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92篇
安全科学   7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174篇
基础理论   2篇
污染及防治   39篇
评价与监测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7 毫秒
191.
城镇化河流DOM组成结构及与水质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三维荧光技术和多元统计方法,分析城镇化河流水溶性有机物(DOM)组成结构特征,研究其与河水水质的相关性.根据人类活动对沈阳市白塔堡河影响程度的不同,分别在农村、城镇与城市河段设置3个采样点,采集水样.结果发现,河水营养水平由高到低的顺序为城市河段城镇河段农村河段,而水质由好变差的顺序为农村河段城镇河段城市河段.河水DOM由类酪氨酸、类色氨酸、类糖化蛋白、微生物代谢产物、类富里酸和类胡敏酸组成,主要成分为类蛋白,类蛋白含量由高到低的顺序为城市河段城镇河段农村河段.从源头到入浑河口,类蛋白丰度增长最大,类胡敏酸丰度增长最小,类富里酸介于两者之间.DOM的腐殖化程度由强到弱的顺序为城市河段城镇河段农村河段.影响河水营养状态的潜在因子包括COD、NH3-N、BOD5、DO和类蛋白,农村河段主要污染物来源于农村生活污水及养殖废水,城镇河段污染物来源于生活废水与工业园排水,城市河段污染物来源于处理和未处理的生活污水及工业废水.河水受人类活动影响由大到小的顺序为城市河段城镇河段农村河段.  相似文献   
192.
浑河底泥细菌与古菌群落结构空间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技术,考察了浑河表层底泥中细菌与古菌的多样性及群落结构变化情况.多样性结果表明,从上游至下游,底泥样品中细菌与古菌的种群结构均呈现由单一向复杂的演替趋势,且两者的Shannon多样性指数均在沈阳市下游的采样点-白塔堡河汇入浑河处分别达到其最大值3.88和2.91;而浑河底泥中细菌多样性及种群丰度均大于古菌多样性及种群丰度.群落结构的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浑河底泥中细菌的群落结构具有明显区域特征,而古菌群落结构上下游保持稳定.冗余梯度分析(RDA)结果表明,上覆水中NO-3-N、NO-2-N、pH和Chl-a是影响细菌群落的主要因素,而NH+4-N、Chl-a、TP和NO-3-N则是影响古菌群落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3.
厌氧污泥颗粒化中微生态形成过程表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和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技术,表征了厌氧污泥颗粒化过程中微生物种群多样性及群落相似性的变化,解析了关键微生物中产氢产乙酸菌、耗氢产乙酸菌及产甲烷菌的动态演替,初步探讨了颗粒污泥微生态群落的形成过程.结果表明,正常启动的厌氧反应器中,颗粒污泥生长周期超过180 d...  相似文献   
194.
莱茵河发源于阿尔卑斯山的冰川,全长1320 km,流经意大利、奥地利、瑞士、列支敦士登、法国、德国、比利时、卢森堡、荷兰9个国家,在荷兰汇入北海。在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初,莱茵河因受工业污染而水质恶化,直到80年代初,莱茵河一直被称为"欧洲下水道"。流域各国为了全面解决菜茵河流域水环境治理问题,建立了"保护莱茵河国际委员会"(Intemational Commissionfor the Protection of the Rhine,简称  相似文献   
195.
饮用水源地突发事故环境风险分级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从源头降低饮用水源地环境风险,建立了用于识别环境风险源、划分饮用水源地环境风险级别的方法体系.本研究采用数学模型量化突发事故潜在影响及环境风险水平,应用层次分析法和指标体系法确定分级指标及风险因子.方法基于风险化学品数量与理化性质分析了环境风险源源强特征,研究了针对不同受体的环境风险表征方式,利用分级阈值体现饮用水源地突发事故环境风险水平,形成包含"环境风险源初步筛选"、"风险评估"和"风险分级"三步的分级方法.最后,依据本方法评估了南京某化工园区饮用水源地突发事故环境风险,筛选分级结果表明,通过模型评估可表征饮用水源地突发事故环境风险水平,同时实现风险分级,应用例中水源地突发事故环境污染风险值为6128.3,根据分级矩阵可知该饮用水源地为一级突发事故环境风险饮用水源地.  相似文献   
196.
采用GC-MS法分析好氧颗粒污泥降解黄连素的产物。实验结果表明,经过360min的反应黄连素被分解为6-甲氧苯并二氢呋喃-7-醇-3-酮、2,5-二甲氧基苯甲醛、4-烯丙基-5-氨基-藜芦醚、2,4-二羟基-6-甲基-1,3-间苯二甲醛、3,4-亚甲基二氧苯基丙酮酸、1,3-二噁唑并(4,5-g)异喹啉-5(6H)-酮,7,8-二氢。  相似文献   
197.
在聚合硅酸中同时引入铁、镁或铁、钙2种金属离子,制成复合型聚合硅酸絮凝剂;研究了其除浊、除磷的最佳絮凝条件,包括絮凝剂投加量、水样pH值对浊度和磷去除率的影响;采用喹啉重量法测定了各种絮凝剂形成的絮体中磷的含量.结果表明,当铁磷摩尔比为2.5~3.0,pH值为7.0~8.5时,对浊度和磷的去除率最高,均达99.0%以上,聚合硅酸镁铁(PSAMF)絮凝剂适合用于磷回收.  相似文献   
198.
以沈阳细河底泥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成分和矿物组成分析,考察了其制作底泥陶粒的可行性;以陶粒的比表面积和松散容重为考核指标,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陶粒的最佳制作工艺参数.结果表明,细河底泥的主要成分基本满足一般陶粒化学成分的要求,可以用来制作陶粒,其最佳制作条件是细河底泥、碳酸钙、硅酸钠及氧化铝的混合比例为500∶10∶2...  相似文献   
199.
采用Fenton试剂氧化法处理模拟金刚烷胺废水,研究不同反应条件下Fenton试剂对金刚烷胺的去除效果,确定反应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当反应温度为常温(23 ~ 25℃),pH为4,H2O2投加量为3 000 mg/L,H2O2与Fe2+的质量比为1.28时,处理含金刚烷胺浓度为500 mg/L废水,CODCr去除率为...  相似文献   
200.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防范与应急研究进展及体系构建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从事故风险源风险因子释放、风险因子转运、受体暴露与受损3个方面分析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防范对策.结果表明,我国应重点加强事故风险源的识别和监控,在事故应急响应系统、应急处理技术、医学应急技术和措施、应急技术规范等方面结合实际开展系统的理论和技术研究.本文提出了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防范与应急体系构建框架,为有效控制环境污染事故和作出应急决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