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9篇
安全科学   1篇
废物处理   1篇
综合类   117篇
基础理论   2篇
污染及防治   3篇
评价与监测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近年来,我国大气污染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PM2.5与臭氧(O3)成为影响我国城市和区域空气质量的主要空气污染物,二者协同控制已成为我国空气质量改善的焦点和打赢蓝天保卫战的关键.PM2.5与臭氧之间具有复杂的关联性,使得二者的协同控制具有复杂性与艰巨性.分析了PM2.5与臭氧成因的关联性及其相互影响,阐明了PM2.5与臭氧污染协同控制所涉及的重要科学问题,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目前我国PM2.5与臭氧的污染形势及二者的关联性,梳理了我国自2013年以来在PM2.5与臭氧污染控制中已采取的重要举措,论述了目前我国PM2.5与臭氧协同控制在科学与管理上所面临的挑战.结合对国外成功经验的分析,提出推进我国PM2.5与臭氧污染协同控制工作的相关建议:①加快监测能力建设,完善管理体系;②强化科技支撑,提高PM2.5与臭氧污染控制精准性;③加快构建VOCs与NOx治理技术体系;④加大VOCs与NOx的协同减排力度,保障减排方案落实到位.   相似文献   
42.
沧州市春季NMHCs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2015年春季在沧州市城区、郊区和潜在污染源附近选择了15个采样点进行同期采样.研究表明沧州市NMHCs总体上市区高于近郊及远郊区县;市区以高新区NMHCs浓度最高;郊县采样点除河间市略高外,其它采样点的浓度均明显低于市区浓度;机动车的道路排放是沧州市NMHCs的重要来源之一;沧州大化和沧州炼油在停产期间未对市区NMHCs产生明显影响;大港油田采油三厂采取了较完善的油气回收措施,未对市区NMHCs产生明显影响;平均来看,沧州市NMHCs中烷烃占65%,烯烃占16%,芳烃占19%;臭氧生成潜势(ozone formation potential,OFPs)主要来源于二甲苯(19%)、乙烯(14%)、甲苯(11%)、丙烯(5%)、异戊烷(5%)和异戊烯(5%)等;气溶胶生成潜势(formation potential of secondary organic aerosol,SOAFPs)主要来源于甲苯(28%)、蒎烯(28%)、二甲苯(16%)、乙苯(9%)和苯(9%)等.  相似文献   
43.
为了解春节期间烟花爆竹燃放对北京大气污染物和PM2.5中水溶性无机离子贡献的影响,采用浓度特征对比、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对2011年2月1日-3月1日期间的PM10、气态污染物、PM2.5中水溶性无机离子浓度等在线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烟花爆竹的燃放会在短时间内加重PM10颗粒物污染,集中燃放期(含除夕、春节、正月初五、元宵节)ρ(PM10)和φ(SO2)(分别为232μg/m3和40.2×10-9)是非集中燃放期(63μg/m3和16.0×10-9)的3.7和2.5倍,燃放烟花爆竹对ρ(PM10)和φ(SO2)的小时贡献率分别达到56.8%和35.6%;但对φ(CO)、φ(NO)、φ(NO2)无显著影响.而观测期间由其他因素导致的污染期ρ(PM10)和各气态污染物小时体积分数有所增加,分别是非集中燃放期的3.0~8.3倍.燃放烟花爆竹对PM2.5中ρ(Mg2+)、ρ(K+)、ρ(Cl-)的影响最大,分别为非集中燃放期的65.0、31.6、6.9倍,贡献率分别为88.6%、87.2%、65.8%. ρ(Mg2+)、ρ(K+)与ρ(Cl-)在集中燃放期表现出较高的相关性(R>0.9).污染期ρ(SO42-)、ρ(NO3-)、ρ(NH4+)明显升高,分别为非集中燃放期的3.8、16.4、8.3倍,同时高于集中燃放期(分别为2.7、2.5、2.1倍).集中燃放期PM2.5中主要以NH4HSO4、NH4NO3、KNO3、KCl、NH4Cl、MgCl2等形式存在.集中燃放期硫氧化物转化率(SOR)高于非集中燃放期和污染期,而氮氧化物转化率(NOR)则是污染期最高.研究显示,燃放烟花爆竹对ρ(PM10)及PM2.5中ρ(Mg2+)、ρ(K+)、ρ(Cl-)影响最大,污染期各离子浓度均有大幅升高,NOR在污染期的高值是导致ρ(NO3-)升高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4.
于2010年11月4~30日在广州城区每天昼夜各采集一个PM2.5样品.对样品进行有机碳、元素碳和水溶性离子分析,同步收集了在线PM2.5浓度、大气消光系数(bext)以及气象因子,探讨了PM2.5特征及其与大气消光系数的关系,并利用修正后的IMPROVE消光系数方程重建大气消光系数.结果发现:亚运期间PM2.5日均值质量浓度为(77.0±24.4)μg·m-3,比亚运前低27.8%.PM2.5和相对湿度是导致霾天气的重要因素.亚运期间大气消光系数为418 Mm-1,比亚运前低28.3%,(NH4)2SO4、POM(particulate organic material)和LAC(light-absorbing carbon)是主要贡献因子,贡献率达到87.0%.广州及其周边城市采取的减排措施对于缓解亚运期间广州城区的霾天气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45.
国华三河电厂烟塔SF6示踪扩散试验共确定5次试验气象窗口,每次气象窗口进行3次试验,共有12次试验取得有效数据,基本涵盖了大风、小风以及各种大气稳定度类型.不稳定条件下,风速较小时,单位源强产生的最大落地浓度大,距离近;中性条件下,风速较大时,单位源强产生的最大落地浓度居中,距离较远;稳定条件下,中等风速时,单位源强产生的最大落地浓度小,距离较远.这与模式模拟结果通常所表现的规律相一致.类推得出电厂NOx的最大落地浓度比标率〔《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为6.97%,其环境影响可接受.  相似文献   
46.
2009年春季成都城区碳气溶胶污染特征及其来源初探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于2009年4月19日至5月17日在成都城区每天采集PM2.5样品,然后对样品进行8种碳组分、水溶性有机碳、左旋葡聚糖及水溶性离子分析,初步探讨了碳气溶胶的来源.结果发现:成都春季PM2.5日均值质量浓度为(133.2±55.5)μg·m^-3,TC、OC、EC和WSOC质量浓度分别为(26.4±7.2),(20.7±...  相似文献   
47.
中国排污许可证制度执行现状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以广州、石家庄、兰州、哈尔滨和大同5个城市为调研对象,收集各城市20年来许可证相关的法规制度,并与各城市环境保护监管部门负责人及典型企业环保专职人员进行了访谈。研究表明,中国排污许可证制度在提高企业环保守法意识和推动总量减排上起到了明显作用,但也面临着法律体系不完善,行政资源不足、排放量核算方法不明确、处罚力度弱以及公众参与不充分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本研究提出中国排污许可证制度的改进建议,为决策部门制定相应的政策提供科学和技术的支撑。  相似文献   
48.
北京2011年10月连续重污染过程气团光化学性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2011年10月份对北京市大气痕量气体、颗粒物及单颗粒组成进行了观测,分析了观测期间各项污染物的关系、单颗粒物物理化学特征及气团光学性质,并结合后向气流轨迹分析了污染物来源.结果显示,2011年10月份存在3次明显的重污染过程:第1次过程区域性特征明显,气团光化学年龄较长,主要来源于河北省和山西省交界处;第2次过程呈区域与局地性叠加特征,气团光化学年龄开始呈现缩短趋势,气团主要来源于河北省;第3次过程中局地特征较明显,气团光化学年龄较短,主要来源于京津及河北省中北部.  相似文献   
49.
北京冬季大气颗粒物数浓度的粒径分布特征及来源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监测北京市冬季远郊区(密云)、交通道路(北四环)和生活区(清华大学)采样点的CO,NO,NO2,SO2等浓度,同时监测大气细颗粒物(FPs,粒径为0.1~2.5 μm)和超细颗粒物(UFPs,粒径<0.1 μm)的数浓度, 利用正交矩阵因子(PMF)法对FPs和UFPs数浓度的粒径分布特征和来源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在远郊区采样点共有4个影响因子, 其中主因子1,4可能与长距离运移有关, 主因子2可能来自1 km外的村庄生活排放, 主因子3为附近铁路机车排放;在交通道路采样点共有3个影响因子, 其中主因子1,3可能均来自机动车排放, 主因子2来自燃煤污染;在生活区采样点共有3个影响因子, 其中,主因子1可能与机动车排放有关, 主因子2,3可能均来自燃煤排放.   相似文献   
50.
随着《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的深入实施,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总体得到明显改善,大气颗粒物污染整体减轻,与此同时臭氧污染问题逐渐凸显,臭氧已成为继PM2.5后影响城市空气质量改善和达标管理的另一主要空气污染物.欧洲作为国际上较早开始关注臭氧污染的地区之一,虽然尚未完全解决这一问题,但已取得了一定成效并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目前我国的臭氧污染防治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研究欧洲臭氧污染防治经验对推进我国臭氧防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该研究全面收集和整理了欧洲国家臭氧污染防治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和管理制度等资料,梳理欧洲国家臭氧污染防治历程,分析欧洲国家臭氧前体物排放量变化趋势及臭氧污染演变特征;在此基础上,总结欧洲臭氧污染防治经验,结合对我国目前开展的臭氧污染防治工作以及存在不足的分析,得出对我国臭氧污染防控的几点启示:①加强臭氧污染防治顶层设计;②完善基础支撑科技能力建设;③深化臭氧污染防治科学研究;④加快长效环境行动计划的制定;⑤构建区域协调与协作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