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0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31篇
基础理论   7篇
污染及防治   4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31.
华婷钰  延卫  李珊珊 《环境化学》2022,41(2):694-706
甲基叔丁基醚(MTBE)作为汽油添加剂的广泛使用造成了世界范围内的环境污染.考虑到其毒性及高水溶性、抗降解性等,会在环境中造成持久性污染.因此,开发高效便捷的处理技术已刻不容缓.单一的降解方法存在不同的局限性,而将不同处理技术联合应用,取长补短,能够克服各方法单独应用时固有的问题,促进协同效应,提高甲基叔丁基醚的降解率...  相似文献   
32.
分别以改性前后陶粒作为生物滴滤塔填料,进行去除H2S的对比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改性后陶粒表面性质优于改性前陶粒;改性后陶粒挂膜时间短,对H2S降解菌有较强的吸附周定作用,适宜H2S降解菌生长,生物含量高;在H2S初始质量浓度为124~4 396 mg/m3时,改性后陶粒对H2S的去除能力优于改性前陶粒.  相似文献   
33.
Visual modflow是一个可以对三维地下水水流和溶质运移进行数值模拟评价的标准可视化专业软件.建立了砂箱物理实验模型来研究柴油在含水砂槽中的迁移特征.通过模型检验,各个监测时期观测值和预测值相关系数r值在0.564 ~0.669之间,证明这种建模方法是合理的和有效的.利用校正的模型对实验室含水砂槽中柴油运移特征进行模拟,发现所建模型可以较为准确地反映出含水砂槽中柴油污染物的分布特征,拟合、验证和预测结果显示该模型可作为地下水管理的有效工具,这为深入研究柴油污染地下水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4.
探讨当前多重要素驱动影响下岩溶槽谷区坡耕地利用的时空演变规律,对地区粮食安全和土地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以高精度影像和地理高程模型为数据源并结合野外实地调查,通过坡耕地利用动态指标和缓冲区方法探讨槽谷区坡耕地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2005—2017年,西、中和东部槽谷的坡耕地利用都发生了动态变化,且缓坡耕地和斜坡耕地变化最显著。(2)随距居民点和道路距离增加,坡耕地面积总体减少,但变化趋势不同。(3)西、东部槽谷坡耕地转移的空间格局主要集中于槽坝平坦部位,中部槽谷主要集中于山坡两侧。(4)槽谷区坡耕地演变的时空分异格局受多种因素共同影响,自身地形地貌对坡耕地的形成具有决定作用,地区经济产值提高对坡耕地利用具有改造作用,农业结构调整对坡耕地利用功能具有多样性促进作用,分析多重因素对槽谷区坡耕地利用演变趋势的驱动机制可为地区因地施策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35.
各种污染物在实际环境中往往以混合态的形式存在,单一毒性效应已无法为生态风险评估提供可靠的依据,因此混合体系的联合毒性效应得到了广泛研究。该文在总结大量文献的基础上,重点概述了明亮发光杆菌在混合物联合毒性检测中的应用研究,主要包括重金属、抗生素、农药、除草剂、其他有机污染物、处理过的废水、污染土壤、大气颗粒物等多种混合物,比较了该方法和其他生物测定法的灵敏度。此外,总结发现该方法虽然检测速度快、操作简便、成本低廉,但检测结果易受毒物兴奋效应、高盐浓度(3%NaCl)影响,受限于样品性质,细菌状态难以控制,因此该方法未来研究方向应该着重于减弱以上因素的干扰,选择合理的前处理方法,进一步发展生物荧光酶毒性检测技术来弥补细菌状态易改变的缺点,提高该方法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36.
滏阳河河系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特征及其风险评价   总被引:19,自引:7,他引:12  
采集滏阳河表层沉积物,分析了6种重金属的污染特征,并采用富集系数法和Han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分析了重金属的来源,进而评价其环境风险.结果表明,沉积物中重金属Cr、Cu、Cd、Pb、Zn、Ni的平均含量分别为340.09、90.28、1.28、65.87、760.71、48.62 mg·kg-1,均在一定程度上超过了河北省土壤元素背景值.重金属富集系数分析结果显示,元素Cd、Zn在整个流域尺度内主要源于人为输入,Cr在邵村排干河段及Cu、Pb、Ni在汪洋沟上游河段受人为排放源影响较大,主要是由于河流沿线城市生产和生活污水的排放造成.单一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指数评价结果显示,沉积物中Cd污染达到极强生态危害,其次为Cu、Pb和Zn,而重金属综合生态危害指数(RI)评价表明,滏阳河沉积物重金属总体处于强生态风险,其中,汶河河段达到很强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37.
绿色信贷是银行业履行社会环境责任、降低自身金融风险、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基于对江苏省多家银行的调研结果分析,发现江苏省银行业在积极推进绿色信贷政策实施的同时,存在配套政策设计、企业环境信息获取、银行自身能力建设等方面的不足,影响了银行业的政策执行,针对以上问题提出搭建信息共享平台、建立顺畅的信息共享机制,提高银行业绿色信贷政策执行能力,完善绿色信贷的评估机制与激励机制的建议,为我国银行业推进绿色信贷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8.
基于微空间单元的岩溶峡谷区土地利用结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2004年、2010年和2015年分辨率均为2.5 m的SPOT等遥感影像和社会经济数据,创建200 m×200 m网格的微空间单元,计算单元网格内地类面积占比、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并结合双变量局部空间自相关和热点分析法,深入研究岩溶峡谷区土地利用结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2004年林地、耕地、聚落和裸岩裸土网格内平均占比分别为6.46%、11.76%、0.87%、28.86%,2010年分别为10.36%、8.77%、1.27%、27.13%,2015年分别为9.13%、10.30%、26.18%、1.29%;(2)各种土地利用类型在空间分布上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特征;(3)耕地热点区呈减少趋势,且后期主要集中在研究区西南部,林地热点区总体增加,裸岩裸土极热点区逐渐向研究区东北部收缩。而近几年土地利用程度热点区逐渐向研究区西北部延伸,花椒林则主要分布于北部干热河谷地带。简而言之,花江峡谷区林地面积增加,且逐渐向集中连片演变,而裸岩地逐渐向峡谷区北部以及东北部收缩,研究区农户生计多样化发展及交通条件的改善,使得土地压力减小,生态环境逐渐转好。本文以典型岩溶地貌单元为代表,揭示中国西南岩溶山地的土地利用演变规律及内部差异性,对研究更大尺度土地利用演变特征与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9.
陈鹏  张月  张梁  熊凯  邢敏  李珊珊 《环境科学》2021,42(8):3604-3614
汽车维修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是臭氧前体物VOCs的重要来源,但目前汽车维修行业的VOCs减排政策主要基于VOCs的排放量,而没有考虑其化学反应活性,这将影响VOCs减排对改善空气质量的效果.通过分析汽车维修企业不同工段VOCs的产排污节点,结合各工段油漆用量及其VOCs质量分数,采用物料衡算法获得不同工段VOCs产生量及其组分,系统分析末端尾气VOCs的排放特征,并通过计算其臭氧生成潜势评估VOCs各组分的大气反应活性.结果表明,汽车维修行业油漆中产生的VOCs组分主要为苯系物,其中乙酸丁酯和二甲苯的质量分数最高.清漆由于其本身VOCs质量分数较高且用量较大,为汽车维修行业最大的VOCs排放源(92%).企业采用油性面漆VOCs产生量(22%)比水性面漆(3%)有较大程度增大,采用水性漆对汽修企业减少VOCs排放有显著效果.排气筒尾气中共检测出49种VOCs组分,前10种VOCs组分排放量占总排放量的97.9%,种类相对集中.主要污染物类别为芳香烃类(10种,30.90%~69.30%),主要组分有间/对-二甲苯(2.89%~45.00%);其次为OVOC (12种)和卤代烃(22种),贡献率分别为8.82%~43.71%和2.40%~25.00%,其他组分相对含量较少.芳香烃是汽车维修企业VOCs排放的最大组分,但是在不同研究中主要VOCs种类差异较大.汽车维修企业排放VOCs的OFP平均值为194.04 mg·m-3,SR平均值为3.37 g·g-1.间/对-二甲苯对汽车维修行业OFP贡献率最大(70.24%),为优先控制污染物.芳香烃对OFP的贡献率达到99.29%,是化学反应活性最强的组分.酯类在汽车维修行业VOCs组分中占比较大,但对OFP的贡献率相对较低,因此汽车维修行业应重点控制芳香烃类物质的排放.  相似文献   
40.
岩溶山地撂荒地演变研究—以郎溪槽谷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山区面积广、坡耕地比重大,耕地撂荒不仅关系到山区农地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政策的制定,还对生态环境问题产生影响.因此,本文以2004年、2010年、2014年、2017年朗溪槽谷遥感影像等为数据源,通过景观格局指数、缓冲区分析及结合槽谷高程分析朗溪槽谷撂荒地分布格局、演变规律、驱动机制和撂荒效应.结果得出:耕地撂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