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36篇
安全科学   15篇
环保管理   10篇
综合类   104篇
基础理论   25篇
污染及防治   7篇
评价与监测   36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臭氧253.65 nm波长处的吸收截面系数通过朗伯-比尔定律被普遍用于紫外吸收原理臭氧测量,是直接影响臭氧监测数据的基础参数.国际计量局重新测定并于2019年修订了臭氧253.65 nm处的吸收截面系数,拟从1.147×10-17 cm2/mol降至1.132 9×10-17 cm2/mol,将导致臭氧监测浓度系统性升高1.24%.为研究臭氧吸收截面系数变化对中国环境空气质量达标的影响,使用2018年中国国家环境空气监测网臭氧监测数据模拟了特征吸收截面变化后中国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臭氧监测数据,并统计了特征吸收截面变化对全国以及重点城市群臭氧超标城市数量、臭氧污染天数和优良天数比例的影响.结果表明:臭氧吸收截面系数的变化将导致全国臭氧超标城市增加7个;全国以及"2+26"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汾渭平原城市群中各城市臭氧超标天数分别增加1.4、3.5、2.4、1.7和2.1 d,优良天数比例分别降低0.3%、0.9%、0.6%、0.4%和0.6%.研究显示,臭氧吸收截面系数变化将系统性影响全国以及重点地区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工作,应予以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192.
为研究石家庄市域臭氧(O3)和NO2的时空演替格局及污染来源,取2014~2017年市域18个区县(市)的O3、NO2和气象要素资料(温度、湿度、风速、降水、日照),及2017年夏季挥发性有机物(VOCs)数据,采用网络分析(network analysis)、空间插值(IDW)、Moran模型及后向轨迹方法,对市域内区县O3和NO2的空间联系、演替格局、空间影响因素及污染来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2014~2017年市域O3浓度呈上升趋势,市区O3月度变动呈单峰型态势,5~9月是O3污染(O3≥160 μg·m-3)的典型时期(TPOP),TPOP的气象特征为高温低湿弱风强光照,NO2在TPOP内的负相关性显著;②主城区O3浓度在2015年后呈逐年显著上升,主城区的污染物类型从NO2(2014~2016年)转为VOCs(2016~2017年),而县域2014~2017年均属VOCs控制区;③市域O3空间影响因子主要集中于工业、农业、经济和人口这4个维度(P≤0.05).第二产业对O3污染的高值中心出现在主城区和栾城区,与区域内工业生产活动有关;④VOCs夏季监测期间的轨迹聚类出3个来源方向,即A(东-东北,26.67%)、B(西北-西,43.33%)及C(东南-南,30%),轨迹A和C是VOCs传输的主要方向(东-东南).  相似文献   
193.
于小芳  周怡  王帅 《环境技术》2023,(10):191-195
放电容量是评估电动自行车用锂电池电性能的重要指标。本文根据相关国家标准对电动自行车用锂电池放电容量进行测试,分析检测过程中可能因设备、电流、时间等因素产生的测量不确定度,并建立测量不确定度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符合性判定模型,分析不确定度评定对电动自行车锂电池放电容量符合性判定的影响。更好地保障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准确性。  相似文献   
194.
2015—2020年,全国重污染发生天数、比例及城市数量整体呈逐年下降趋势。与2015年相比,2020年全国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重污染天数减少1 847 d,降幅达55.2%;重污染天数比例下降1.6个百分点;发生过重污染天气的城市数量减少60个。其中,全国细颗粒物重污染天数整体呈下降趋势,沙尘重污染天数随气象条件的差异波动变化,臭氧重污染天数呈波动上升趋势。"十四五"期间,消除重污染天气的主要对象仍是细颗粒物重污染。应将天山北坡城市群、"2+26"城市、汾渭平原及苏皖鲁豫交界地区作为"十四五"期间污染减排的重点关注区域。此外,需遏制"2+26"城市臭氧重污染上升势头。  相似文献   
195.
现有环境空气质量手工监测技术规范颁布于2005年,至今已近10年,这期间部分标准分析方法被废止,部分有所更新,并新增了很多标准分析方法。2012年颁布的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增加的PM2.5、镉、汞、砷、六价铬等项目在手工监测技术规范中未涉及。针对手工监测技术规范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修订建议。  相似文献   
196.
197.
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计算方法比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是进行逐月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比较和排序的重要方法,提出了4种涵盖SO2、NO2、PM10、PM2.5、CO、O3等6项污染物的综合指数计算方法,基于2013年74个城市逐月污染物浓度数据使用主成分分析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综合指数计算方法中污染物统计指标和标准化方法不同对于主要污染物的判定有重要影响,各种计算方法中PM2.5、PM10、O3是出现频率最多的主要污染物;除O3外其他5项污染物逐月统计指标间均有极显著的正相关性,冬季O3统计指标与SO2、NO2、PM10、PM2.5呈显著负相关,夏季则呈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在去除冗余信息后,PM2.5、PM10的权重被相对削弱,SO2、NO2、CO的权重得到相对强化,O3的权重夏季得到强化、冬季被削弱;综合考虑不同方案下主要污染物频率分布情况和PM2.5、PM10、O3权重变化特征,建议计算逐月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时,SO2、NO2、PM10、PM2.5宜以月均值除以年均值标准进行标准化,CO、O3宜以特定百分位数浓度除以日均值标准(或8 h均值标准)进行标准化;该方法可延伸到季、半年和年度的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计算。  相似文献   
198.
沈阳市冬季环境空气质量统计预报模型建立及应用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利用沈阳市2013年1—2月大气自动监测数据和同期气象资料,选取19项预报因子,采用逐步回归方法建立了沈阳市冬季环境空气质量统计预报模型,预报项目包括细颗粒物(PM2.5)、可吸入颗粒物(PM10)、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一氧化碳(CO)日均浓度及臭氧(O3)日最大8 h平均浓度。2013年11月至2014年1月,应用该模型并结合人为经验修订,开展了沈阳市环境空气质量预报工作,预报结果与实测结果的对比验证结果表明,环境空气预测结果级别准确率达到79.1%,首要污染物准确率为73.6%。  相似文献   
199.
当前中国大气污染形势依然严峻,挥发性有机物作为臭氧的重要前体物之一,对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日益突出.建设全国重点区域光化学监测网络,可为全面加强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工作和有效监测光化学污染提供基础监测平台.笔者通过分析中国光化学监测的现状和面临的挑战,探讨了中国光化学监测网络建设的发展思路,并提出了各层级环境监测单位、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