌干扰物中,考察胚胎孵化率、孵化时间和总畸形率,并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Vtg1、Vtg2和ERα等雌激素效应相关基因的mRNA转录水平.结果显示,与单一化合物的暴露相比,o,p′-DDT和...  相似文献   
999.
纳米Fe3O4作为一种功能材料,在生物医药、生物靶向材料、微波吸收材料和高梯度磁分离器等方面应用前景广阔,其潜在的生物毒性也备受关注。为研究纳米Fe3O4对生物体可能造成的氧化损伤,以昆明小鼠为受试体,设置5、10、20和40mg·kg-14个染毒组,腹腔注射染毒7d后,测定小鼠肺组织中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还原型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的含量。结果显示,随着纳米Fe3O4染毒剂量的升高,肺组织ROS和MDA含量逐渐上升,GSH含量逐渐降低,各指标均呈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剂量≥10mg·kg-1,肺组织ROS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剂量≥20mg·kg-1,肺组织MDA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剂量≥40mg·kg-1,肺组织GSH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研究表明,较高剂量(≥20mg·kg-1)的纳米Fe3O4颗粒材料会引起小鼠肺细胞的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1000.
天然沸石对农田退水中氨氮的去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翠玲  常青  张家利  高彩丽 《环境化学》2012,31(7):1063-1068
利用静态吸附实验研究了沸石颗粒大小、氨氮初始浓度、接触时间及Na+离子浓度等因素对天然白银沸石去除模拟黄灌区农田退水中氨氮(NH4+-N)效果的影响,同时研究了吸附等温线特征,并考察了其吸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沸石颗粒大小、接触时间及NH4+和Na+初始浓度对NH4+-N交换容量都会产生一定影响;根据复相关系数(R2),NH4+-N的吸附等温线更符合三参数等温线模型;而对于两参数等温线模型,Langmuir模型比Freundlich模型能更好地描述NH4+-N在天然沸石上的离子交换过程;NH4+-N吸附实验数据与Elovich模型拟合最好(R2≥0.9766).研究结果表明了天然白银沸石是一种适合NH4+-N去除的离子交换剂,可用于黄灌区农田退水中NH4+-N的去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