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3篇
安全科学   6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9篇
综合类   35篇
基础理论   3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通过室内模拟试验结合现场示范应用研究,为防治铬污染场地提供相应的理论支撑和技术指导,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2.
恶臭污染评估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恶臭属于感觉公害,通常以人的嗅觉和主观感觉加以表征.因此,恶臭的评估指标和评估方法不同于其他环境污染.针对恶臭污染多组分、低浓度、污染源复杂等特点,建立适用于不同区域、不同污染特征的恶臭污染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指标分级标准.运用污染等级评估的模糊判别矩阵方法,构建恶臭污染评估模型.并以某工业园区为例进行实例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域恶臭污染的综合评估等级为Ⅳ级(轻度污染),评估结果与实际污染状况相符.  相似文献   
53.
为认识雾霾天气下颗粒物及其化学组分的粒径分布特征,利用13级低压撞击采样器采集北京城区冬季一次典型雾霾天气下的大气颗粒物,采用离子色谱和元素碳/有机碳分析仪分析了PM10中不同粒径的水溶性离子、元素碳和有机碳组分,获得了颗粒物及其化学成分的粒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不同天气下颗粒物质量浓度大小为:雾霾多云雪天晴天,4种天气下PM2.5/PM10均大于74%,说明冬季污染主要是由细颗粒物污染引起.SO2-4、NO-3、NH+4、Cl-、Ca2+是最主要的水溶性离子.SO2-4、NO-3、NH+4在0.76μm出现单峰;Ca2+和Mg2+在0.31和5.13~8.09μm出现双峰,主要分布在粗模态;Cl-和K+在0.76和5.13μm出现双峰,主要分布在细粒径段.OC、EC也富集于细粒子,显单峰结构.随污染程度增加,二次无机离子及碳组分浓度均显著增加,SO2、NO2的表观转化率(SOR、NOR)以及OC/EC在灰霾期间都远远高于二级良,可见二次无机源及有机源是污染的主要来源.在空气流动性差的灰霾持续期,机动车尾气排放的EC等一次污染物贡献增加.分析NO-3/SO2-4的粒径分布发现,机动车尾气对爱根核模态及凝结模态的亚微米模态(1μm)贡献大于固定源,机动车尾气排放对大气污染的贡献已十分凸显.此外,燃煤污染的区域输送对污染的形成也有重要贡献,重污染期间土壤扬尘的贡献较小.  相似文献   
54.
为了解电石渣堆放场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和成因,选择天津市某电石渣堆放场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采集电石渣样品和土壤样品,利用地累积指数和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方法对土壤重金属Cr,Ni,Cu,Zn,Cd,Pb,As,Hg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场地内Zn,Cu,Cr平均值与天津市土壤背景值十分接近,地累积指数分布在-1.60~-0.10之间,不存在重金属污染现象;Ni,Pb,As地累积指数最大值小于1.00,存在个别点位轻微污染,Cd最大地累积指数为1.20,存在轻度污染现象,Hg地累积指数最大值为4.20,属于“重度污染”.Cr,Ni,Cu,Zn,Pb,As潜在生态风险低,经过因子分析,主要反映了成土母质对土壤重金属含量的影响;Cd,Hg局部位置具有较高~极高潜在生态风险,是场地内重点关注的潜在污染源,主要受电石渣,煤渣堆放对土壤重金属的淋滤作用和化学抑制作用影响.  相似文献   
55.
通过实时在线监测了2018年11月27日~2019年1月15日北京市城区PM2.5、水溶性无机离子(Na+、NH4+、K+、Mg2+、Ca2+、F-、Cl-、NO2-、NO3-、SO42-、PO43-)、碳质组分(有机碳OC、元素碳EC)的质量浓度以及气态污染物浓度和气象要素,收集整理了近20年北京市冬季PM2.5、主要离子组分以及碳质组分浓度,分析研究了1999~2018年北京市冬季PM2.5、离子、碳质组分的变化特征,重点探讨了监测期间清洁日与两个典型重污染事件PM2.5及其组分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研究期间PM2.5浓度为53.5μg/m3,达到近20年北京市冬季较低值,且大气主要污染源由煤烟型污染源转变为燃煤型与机动车尾气复合型污染源.监测期间,湿度高、微弱的西南风导致重污染产生,清洁日、污染事件I与污染事件II PM2.5平均浓度分别为32.5,138.9,146.8μg/m3且不同时段PM2.5日变化趋势存在差异.各离子浓度变化为:NO3- > NH4+ > SO42- > Cl- > K+ > Ca2+ > Na+ > PO43- > F- > NO2-~Mg2+,总水溶性离子浓度为24.6μg/m3占PM2.5总浓度的46.0%,其中SNA浓度占总离子浓度的83.7%,是离子中最主要的组分.碳质组分浓度达到近二十年北京市冬季最低值,变化为:一次有机碳POC > EC > 二次有机碳SOC,OC与EC相关系数达到0.99,一次燃烧源对污染过程有较大贡献.NH4+在清洁日与污染II中富集,主要以(NH42SO4、NH4NO3和NH4Cl形式存在,在污染I中较少,仅以(NH42SO4和NH4NO3存在.在污染I和II期间,SO42-的形成昼夜均受相对湿度与NH3影响;NO3-的形成白天受O3与NH3的影响,夜间受相对湿度和NH3的影响.  相似文献   
56.
为比较南京市城区和郊区细颗粒物(PM2.5)中碳质组分特征及来源差异,利用碳组分在线监测仪器对2022年城区和郊区有机碳(OC)和元素碳(EC)进行连续监测。研究结果表明:(1)2022年南京市城区OC、EC质量浓度分别为(5.24±2.39),(1.27±0.62)μg/m3,郊区OC、EC质量浓度分别为(5.67±2.45),(1.32±0.70)μg/m3。2022年OC和EC质量浓度水平分别较2014—2018年均显著下降。城区和郊区的OC、EC质量浓度均呈现冬季高、夏季低的特点。从日变化特征看,城区和郊区OC和EC质量浓度均呈现白天低、夜间高的特点,并且具有明显的峰谷值。(2)城区和郊区OC、EC均在冬季呈现良好的相关性,显著高于春季和夏季。根据碳质组分与气态污染物的关系以及ρ(OC)/ρ(EC)分析结果,城区和郊区均存在二次污染,机动车和燃煤是城、郊区的主要污染源,机动车源对城区影响大于郊区,燃煤源对郊区影响大于城区。(3)污染源的直接排放对南京市OC的质量浓度水平影响较大,郊区二次有机碳(SOC)质量浓度高于城区。城区需要重点关注机动车排放,郊区需要与周边区域协同治理燃煤、生物质燃烧等方面的污染排放。  相似文献   
57.
58.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土壤中甲醛,探讨试验前处理过程中使用的试剂、耗材、玻璃器皿的洗涤,以及萃取流量、液体在环境中暴露时长等操作细节对空白值的影响.试验表明:衍生剂2,4二硝基苯肼须纯化后使用;提取液应使用超纯水机现制水配制,且现配现用;石英砂须经高温灼烧后放置在干燥器中保存;玻璃器皿应在使用前烘干或者再次用纯水冲洗....  相似文献   
59.
为了评价3种PM1切割器的性能,获取大气PM1浓度特征,作者于2017年7-8月和10-11月2个时间段内,使用3种PM1切割器(A、B、C),每种包括3个平行切割器,对北京市车公庄地区大气PM1进行24 h连续采样,分析了9个切割器获得的558个样品的标准偏差,并进行了切割器加载测试,获得了不同负载下3种切割器的性能参数Da50和σg。研究表明,A、B、C切割器在夏季的平均标准偏差为1.6、1.6、1.2μg/m3,在秋季的平均标准偏差为2.6、2.7、2.4μg/m~3,随着污染等级增加,切割器测试的标准偏差逐渐增大,A切割器监测数据逐渐高于B、C切割器;随着颗粒物负载增加,A切割器的切割点Da50有增大的趋势,B、C切割器有减小的趋势,σg变化不明显;夏季和秋季的PM1平均浓度分别为(27.0±12.6)μg/m~3、(41.4±25.8)μg/m~3,污染过程中PM1与PM_(2.5)浓度均有升高趋势,粒径范围在1~2.5μm的粒子质量明显增加,PM1/PM2.5持续降低,其中夏季均值为(78±9)%,秋季均值为(67±16)%,夏季更高;PM1与PM2.5相关性较高,在夏季和秋季的Pearson相关系数r分别为0.97、0.95。  相似文献   
60.
愉悦度是评价异味物质的气味特征及进行气味分类的重要指标.本研究以苯乙烯、柠檬烯和乙酸丁酯为研究对象,对其愉悦度进行了测量,分析了不同异味类型物质的愉悦度特征及其与臭气浓度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苯乙烯与乙酸丁酯的气味均属厌恶范畴,但在相同臭气浓度下,苯乙烯令人厌恶的程度远高于乙酸丁酯.柠檬烯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气味属愉悦范畴,但当浓度指数达到3.1时,气味由愉悦转变为厌恶.建立了三种物质的愉悦度特征曲线,并对愉悦度与臭气浓度的关系进行拟合,模型显示愉悦度与臭气浓度之间存在一元二次非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