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4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30篇
安全科学   57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11篇
综合类   128篇
基础理论   37篇
污染及防治   12篇
评价与监测   27篇
社会与环境   23篇
灾害及防治   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5 毫秒
61.
为掌握东洞庭湖长江江豚种群动态分布规律及其与鱼类资源的相关关系,2012年6月~2017年12月,对东洞庭湖进行了54次长江江豚种群调查和8次水声学鱼类资源空间分布调查.调查结果显示:(1)共发现长江江豚1110头次,分布在湘阴-洞庭大桥之间长约65km的区域内;(2)100% MCP)、95% MCP、75% MCP和50% MCP下,长江江豚栖息地面积依次为161.3、114.26、76.95和64.31km2,占保护区总面积百分比依次为24.18%、17.13%、11.54%和9.63%;(3)不同水位条件下,长江江豚观测群次和头次差异显著,枯水期可观测到群次和头次最高,分别为(13.92±4.64)群次/次和(31.92±7.17)头次/次,丰水期观测群次和头次最低,分别为(5.17±1.64)群次/次和(17.25±7.46)头次/次;(4)水声学调查结果显示,2013年3月东洞庭湖鱼类资源平均密度最高为57.21尾/1000m3,东洞庭湖鱼类密度与水位呈弱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0.601(P>0.05);(5)GIS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东洞庭湖鱼类资源低水位时期(枯水期和退水期后期),集中分布于扁山至鲶鱼口区域,高水位时期,东洞庭湖鱼类资源分布较为分散;(6)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东洞庭湖低水位期鱼类资源水平密度分布不均,扁山至煤炭湾区域鱼类资源水平空间平均密度最高,与其它区域有显著性差异(P<0.05),高水位时期鱼类分布较为均匀,方差分析显示,除煤炭湾至鹿角区域与城陵矶至洞庭大桥区域和扁山至煤炭湾区域分别有显著差异之外(P<0.05),其他水域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7)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长江江豚头次与对应的鱼类密度呈显著正相关,R2=0.86,P<0.01,长江江豚可能具有随鱼群迁徙的行为特征.  相似文献   
62.
生物有机无机复合肥对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进行了化肥、有机肥、生物堆肥、有机无机复合肥和生物有机无机复合肥的田间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生物有机无机复合肥显著提高土壤微生物活性。与不施肥处理比较,土壤细菌增加了165.38%,真菌增加了189.47%,放线菌增加了48.72%,总量增加了104.07%,其增加量高于其他处理。土壤蔗糖酶、脲酶、磷酸酶活性也都有明显提高,促进了土壤有机质的分解转化和速效养分的释放。  相似文献   
63.
张辉  马东升 《环境化学》1997,16(5):429-434
本文通过对比取样和重金属形态实验研究,对长江现代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在平面上和剖面上的分布特征以及存在的形态进行了分析讨论.结果表明,长江南京段现代沉积物中Cu,Pb,Co,Ni已形成轻—中等程度污染,并且重金属元素随沉积物由老到新正以增加的趋势叠加沉积,叠加速率Cu为0.083μg·g~(-1)·cm~(-1),Pb为0.067μg·g~(-1)·cm~(-1),Co为0.05μg·g~(-1)·cm~(-1),Cr为0.217μg·g~(-1)·cm~(-1),Ni为0.067μg·g~(-1)·cm~(-1).叠加量主要为有效态部分.重金属在其有效态中的聚集能力如下:可交换态中:Pb>Co>Cu>Ni,Cr;碳酸盐态中:Cu>Cr>Pb,Co,Ni;Fe-Mn氧化物态中:Co>Pb>Cu>Ni>Cr;有机态中:Cu>Cr>Pb,Co,Ni.  相似文献   
64.
南京地区土壤沉积物中重金属形态研究   总被引:41,自引:1,他引:41  
对南京地区4个环境单元--公路干线,金属冶炼厂,大型生活垃圾场和江河滩涂土壤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化学形态进行了分级提取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有效态中,Cu以有机态为主,Pb以交换态为主,Co、Mn以铁锰氧化物态为主,Fe、Ni有效态均小于其总量的10%,并主要集中在铁锰氧化物态中,以大气为传播媒介的重金属人为叠加沉积(公路、工厂)其铁锰氧化物态含量相对较多,以水为传播媒介的重金属人为叠加沉积(垃圾场、  相似文献   
65.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在0.3V/cm的外加直流电场作用下,博落回的生物量、富集铀(U)的性能和抗氧化酶活性,以及其根际土壤中有机酸含量、U和镉(Cd)的结合形态、植物根部U的价态、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等.结果表明,施加直流电场后,博落回总生物量升高了15.33%~29.88%,其中电场+铀污染(DC+U)和电场+镉污染(DC+Cd)处理组的博落回对U和Cd的富集系数提高了90.84%和93.33%;土壤中草酸、酒石酸、琥珀酸、苹果酸和乳酸含量分别增加了18.36%~45.31%、58.62%~503.22%、15.71%~118.99%、12.34%~123.27%和25.97%~36.05%;过氧化物酶(P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分别提高了13.63%~34.82%和9.70%~28.64%;根际土壤中植物可利用态U、Cd所占比例显著增大;博落回根部的大部分U由稳定的U(IV)变成了更容易从地下部分向地上部分转移的U(VI);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等细菌菌门和子囊菌门(Ascomycota)等真菌菌门比例升高,这些微生物通过提高酶活性增强了博落回对U、Cd的耐受性和富集作用.  相似文献   
66.
宋留  杨冲  张辉  刘鸿斌 《中国环境科学》2018,38(7):2564-2571
针对造纸废水处理系统的时变性、非线性和复杂性等特点,本文提出一种基于高斯过程回归的软测量模型.基于平方指数协方差、线性协方差和周期性协方差函数组合构建了7种高斯过程回归模型,分别对出水化学需氧量和出水悬浮固形物浓度进行回归预测.此外,还对比了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主成分回归模型、偏最小二乘模型、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和高斯回归模型的预测效果.对比计算结果表明无论是对输出变量的训练拟合还是预测,高斯过程回归模型的拟合效果均优于非高斯过程回归模型.高斯过程回归模型的预测结果表明:对于出水化学需氧量,线性协方差函数与周期性协方差函数的组合模型可以取得最好的预测结果;对于出水悬浮固形物,平方指数协方差函数与线性协方差函数组合模型可以取得最好的预测结果.  相似文献   
67.
滑坡灾害治理初步设计阶段的方案优选和科学处置,对于避免或减少生命财产损失具有重要的科学和工程意义。针对滑坡治理决策指标信息属性的复杂性、区间性与不确定性等特征,首先借鉴博弈决策论的Minimax算法优化思路,结合概率优势关系及粗糙集相关理论,提出滑坡灾害治理方案优选的区间概率优势关系决策模型,该模型考虑治理方案与理想方案之间的优势度及其属性值的概率测度,与方案属性值大小之间存在着等价关系;然后利用属性值优势关系求得权重量化值,同时基于离差最大化算法和推论2对治理方案进行排序和反演;最后通过工程案例仿真模拟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优选方案可为滑坡工程项目治理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68.
通过改善实验条件,如pH值、C/N、清水预处理等.研究对小麦秸秆生物产气量和纤维素降解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pH值的调节对生物产气量和纤维素降解影响不大;清水预处理可以使TS迅速降低,降解率达到了46.71%;C/N调节下产气高峰时间提前,最高时达到529 mL/d,累积产气量也达到了6 359 mL,纤维素降解率达到了68.35%.  相似文献   
69.
采用生产函数与面板数据回归模型相结合的研究手段,以地处经济发达地区的浙江省为实证研究区域对土地要素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定量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就规模效应而言,浙江省的经济增长处于规模报酬不变的发展阶段;(2)浙江省经济增长对劳动力要素的投入最为敏感,其中土地要素、劳动力要素和资本要素增加1个单位的投入量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为 0.247 3、0.538 5 和 0.321 6;(3)固定资产投入在研究期间是浙江省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其贡献率达到6823%,而劳动力要素与土地要素则分别为2346%和625%;(4)浙江省土地利用不够集约,在研究期间土地要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能被资本要素与劳动力要素有效替代,而劳动力要素则难以被资本投入与土地投入有效替代,劳动集约型产业应该成为浙江省未来发展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