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59篇
  免费   230篇
  国内免费   412篇
安全科学   385篇
废物处理   55篇
环保管理   251篇
综合类   1451篇
基础理论   223篇
污染及防治   224篇
评价与监测   123篇
社会与环境   81篇
灾害及防治   108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76篇
  2022年   69篇
  2021年   68篇
  2020年   72篇
  2019年   88篇
  2018年   86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72篇
  2014年   156篇
  2013年   118篇
  2012年   90篇
  2011年   83篇
  2010年   99篇
  2009年   132篇
  2008年   114篇
  2007年   130篇
  2006年   133篇
  2005年   128篇
  2004年   110篇
  2003年   94篇
  2002年   87篇
  2001年   57篇
  2000年   94篇
  1999年   69篇
  1998年   56篇
  1997年   65篇
  1996年   73篇
  1995年   50篇
  1994年   49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42篇
  1991年   47篇
  1990年   45篇
  1989年   35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74 毫秒
931.
强化膜生物反应器脱氮除磷性能对比试验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对序批式运行方式强化膜生物反应器脱氮除磷效果进行了研究.在试验过程中逐渐降低进水COD TN值,提高总氮负荷,比较序批式膜生物反应器和传统膜生物反应器的脱氮除磷性能与膜污染状况.试验结果表明,进水COD TN降至3 8~8 3,总氮负荷提高至0 22kg·m-3·d-1时,传统膜生物反应器无法脱氮,而序批式膜生物反应器通过改变周期、提高交换比等方式,TN和氨氮去除率分别保持在67 6%和93 1%.序批式的运行方式还可以减轻膜污染.  相似文献   
932.
黄河流域典型湿地生态环境需水量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运用科克兰(Cocnran)Q检验法,将黄河流域湿地分为河道湿地型、河滨湿地型、河口型3类.基于生态水文学方法,计算了黄河流域典型湿地生态环境需水量,提出了“湿地生态环境需水量计算时应主要关注湿地消耗水量”的观点,并进一步将黄河流域湿地生态环境需水量分为最小、适宜和理想3个等级.计算结果表明,黄河流域湿地最小、适宜、理想生态环境需水量分别为2 0 .3×10 8m3、3 7.6×10 8m3和5 4.9×10 8m3;黄河流域典型湿地与河道重复量为1.9×10 8m3.研究结果显示,要维持湿地基本的生态环境功能,需每年最小向湿地分配水量2 0 .3×10 8m3.为使黄河流域湿地恢复到理想状态的需水量为5 4.9×10 8m3.  相似文献   
933.
SBAR中同步脱氮好氧颗粒污泥的菌种特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气提式内循环间歇反应器进行好氧颗粒污泥培养,用分批培养法对好氧颗粒污泥中具有脱氮作用的菌种进行分离纯化.对各菌种进行了鉴别,通过培养过程中对氧气条件的控制,考察了各菌种反硝化生长特性和需氧性.结果表明,好氧颗粒污泥纯化培养可得到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菌以及兼性亚硝化菌和硝化菌,分离得到的反硝化菌在有氧反硝化条件下能够生长,因此好氧颗粒污泥中微生物具有多样性和较强的适应性,从侧面体现出好氧颗粒污泥微观结构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934.
进水碳源对好氧颗粒污泥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采用气升式内循环间歇反应器对好氧污泥颗粒化过程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反应器分别以蔗糖和乙酸钠为进水碳源时好氧颗粒污泥的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好氧颗粒污泥的形成特性与进水碳源有很大的关系;以蔗糖为碳源时,好氧污泥颗粒化速度快,好氧颗粒污泥表面被丝状物包裹,颗粒中w(VSS)为92%;以乙酸钠为碳源时,污泥颗粒化速度慢,好氧颗粒污泥表面光滑,w(VSS)只有55%左右;不同碳源下形成的好氧颗粒污泥沉降性能差别不大,但好氧颗粒污泥胞外多聚物的含量有很大差别.结果表明,由于进水碳源不同,好氧颗粒污泥特性和废水处理能力有一定的差别.   相似文献   
935.
摇动床生物膜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一种新型的生物膜反应器——摇动床反应器,并采用模拟生活污水进行了小试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HRT=6h,DO=3~4mg/L,T=20~25℃,pH=7~8,C/N=20的条件下,该工艺可以达到最佳运行状况,有机负荷为0.64~3.00kgCOD/(m3.d)下,COD去除率平均达到85%,出水TN≤10mg/L,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936.
环境标准使用中应处理好的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执行环境标准时应处理好国家环境标准和地方环境标准、环境质量标准的通用标准和专业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中的综合性标准和行业性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部颁标准)、现行标准和趋前标准、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主体标准和配套标准、浓度标准和总量标准、单一排放浓度标准和混合排放浓度标准,以及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的关系。  相似文献   
937.
气象条件对沈阳市环境空气臭氧浓度影响研究   总被引:26,自引:20,他引:6  
利用2013年沈阳市环境空气监测点位臭氧监测数据,分析沈阳臭氧浓度变化特征,结合气象资料分析了其对臭氧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沈阳市不同区域臭氧浓度变化特征基本一致。臭氧浓度日变化呈单峰趋势,最大值出现在14:00左右,最小值出现在6:00左右;臭氧浓度变化具有明显的季节特征,夏季臭氧浓度最高,春秋次之,冬季最低;臭氧浓度受温度、风速、湿度、能见度、天气情况影响,臭氧浓度变化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938.
采用臭氧氧化法处理模拟苯酚废水,考察了废水pH以及HCO3-、CO32-、HPO42-、H2PO4-和叔丁醇等·OH抑制剂对苯酚降解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苯酚降解率随废水pH的增大而增大;当废水pH=11时,降解25 min后苯酚降解率达到99.55%,比废水pH=5时提高了50.12百分点;CO32-和H2PO4-对·OH的抑制作用分别强于HCO3-和HPO42-;当叔丁醇质量浓度由0增至50 mg/L时,苯酚降解率由99.55%降至69.19%。  相似文献   
939.
水污染物总量控制是改善水环境质量,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之一。制定科学的总量分配方案,是实施水污染物总量控制的关键技术。本文从水污染物总量控制和分配的定义出发,对总量分配原则和环境容量的最新概念做了介绍,把河流和海洋领域的总量分配方法作了概述和比较。最后提出了开展总量分配分级体系研究,加强重点河段和海域环境容量季节变化研究的建议。本文对深入开展水环境领域污染物总量分配的研究,推动陆海统筹的总量控制制度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40.
流化床中污泥干燥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湿污泥为原料在气固流动流化床干燥器内进行了污泥干燥特性的实验研究,考察流化风速、送风温度、联合干燥热量配比的变化对干燥强度、干燥热效率及平均传热系数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流化床污泥干燥最佳流化风速为1.48 m/s左右;随着流化风温的升高,干燥强度和干燥热效率逐渐增大,但增幅减小;单独的加热管干燥和流化风干燥的干燥热效率均较低,分别为33%和45%左右。在相同总输入热量下,随着内置加热管输入热量的比重越来越大,干燥热效率、干燥强度和平均传热系数均先增大后减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