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安全科学   1篇
环保管理   6篇
综合类   10篇
基础理论   3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社会与环境   1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进行在用柴油车加载减速烟度检测工况点的关联规则研究。应用数据挖掘方法对4730台次柴油车的加载减速烟度排放检测数据进行分析,挖掘该检测方法中的三种检测工况点测试烟度值HSU100、HSU90、HSU80合格与否相互之间的关联规则。发现该三种检测工况烟度排放检测合格的相互支持度在85.8%~90.68%范围内,而其中任一种检测工况下烟度测试合格相对车辆烟度检测合格的支持度为77.8%。  相似文献   
32.
华北地区城镇多环芳烃干沉降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别于冬季和夏季采集了北京、天津和秦皇岛3个城市,遵化、沧县、涞源和张北4个县城以及两处人为活动较少的背景地区降尘样品,分析了降尘量及降尘中多环芳烃含量,据此计算了各样点多环芳烃干沉降通量.结果表明,所研究城市夏季和冬季多环芳烃平均沉降通量分别为(6.3±7.4)μg·m-2·d-1和(16.4±14.9)μg·m-2.d-1,县城为(2.2 4±0.9)μg·m-2 d-1和(16.3±3.8)μg·m-2·d-1,对照点明显低于城镇,两季多环芳烃沉降通量分别为(1.0±0.3)μg·m-2 d-1和(1.6 4±0.7)μg·m-2,d-1.两季节获得的所有样点多环芳烃干沉降通量与降尘量显著相关,若分季节统计,相关性更加明显,且冬季降尘中多环芳烃含量显著高于夏季.由此可见,对多数样点而言,导致其多环芳烃干沉降通量差别的首要因素是降尘量,其次为季节差异.仅个别数据(夏季秦皇岛)表现出不同.降尘中多环芳烃成分谱具有明显的季节差异,城市与县城冬季降尘中菲的相对含量显著高于夏季.不同类型样点间差别较小,表现出区域性趋同现象,同种类型样点之间的多环芳烃成分谱则非常一致.  相似文献   
33.
松针精油的脱臭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取松针精油,采用GC-MS技术分析了所得精油的化学成分,并利用提取的精油进行了氨气脱臭实验。松针精油中鉴定出24种主要成分,其中单萜烯、倍半萜烯和含氧萜烯质量分数分别为59.24%、28.39%和6.53%。室温、密闭容器中脱臭时,精油与氨的摩尔比越大,脱臭率越高,以乙醇为溶剂时,脱臭效果更显著。精油原液为脱臭剂的实验中,精油与氨的摩尔比增至12:1时,脱臭率达到100%;精油乙醇溶液(体积比为1:1)为脱臭剂的实验中,精油与氨的摩尔比8∶1时,脱臭率达到100%。  相似文献   
34.
在用汽油车瞬态排放测试工况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介绍了国内外典型在用车排放检测工况特点,运用解析方法研究了美国IM 240、欧洲TüV-A,以及我国将实行的IM 195瞬态检测工况,分别比较了与之对应的新车型式认证工况和排放检测方法相关性评价指标,指出美国IM 240与FTP-75标准、欧洲TüV-A与NEDC工况的相关性较好。通过对本田雅阁样车排放水平的测试,得出了IM 195与城市工况、短工况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5.
美国退出《巴黎协定》后全球气候治理面临新的挑战,在减排力度、气候资金、技术研发和领导力上均存在缺口。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如果延迟,意味着2030年后减排的任务更为紧迫,代价更高,各方博弈的形势将更为尖锐复杂。因此,中国在国际上积极促进《巴黎协定》全面均衡落实和实施的同时,要利用当前减排压力相对宽松的国际环境和全球能源变革与低碳发展的有利形势,立足国内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加快促进经济绿色低碳转型,打造先进能源和低碳技术的核心竞争力,为应对未来全球减排进程更为紧迫的形势奠定基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研究并制定中长期应对气候变化和低碳发展战略。外树形象和领导力,内促发展和转型,仍是中国当前从容应对全球气候治理新形势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36.
气候变化是人类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全球性环境问题,也是最大的外部性问题。IPCC报告显示,实现本世纪末温度升高不超过2度的目标,需要全球经济和能源系统深度的低碳转型,并在本世纪下半叶达到温室气体的净零排放。应对气候变化因此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技术创新与合作需求。2015年底达成的《巴黎协定》提出了落实技术开发与转让的长期愿景,主张对气候变化领域的技术创新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使发展中国家在技术周期的早期阶段就能够获取必要的技术,从而为实现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提供保障。然而,基于工业文明的传统技术创新与合作模式难以满足保护全球气候的技术需求。减缓与适应技术是气候变化挑战下全球命运共同体的公共财富。为保证其足够的供应,必须超越追求私人利益最大化的狭隘,基于生态文明理念构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新型技术合作体系。其核心是:实现多赢的合作目标,遵循"生态人"的合作原则,体现协同的合作内容,基于互信的合作形式,鼓励多元主体的参与,促进合作成果的分享。中国作为新兴发展中大国,对应对气候变化技术国际合作有多元的利益需求。为有效落实《巴黎协定》,亟需以加速国际合作为契机,积极谋划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技术对外合作的总体方略和具体行动,有针对性地制定与发达国家、其他发展中国家及欠发达国家间优势互补的合作计划,探索并引导"南-北-南"三方技术合作等新形式。  相似文献   
37.
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最严峻挑战之一,需要全球携手应对。完善的气候融资体系能促进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间建立互信,是推动建立全球范围有效合作的重要基础。根据《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确定的共同但有区别责任的原则,发达国家应在赠款或优惠的基础上,向发展  相似文献   
38.
农业领域应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措施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是对气候变化反应最为敏感和脆弱的领域之一,任何程度的气候变化都会给农业生产及其相关过程带来潜在的或显著的影响,而提高适应能力是农业领域应对气候变化的主要对策。气候变化对农业领域的主要影响包括:气候变暖使我国年平均气温上升,农业生产所需的热量资源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延长了气候生长季,气候变化对农业气候资源产生影响;气候变化使我国的种植制度和农业布局发生改变,导致种植区和种植制度分界线北移;气候变化对农作物产量和品质产生影响;气候变化还对农业旱涝及病虫害等气候灾害及粮食安全和农产品贸易产生影响。中国幅员辽阔,受气候变化影响的农业领域区域差异特征显著,开展适应措施与对策研究已成为农业领域科学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内容。当前主要适应技术措施包括:调整农业种植制度和布局;选育优良农作物品种;加强农业气候灾害防控;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在此基础上,本文分析了农业领域在适应气候变化中存在适应技术薄弱分散,尚未建立完善的适应技术清单;评估方法中缺少对适应技术的成本效益分析以及资金和政策障碍等问题。提出将来应对气候变化中农业领域适应技术措施的发展趋势和方向,主要包括通过对气候变化影响的科学系统研究,减少不确定性,提升农业在全球气候谈判中地位;建立适应技术清单和技术集成体系以及建立科学选择和评估适应技术的方法步骤,在一定程度上通过增强适应能力来减轻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以促进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