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8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36篇
安全科学   72篇
废物处理   11篇
环保管理   24篇
综合类   165篇
基础理论   17篇
污染及防治   14篇
评价与监测   10篇
社会与环境   5篇
灾害及防治   9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薄层层析化学显色法测定农药残留量是一种简易、快速的定量分析法。本文论述乐果在蔬菜上残留量的测定,简单介绍了薄层层析化学显色法,并从方法灵敏度、回收率、准确度和精密度等方面初步论证了它符合农药残留量分析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82.
测定了H树脂和NKA树脂对水中微量苯酚和苯胺的静态吸附性能,研究了pH、温度和浓度等因素对吸附过程的影响。结果显示,两种树脂的吸附性能均达到或超过国内的GDX系列和国外的XAD-2,可用于水中微量有机物的富集分析。  相似文献   
183.
人工湿地不同基质和粒径对污水净化效果的比较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为研究人工湿地基质类型和粒径对水质净化效率的影响,选择了1~2、2~4、4~8 mm的沸石,2~4、4~8、8~16mm的砾石和2~4、3~5、6~8 mm的无烟煤基质,在无植物人工实验柱中开展单一基质的水质净化实验.结果表明,相同类型不同粒径的基质对COD、TN、TP的去除效果不同.4~8 mm沸石和砾石、6~8 mm无烟煤对COD的去除率最高,分别为53.74%、60.76%、62.93%;人工实验柱中氮素的去除以反硝化作用为主,粒径对TN去除效果的影响表现为小粒径更优;砾石和无烟煤的TP去除率也表现为小粒径更高,但沸石的TP去除率随着粒径的增大而增大.基质类型对COD、TP、TN的去除效果也存在差异.无烟煤对COD、TP、TN均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平均去除率在60%以上;沸石对TN的去除效果最好,TP去除率不高;砾石对COD有较高的去除率,对TP的去除效果一般.  相似文献   
184.
华南地区11种高等水生维管植物净化城镇污水效益评价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采用定标,单项评分和综合评价的方法,从净化功能力,抗逆性,管理、资源化程度和景观5方面,对华南地区筛选出的11种高等维管植物净化城镇污水效益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黑藻,假马齿苋和水筛对污水的净化能力与风莲相当,而综合效能优于风眼莲,评价结果为城镇污水的处理提供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185.
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依靠传统HSE管理模式难以应对严峻的安全生产形势,必须凭借大数据等新的信息技术从根本上提高HSE管理水平。尝试在海洋石油开发生产HSE管理领域,探索大数据在HSE管理决策中的应用。分析了大数据对于安全生产的重要意义,阐释了大数据及其内涵以及与HSE管理决策的基本特征和方法,以海洋石油变更管理为例,探索了大数据在海洋石油HSE管理中的应用途径、流程和方法,并指出大数据在HSE管理领域的应用研究具有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6.
福岛核泄漏事件对中国海污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3月11日日本地震和海啸导致了日本福岛核电站核放射性物质泄漏事件.利用ROMS区域海洋模式对北太平洋环流进行模拟,并在此流场中加入核放射性污染物进行测试核放射性污染物是否能够输运到中国海域.在不考虑背景场浓度的情况下,福岛泄漏的核放射性物质在泄漏后4年能基本侵入整个中国海区,并且在10年内布满整个北太平洋区域,最大值区在北美的西岸外海.相较而言,将国际原子能的观测资料进行资料同化作为背景场使模拟更接近于观测事实.考虑了背景场的模拟显示,2019年进入东中国海的核放射性物质总量达到峰值.除此之外,还计算了各个海峡核放射性污染物通量及其随时间的变化,发现核放射性污染物主要通过吕宋海峡入侵南中国海;台湾海峡、台湾以东洋面为侵入东中国海的主要通道;核放射性污染物通过托克拉海峡、对马海峡流出东中国海.同时计算表明在未考虑径流的情况下,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核放射性污染物浓度有着明显的季节特征,华南沿海冬春核污染物浓度高于夏秋两季,而华东沿海则相反.  相似文献   
187.
目前,对海洋时空数据的组织与管理技术尚不够成熟。对风暴潮灾害数值预报系统生成的两种预报数据进行了分析,设计了两种具体的时空数据组织与存储结构。利用所设计的数据存储结构构建了相应的数据库,对其进行存储管理,实现了相应的风暴潮灾害数据预报的数据时空表达功能,验证了所设计的数据组织结构的合理性和可实现性。  相似文献   
188.
本文报道采用颗粒分组而后进行元素含量的测定,对九龙江河口湾表层沉积物中Cu、Pb、Cr、Mn、Ti、V等元素在各颗粒组中的含量分配作了一些研究.在颗粒分组中,我们进行了矿物碎屑和生物残体的分离,其目的在于对本区沉积物中上述元素的生物作用及矿物碎屑转入量方面有个初步了解.  相似文献   
189.
在东海环境调查中,曾对东海沉积物中Cu、Pb、Zn、Cr、Hg等元素的含量进行了检测。测定的结果表明,这些元素在含量分布方面有一定规律,如含量随着沉积物的颗粒变细而增加。为了进行这方面的探索,我们对Cu、Pb、Zn、Cr、Hg的含量与沉积物的中值粒径M_(dφ)值之间的关系作了统计分析,发现上述元素的含量与M_(dφ)值之间分别存在如下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0.
过去 ,一提到宁夏 ,人们就会想到宁夏“五宝” :红 (枸杞 )、黄 (甘草 )、蓝 (贺兰砚 )、白 (滩羊皮 )、黑(发菜 )。但“五宝”长期只是初级产品并未形成经济优势。如今 ,在宁夏各种深加工制品相继投产 ,产业优势日益明显。西部大开发的号角已经吹响 ,每一位踏上宁夏的土地的人 ,就能捂到“小省也能干大事”的雄心。不久前 ,自治区党委书记毛如柏专门作了题为《宁夏要在西部大开发中大有作为》的长篇报告 ,得到宁夏各界干部群众的广泛赞同。近来 ,国务院又批复了银川城市发展总体规划 ,为宁夏的腾飞 ,银川的城市化及现代化建设又添翅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