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04篇
  免费   219篇
  国内免费   511篇
安全科学   552篇
废物处理   76篇
环保管理   207篇
综合类   1750篇
基础理论   314篇
污染及防治   205篇
评价与监测   168篇
社会与环境   82篇
灾害及防治   80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68篇
  2022年   87篇
  2021年   76篇
  2020年   74篇
  2019年   106篇
  2018年   101篇
  2017年   57篇
  2016年   62篇
  2015年   77篇
  2014年   165篇
  2013年   126篇
  2012年   142篇
  2011年   145篇
  2010年   134篇
  2009年   135篇
  2008年   125篇
  2007年   141篇
  2006年   134篇
  2005年   136篇
  2004年   98篇
  2003年   114篇
  2002年   88篇
  2001年   73篇
  2000年   98篇
  1999年   91篇
  1998年   74篇
  1997年   77篇
  1996年   92篇
  1995年   70篇
  1994年   49篇
  1993年   53篇
  1992年   54篇
  1991年   38篇
  1990年   68篇
  1989年   38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24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20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17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12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1篇
  197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951.
针对非均匀水体中海水透明度和对比度关系研究较少、海水透明度计算精度较低等问题,推导了在非均匀水体中目标对比度的传输方程,并利用该传输方程建立了海水透明度的计算模型,有利于海水透明度的精确计算,实验证明,该计算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和通用性。  相似文献   
952.
本文运用生态足迹模型计算了2012年五台山景区旅游生态足迹、景区生态承载力和景区生态和谐度等,同时分析了旅游活动各要素的旅游生态足迹以及旅游活动各要素对景区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012年五台山景区总旅游生态足迹为21421.09hm2,人均生态足迹为0.00527612hm2/人,总旅游生态承载力2079.46hm2,人均旅游生态承载力为0.000513hm2/人,旅游生态和谐度为10.2848,说明五台山景区处于不和谐状态,造成不和谐发展的主要原因有:第一,游客人数在逐年增加,而景区的空间是有限的;第二,景区的能源利用率低,景区餐饮方面规划不合理,导致能源浪费,景区交通方面,交通设施还不是很完善,导致化石燃料利用率不高,选择自驾游的游客多;第三,景区内部旅游线路不合理,因此,导致高峰期出现人挤人的局面。为此,第一,从游客角度出发,应该提高游客的素质,充分调动游客的低碳环保意识减少对环境的破坏;第二,从景区管理者出发,调整旅游交通能耗结构,尽量使用低碳排放、低污染的燃料;建设生态低破坏的景区停车场与道路。第三,从旅游中间商角度出发,酒店必须发展低碳旅游住宿,提供简易舒适并能体现当地文化特色的酒店;根据旅游消费者需求提供有针对性地个性化服务;在客房、餐厅、厨房等细节上节水,建立完善的水计量、分析体系;酒店减少一次性日用品的提供,实施酒店垃圾分类回收等减少浪费的举措。  相似文献   
953.
运用包括数据包络分析,采用Arcgis9.3,DEAP2.1,OnFront2.01等在内的统计软件对2005-2012年甘肃省14个市州的面板数据,对旅游效率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将总效率分解成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和利用效率,各市州的总效率和分解效率历年均值均较高,纯技术效率和利用效率出现下降趋势,规模效率呈现上升;自2006年起,经过六年的发展,甘肃71.43%的市州旅游效率到2012年呈现上升趋势;根据旅游效率的大小和变化将旅游效率演进模式分为盘旋式、爬升式、稳定式和跳跃式,57.14%的城市属于盘旋式.  相似文献   
954.
本文通过对辽东湾北部和东、西两侧滨海地区108个地下水井的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得出:(1)辽东湾海水入侵严重地区主要分布在辽东湾北部淤泥质海岸,其分布特点是严重海水入侵区、轻度海水入侵区由岸向陆呈带状分布;东西两侧以砂砾质海岸为主,局部地区海水入侵较重,大部分地区海水入侵较轻;(2)辽东湾地下水化学类型可分为五种类型,其分布特点是由岸向陆呈带状分布,规律明显,反映了海水入侵分布特征。氯化物型一般分布在微咸水至咸水区,重碳酸盐氯化物型或氯化物重碳酸盐型、重碳酸盐氯化物硫酸盐型或氯化物重碳酸盐硫酸盐型分布在微咸水向淡水过渡区,硫酸盐重碳酸盐型或重碳酸盐硫酸盐型、重碳酸盐型主要分布在淡水区。  相似文献   
955.
中国南海大气降水化学特征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利用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实验3"号船南海海洋断面科学考察2012年夏季航次进行大气降水采样,测定样品pH值和主要阴阳离子浓度,结合TrajStat软件模拟后向气团轨迹,分析南海夏季大气降水离子化学特征及来源.结果表明,夏季降水pH平均值为6.3,最小值为5.6.阴阳离子浓度顺序均分别表现为Cl->SO2-4>NO-3和Na+>Mg2+>Ca2+>K+,Cl-和Na+是主要的阴离子和阳离子,浓度平均值分别为2 637.5μeq·L-1和2 095.5μeq·L-1,表现出了海洋性大气降水的特征.7种离子间均表现出良好的线性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在0.9以上,说明它们可能具有统一来源;NO-3与其他离子的相关系数相对较低,可能NO-3具有相对复杂的来源;Ca2+和K+还可能跟南海珊瑚环境有关.本研究的6个站位后向轨迹显示,水汽气团来源于正南或西南方向,未经过大陆上空,因此本研究中南海夏季大气降水的离子来源受人为影响可以忽略.  相似文献   
956.
废旧电容器封存点土壤中的PCBs污染特征和健康风险评价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以某废旧电容器封存点为例,研究了废旧电容器封存点土壤中PCBs的污染特征以及类二英类PCBs的毒性风险,并应用健康风险模型评估了居住用地和工业用地方式下封存点土壤PCBs污染对人体的致癌和非致癌风险.结果表明:封存点0~30 cm、30~100 cm及200~250 cm土壤中ΣPCBs平均浓度分别达到6.23、19.3和1 540 mg·kg-1,并以3~4氯代PCBs为主.毒性当量结果表明,封存点ΣWHO-TEQ最高达到457μg·kg-1,具有较高的毒性风险,其中PCB126是封存点土壤中总TEQ的主要贡献者.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在居民用地方式下,多种暴露途径导致的儿童及成人的累积非致癌风险(0.927~1 760)几乎都超过可接受非致癌风险水平,其中儿童为最敏感受体.工业用地方式下,除表土以外,工人的累积非致癌风险均超过了可接受水平.居住和工业用地方式下土壤中PCBs的总致癌风险均超过了可接受风险水平(10-6~10-5).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对于所有人群,经口暴露的致癌和非致癌风险都最大.  相似文献   
957.
再生水无计划间接补充饮用水的雌激素健康风险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吴乾元  邵一如  王超  孙艳  胡洪营 《环境科学》2014,35(3):1041-1050
以城市污水为水源的再生水中含有一定量的雌激素类内分泌干扰物,其在无计划间接补充饮用水过程中存在潜在健康风险.针对再生水经河流补给湖库型水源地的典型场景,研究了再生水中雌酮、雌二醇、17α-乙炔基雌二醇、双酚A、壬基酚和辛基酚在水体中的变化规律,评价了雌激素的健康风险.结果表明,再生水(二级出水)中雌激素类物质的质量浓度多分布在0.1~100 ng·L-1水平;双酚A和壬基酚的浓度较高,可达到1~10μg·L-1水平.再生水间接补充饮用水过程中,雌激素的浓度受到上游来水稀释、河道湖库自然降解和饮用水处理工艺去除等作用的影响.雌酮、雌二醇、双酚A、壬基酚和辛基酚的非致癌风险较小,都低于规定值1.当湖库型水源地的水力停留时间大于30 d时,再生水中17α-乙炔基雌二醇对人体的非致癌风险值大多小于1;当停留时间小于10 d且再生水占饮用水比例达50%以上时,16%~47%样品的17α-乙炔基雌二醇的非致癌风险值大于1,其健康风险需优先关注.  相似文献   
958.
应用稳定同位素13C-CO2连续标记技术,通过室内密闭培养试验研究不同施氮处理下(依次为N0,N10,N20,N40,N60)水稻分蘖期光合碳向土壤碳库的输入及其分配特征.结果表明,连续标记培养18 d后,水稻地上部和根系的干物质累积量分别为1.58~4.35 g·plot-1和1.05~2.44 g·plot-1,水稻植株生物量受施氮处理显著影响,且随着施氮量增加而增加,即N60>N40>N20>N10>N0.水稻整个分蘖期内分别有44.0~157.6 g·plot-1和8.3~49.4 g·plot-1的光合碳进入水稻地上部和根系.不同施氮水平下,种植水稻的土壤有机碳(13C-SOC)、可溶性有机碳(13C-DOC)和微生物量碳(13C-MBC)的分配量均显著高于CK处理(不种植水稻且不施N).种植水稻的土壤13C-SOC含量范围为11.1~23.7 g·plot-1,占总净同化量的10.2%~18.1%.对于活性碳库,CK处理的土壤13C-DOC和13C-MBC含量分别为3.50μg·kg-1和88.9μg·kg-1,种植水稻处理的土壤13C-DOC、13C-MBC含量范围为4.82~14.51μg·kg-1、526.1~1 478.8μg·kg-1.土壤13C-SOC、13C-DOC和13C-MBC含量受施氮处理显著影响(P<0.05),且与植物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因此,水稻分蘖期光合碳的地下部输入有利于土壤有机碳的累积,施氮能够促进水稻新鲜根际碳的沉积,且高N水平下根际沉积碳量高于低N和中量N水平.  相似文献   
959.
碳纳米管负载纳米四氧化三铁多相类芬顿降解亚甲基蓝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在课题组前期研究的基础上,以碳纳米管(MWCNTs)为载体制备了Fe3O4/MWCNTs复合物并作为催化剂,以染料亚甲基蓝(MB)为降解对象,研究了该催化剂催化H2O2对亚甲基蓝溶液的降解特性及其影响因素,并考察了催化剂的重复使用效果,探讨了催化反应的机理.结果表明,在pH值3~8的范围内,催化反应体系都能有效降解MB,最佳pH值为3.5.随着催化剂投量的增加,MB的降解率明显提高,500 mg·L-1催化剂投量条件下,MB的降解率最高.随着H2O2初始浓度的增加,MB的降解率增加,10 mmol·L-1时MB的降解率最高.溶液中共存的阴离子会降低MB的降解率.在最佳条件,即温度25℃、H2O2浓度10 mmol·L-1、催化剂浓度500 mg·L-1的条件下,0.20 mmol·L-1MB在30 min内的降解率达到99.1%.催化剂重复使用后仍然具有较好的催化活性,说明Fe3O4在MWCNTs表面负载比较牢固,催化剂具有反复使用的能力.催化反应机理是催化剂催化H2O2产生羟基自由基,高活性的羟基自由基氧化MB.  相似文献   
960.
欧盟农业生态补偿支付机制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农业生态补偿方面,我国一直以来都是采取固定额度的支付方式,财政资金使用率与效益都未达到应有效果。本文通过对欧盟农业生态补偿支付机制的政策基础、理论依据、意义以及拍卖工具在欧盟农业生态补偿支付机制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吸取经验,为完善我国现行农业生态补偿支付机制找到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