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42篇
安全科学   30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13篇
综合类   111篇
基础理论   23篇
污染及防治   6篇
评价与监测   6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51.
食品废水有机负荷高,波动性大,常规生物膜法处理工艺复杂且成本较高。采用加入玄武岩纤维(BF)填料及生物处理剂(SE-2)的新型生物接触氧化处理工艺,在日本株式会社Mizkan Holdings美浓加茂工厂开展食品废水处理试验评价。试验结果表明:该新型工艺中BF填料可形成球形"生物巢",在较低DO(0. 5 mg/L左右)条件下可实现COD、TN和TP的稳定去除,出水质量浓度分别在20,10,1 mg/L以下,去除率均达到95%以上,满足排放要求。与原工艺相比,该工艺的剩余污泥产量可减少20%以上,整体处理费用降低10%~30%。该工艺具有一定的应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2.
柠檬酸淋洗去除土壤中铬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铬渣污染场地常常对其周边的土壤及地下水造成严重污染,因此,亟需探索修复铬污染土壤及地下水的技术方法.本文以某典型铬渣堆存场地内采集的污染土壤为研究对象,配置了浓度分别为0.01、0.05和0.1 mol·L-1的柠檬酸溶液,通过振荡洗脱批实验和淋洗柱实验对柠檬酸去除土壤中铬的效果和机理进行探讨.实验结果表明,柠檬酸对土壤中可还原态与可氧化态铬的淋洗效果显著优于去离子水,其对土壤中总铬的淋洗率可达80.7%,而去离子水仅为49.9%;在振荡洗脱批实验初期,土壤中50%左右的铬可以快速扩散到溶液中,且不同淋洗剂间淋洗效果无显著差异;柠檬酸的存在,使得反应体系中的六价铬逐渐被还原为三价铬,且还原速率随柠檬酸浓度的升高而增大;p H并非影响柠檬酸去除土壤中铬效果的唯一主要因素,柠檬酸对土壤中铬的去除机制还缘于其对土壤中三价铬的解吸作用.  相似文献   
53.
采用行业标准DPD分光光度法(HJ 568-2010)测定水中的游离余氯,验证了去掉第一点的低浓度曲线的有效性。分别比较不同的显色时间对吸光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显色时间应控制在10min以内。  相似文献   
54.
对气相色谱法测定空气中挥发性卤代烃的前处理过程进行了研究,通过试验验证,确定了样品的保存时间、解吸条件以及解吸液的保存时间,优化了分析方法,使其适用于日常环境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55.
1株铁基质自养反硝化菌的脱氮特性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王弘宇  杨开  张倩  季斌  陈丹  孙宇翀  田俊 《环境科学》2014,35(4):1437-1442
从武汉市东湖深层底泥中分离得到1株铁基质自养反硝化细菌W5,对其自养反硝化脱氮性能进行了研究.结合生理生化试验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初步鉴定菌株W5属于微杆菌属(Microbacterium sp.).对其脱氮能力和影响因素的研究结果表明,W5菌株的最适脱氮培养条件为NO-3-N 40 mg·L-1,Fe2+500 mg·L-1,pH 6.8~7.0.在最适脱氮条件下培养一周,硝酸氮去除率可达到87.0%,在整个培养过程中亚硝氮产生量很少,最高不超过0.31 mg·L-1.同时未见有氨氮生成,硝酸氮大部分转化成N2.作为电子供体的Fe2+的氧化率达到95.2%.  相似文献   
56.
热解吸对污染土壤中不同形态汞的去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贵州省万山矿区的汞污染土壤样品进行不同形态汞的热解吸去除行为研究。研究了热解吸过程中∑Hg的去除效果及动力学,以及温度和时间对污染土壤中不同形态汞的去除作用。结果表明,热解吸修复技术可有效去除土壤中的汞,土壤中∑Hg的热解吸过程符合二级动力学方程。固定热解吸时间在10 min时,随着热解吸温度的升高,土壤中水溶态汞、盐酸溶态汞和碱溶态汞含量呈现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趋势,王水溶汞和盐酸溶态汞始终呈现下降趋势,说明不同形态的汞之间发生了转化。热解吸温度为250℃时,随着热解吸时间的增加,环境风险大的水溶态汞、盐酸溶态汞、碱溶态汞和硝酸溶态汞的去除率大幅增加,土壤的有机质损失较少,说明在低温下,延长热解吸时间,对生物毒性强的形态汞有良好的修复效果,且此温度下处理后的土壤更容易恢复农田耕作。  相似文献   
57.
SPE-HPLC/MS联用法测定地表水中的PFOA及PFOS含量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张倩  张超杰  周琪  陈玲 《四川环境》2006,25(4):10-12,28
本文建立了固相萃取与高效液相色谱/质谱(HPLC/MS)联用的方法来测定地表水中全氟辛酸(PFOA)及全氟辛烷基磺酸(PFOS)的含量。此方法中PFOA在水样中的线性范围为40ng/L到500ng/L,线性相关系数0.9986,PFOS在水样中的线性范围为5n异/L到500ng/L,线性相关系数0.9905。此方法中全氟辛酸及全氟辛烷基磺酸的平均回收率分另13为83.91%和86.63%。水样中全氟辛酸和全氟辛炕基磺酸的检出限均为0.5ng/L。方法准确、可靠,分析结果令人满意。采用此方法测定了上海部分地区地表水中全氟辛酸及全氟辛烷基磺酸的含量。实验结果表明,上海地区长江入海口处徐六泾段全氟辛酸的平均浓度是46.88ng/L,全氟辛烷基磺酸未检出;黄浦江段全氟辛酸及全氟辛烷基磺酸的平均浓度分别是1594.83ng/L(前处理后需稀释10倍以确保在方法线性范围内)和20.46ng/L。可见长江及黄浦江流域的全氟辛酸及全氟辛烷基磺酸的控制与治理亟待提上议程。  相似文献   
58.
人工湿地处理系统的运行管理与维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工湿地作为一种新型的处理技术,在水环境保护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最。随着人工湿地处理工程数量的增多,迫切地需要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和维护方法,以充分发挥其美化水环境和提升人文环境的双重作用。本文对人工湿地处理系统中水位控制、进出水装置维护、护堤维护、植物管理、气味控制、蚊蝇控制和野生动物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探讨,系统论述了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在运行管理和维护中需要考虑的主要事项。对将来建立完善的人工湿地处理系统的管理体系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9.
"先污染后治理"的成因及解决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先污染后治理”现象在我国规模发生的主要原因,提出了避免“先污染后治理”的对策,着重强调从微观入手,重点发展环保型技术、实现控污,治污技术内部化。  相似文献   
60.
从蓖麻粕中提取复合氨基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瑜  张倩 《资源开发与市场》2000,16(6):327-328,335
从蓖麻粕中提取复合氨基酸,研究水解反应中酸浓度、反应时间、温度等因素对氨基酸收率的影响。粗品收率为16.40%,纯度38.14%,测定了水解液中含有17种氨基酸,为蓖麻粕的综合利用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