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安全科学   35篇
环保管理   4篇
综合类   10篇
污染及防治   6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51.
借助于激波管测定了几种碳氢燃料和空气混合物的爆轰极限、临界起爆能。根据这些实验数据,分析了所研究的碳氢燃料的爆炸危险性。同时根据烷烃和烯烃键的不同饱和度,分析了它们爆炸危险性差别的原因。  相似文献   
52.
我国拟颁布的最新《环境振动标准》与现行《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分别采用不同的频率计权曲线,新标准采用的Wk计权曲线相对于现行标准的Z计权曲线降低了1~4 Hz范围振动的影响权重,提高了5~80 Hz振动的影响权重。结合不同测点的振动频谱,分析了2条计权曲线对振动测试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Wk与Z计权曲线对振动结果的影响主要受测点振动能量分布的控制,若测点振动能量主要集中在5~80 Hz内,则Wk计权Z振级大于Z计权Z振级;若振动能量在1~80 Hz内分布比较均匀,则2条计权曲线对振动结果影响较小。对铁路环境振动,若新标准采用与原标准相同的昼夜振动限值,则近场新标准限值比原标准更严苛,但远场新标准的限值可能不会更严苛,反而可能更宽松。  相似文献   
53.
邱忠平  杨立中  刘丹 《四川环境》2007,26(1):5-8,13
采用不断增大垃圾渗滤液浓度的方法,筛选出3株能有效降解渗滤液的微生物DL01、DL02、DL03。以COD的去除率作为评价指标,研究常压。不同时间、温度以厦pH下优势菌株对渗滤液COD的降解特性。初步结果表明,优势菌株的接种量以7.5%(体积分数)最佳;各优势菌株对温度的适应范围较广,在20℃-40℃内具有较好的降解效果,COD的去除率均高于15.7%;3株优势茼株最适pH均为7,不同菌株耐受pH的范围不同,其中DL01对pH的适应范围最广,为6—9;在35℃,pH为7时,DL01对渗滤液COD的去除能力最强为35.5%,DL02和DL03分别为25.0%和21.5%;在此相同条件下,混合菌株比单一菌株的降解效果好,为39.3%;加入碳源有利于渗滤液COD的降解。无机氮源的加入使COD的去除率降低。  相似文献   
54.
以流经绵阳市河流安昌河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该河流水质现状的分析,根据四川省绵阳市环境监测站2005年实测的数据,采用建立的一维水环境容量计算模型来测算和分析安昌河的水环境容量,测算排入的污水是否已经超过它的承载范围,如果没有超标,对安县各乡镇分配剩余的量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5.
本文利用热电偶对上升热流条件下不同种类木材的表面温度进行了实验测量。实验中选取的不同上升热流过程是为了更好的模拟实际室内火灾发展过程。实验结果表明,热流上升速率及木材密度都会影响木材的表面温升过程。点燃时刻表面温度随热流变化率的增加而降低,而木材密度对其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56.
生态足迹模型由加拿大生态经济学家William Rees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是一种对全球范围、国家范围乃至区域和城市范围的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定量测度的方法。文章结合生态足迹模型的概念和方法,对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2003~2006四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该州2003~2006年的人均生态足迹为1.2005hm2、1.2249hm2、1.2268hm2和1.3226hm2,人均生态赤字为0.3326hm2、0.4873hm2、0.4852hm2和0.5660hm2,说明该州的生态赤字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该州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处于不可持续的状态。但与贵州省、全国相比较,黔东南自治州在贵州省乃至于全国范围内仍属可持续发展的地区。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实现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57.
为研究复杂建筑结构下人员疏散特征,依据元胞自动机理论建立了多障碍物多出口条件下的疏散模型。该模型结合"静态场+动态场"理论能反映真实场景中的人员疏散过程。利用该模型分别对教室内不同人员密度和不同人员初始分布的疏散过程进行模拟,并重点分析走廊宽度、出口宽度和出口间距对人员疏散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人员疏散时间随着人员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并且合理的人员分布可提高出口的利用率及疏散效率。此外,人员疏散时间随走廊宽度的增加呈指数衰减趋势,房间的出口间距较出口宽度对疏散时间的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58.
为了解高速铁路桥梁段列车运行引起的桥下地面环境振动衰减规律,对京津城际铁路247号桥墩处高速列车桥梁段列车运行时的环境振动进行测试,通过回归分析测试数据,得到了高速铁路桥梁段列车运行时所引起的地面环境振动衰减经验公式,并对现场测试数据与其他预测公式进行比较,分析了预测公式的有效性,为高速铁路引起地面环境振动的预防和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9.
火灾早期特性试验台的设计和概况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火灾早期是整个火灾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对火灾早期特性的研究有助于了解火灾发生、发展的机理,为火灾早期探测提供科学依据,并为火灾风险评估提供实验数据。本文介绍了火灾早期特笥试验台的设计思想和实现概况,指出了火灾早期特性试验台的功能及其在为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0.
有机保温材料被广泛应用于高层建筑外墙保温体系的同时,也可能增加高层建筑的火灾风险。本文通过计算机模拟,着重研究了保温材料之一的聚苯乙烯泡沫塑料(EPS)的火蔓延速率、失重速率及温度场分布等特性。研究结果发现:发生火灾后,外墙保温材料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自下而上蔓延至整个材料表面,并有表皮着火的现象。在火焰到达材料顶部之前,向上火蔓延占主导地位,材料中部区域明显燃烧脱落,火焰在材料两端上部继续燃烧,有向下加速蔓延的趋势;之后,火焰沿着材料中部内侧向下剧烈燃烧,材料呈V字型燃烧直至熄灭。在高层建筑外墙外保温材料火蔓延中,不同着火点情况下的燃烧速率随时间变化的趋势相似,且会形成两个波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