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8篇
安全科学   5篇
环保管理   10篇
综合类   28篇
基础理论   3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21.
流域水质预警是水质监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善的流域水质预警体系可为流域水污染处理提供充足时间和所需信息,有效削减水污染对水环境造成的影响.对国内外的流域水质预警体系研究进展分别从预警体系目标、预警指标、预警阈值及模拟模型4个方面进行了综述,并且对目前国内外典型流域水质预警体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流域水质预警体系目标主要从流域水体功能和水体污染风险2个方面进行考虑;预警指标可分为物化和生物毒性指标2类,生物毒性指标可弥补物化指标的不足,但不能完全替代,二者联合并施是未来预警指标筛选的发展方向;预警阈值的制定依据环境质量标准、排放标准、水质现状及污染源特征等信息,采用单指标多次报警、多指标联合报警或物化与生物毒性指标联合报警等方式,可提高预警体系的稳定和可靠性;污染物迁移转化模型已有一些成熟应用,但大部分模型依然需要大量的参数和历史数据才能保证准确性,因此对于大型流域难以适用.目前我国还未有国家层面完整的流域水质预警体系和相关流程在应用,特别是缺乏可靠的污染物迁移转化模型.未来应从建立典型流域水质预警体系着手,集成地方流域成熟应用的污染物迁移转化模型,逐步完善国家层面的流域水质预警体系,为我国流域水质安全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22.
关于建立环保型矿产资源产业链的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供应链理论应用于矿产资源产业,围绕某种矿产资源的勘查、开发、利用、回收再利用,从政府宏观管理角度出发,设想建立起完整的环保型矿产资源(矿产品)产业链,政府部门制定、实施相关措施和政策对矿产资源(矿产品)产业链进行管理,并与区域发展战略规划相结合,实现建立环保型矿产资源(矿产品)产业链的目的:对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提高矿产利用率;预防和减少开发利用对生态环境的污染,缓解我国经济发展中矿产资源不足和生态环境压力,实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3.
燃煤电厂烟气排放“协同控制”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国内外燃煤电厂烟气排放"协同控制"技术,以及国内目前实施的主要方案,探讨分析了烟气"协同控制"技术各个环节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4.
脱除地下水中硝酸盐氮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地下水中硝酸盐氮的脱除可以采用传统脱除法和催化反硝化脱除法。介绍了地下水脱氮技术的发展历史,着重介绍了最新发展提出的催化反硝化脱氮法。具体阐述了催化反硝化脱氮的原理、处理效果、主要影响因素、优势和局限性,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发展方向,指明催化活性和催化选择性的提高,是催化反硝化法实用化过程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25.
王文珍:去年12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51次会议通过了《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这是2007年出台的第三部劳动保障方面的重要法律。对此社会各界非常关注。有学者评价称,《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重要性不亚于《劳动合同法》,因为《劳动合同法》以及《就业促进法》等实体法实施后出现的争议,要通过《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这部程序法来处理。  相似文献   
26.
火电厂烟气中PM2.5控制技术,目前可分为电除尘和袋式除尘两大类。其中电除尘又分常规电除尘、移动电极电除尘、前置聚并器电除尘、湿式电除尘、低温电除尘等;袋式除尘又分为纯袋式除尘、电一袋复合式除尘、先进的混合式电一袋除尘等。文章对这些技术从捕集机理到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探讨,推荐了火电厂应用最合适的控制技术。  相似文献   
27.
地表水高锰酸盐指数自动监测仪器在实际应用中存在质控样测试和实际水样比对测试合格率相对偏低的问题。通过对高锰酸盐指数氧化还原机理的分析,结合目前国控水站对质控样品的测试数据,探讨了如何使用高锰酸盐指数自动监测仪分析测试得到准确可靠的水质监测数据。认为应尽量保持自动分析仪器的反应条件、稀释条件与标准方法一致,即取样量与试剂用量比与标准方法一致,并根据样品浓度变化实现量程自动切换,分量程进行仪器校准和测量,才能够提高自动分析仪器测量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8.
环保相关法律对环保验收时效性做出规定,建设项目环境保护验收监测工作是环保验收前期工作和基础,该项工作进程快慢对企业环保验收影响很大.实际工作中由于企业自身原因、实际建设内容与环评有较大变更、监测站任务重、人员少、复测等情况导致监测站未能按时出具监测报告,企业不能完成验收工作.为了加快验收监测工作进程,本文提出了引入环境监理制度、项目负责人制度、验收监测项目进度周报制度、推进监测站内部机制改革、建立复测程序等措施,提升工作效率,适应环境管理的要求.  相似文献   
29.
针对当前我国化工园区污染物在线监控的需求,借鉴国内外研究的经验,以污染物的致癌性、急性毒性、化学反应活性为筛选因子,提出了一套简易的在线监控优先污染物筛选方法,并以宁波石化工业园为实例,筛选出46种优先监控污染物,名单主要包括烷烃类1种,烯烃类8种,卤代烃类6种,醛酮类3种,醚类2种,酚类1种,芳烃类12种,杂环化合物1种,醇类3种,胺类4种,硝基化合物1种,无机化合物3种及丙烯腈,为后续大气污染物在线监控的设置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0.
秸秆及生物炭添加对猪粪沼渣施肥水稻重金属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秸秆还田在重金属污染稻田中被广泛应用并日益推广,其对土壤中重金属生物有效性和水稻重金属吸收积累产生的影响不容忽视.本研究选用因连续10年以上施用生猪沼渣沼液而导致重金属超标的水稻土,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的秸秆还田方式(直接还田或生物炭还田)与用量(0、1%、2%、4%和8%)对水稻重金属吸收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施用沼渣沼液可导致土壤重金属富集,其中,铜(Cu)、锌(Zn)和镉(Cd)含量高于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秸秆或生物炭添加提高了水稻根或茎叶中重金属的截留,降低了籽粒中的积累;秸秆还田对于水稻Cu的吸收积累控制效果显著,添加1%、2%、4%和8%的秸秆分别使糙米中的Cu含量降低了35%、51%、64%和71%;生物炭添加对于控制水稻Cd的吸收积累效果显著,1%、2%、4%和8%生物炭添加量分别使水稻Cd的积累降低了21%、33%、36%和35%.对于Zn的吸收积累,两种还田方式均具有显著的控制效果;但在As污染稻田,秸秆直接还田应慎重,因为秸秆添加可显著提高糙米中As的积累.通过对比不同的秸秆还田量对控制糙米中重金属积累的效果,同时考虑该区域重金属的污染状况和还田成本,推荐在该施肥区域实施2%的秸秆直接还田.该研究将为水稻安全生产与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提供理论与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