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52篇
安全科学   36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7篇
综合类   137篇
基础理论   26篇
污染及防治   12篇
评价与监测   5篇
社会与环境   6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为解决低样本量下的能力验证z比分数评价结果可能偏离参加者真实能力水平的问题,建立了"z值评价-风险评估-技术核验"统计评价模型,以"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水中铁和氟化物的检测"国际能力验证项目为例进行了验证。结果显示:样本量为14家(低样本量)、指定值与样本真值相对误差的绝对值大于4%时,铁检测项目获得"满意"评价结果的14家参加者中,5家存在数据"不准确"中/高风险;氟化物检测项目获得"满意"评价结果的11家参加者中,7家存在数据"不准确"中/高风险。技术核验反映出的突出问题是参加者未按照检测方法的要求实施质量控制措施,标准曲线绘制、试剂配制、关键仪器参数设置记录缺失,原始记录可追溯性较差。由此证实了数据风险点的存在,同时也印证了该统计评价模型的可靠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92.
杨晓彤  康平  王安怡  臧增亮  刘浪 《环境科学》2024,45(5):2507-2515
为研究四川盆地臭氧(O3)污染长期变化,使用四川盆地18个城市的地面O3浓度数据和气象观测数据,首先分析了2017~2020年间四川盆地O3浓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再利用随机森林模型,筛选出影响O3浓度变化的主导气象因子,构建了气象因子和O3浓度之间的统计预测模型,并对2020年四川盆地城市群的O3污染状况进行预测分析.结果表明:(1)2017~2020年间O3浓度呈现波动变化趋势,2019年出现一个低值,2020年O3浓度又有所回升.(2)气象影响因子中相对湿度、日最高温度和日照时数对O3浓度变化具有重要意义,而风速、气压和降水量的重要性较低;同时,气象因子之间也存在着不同的线性关系,气压与其他气象要素呈现负相关性,而剩余气象要素之间正相关关系较为明显.(3)基于随机森林构建的O3预测模型的拟合优度(R2)较高,展示出较好的预测性能,能够较好地预测O...  相似文献   
193.
在构建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低碳化转型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主成分分析法与标准离差法进行模糊Borda组合评价的综合评价模型,对不同情景进行定量分析,提出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低碳化转型的重点调整部门和重点发展部门,为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产业低碳化转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4.
土地利用变化下沿海地区吸附态磷负荷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吸附态磷是主要的面源污染物之一,它会导致水域环境质量恶化,是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污染源。科学估算吸附态磷污染负荷能够为治理沿海地区非点源污染,保护海洋生态安全提供理论依据。以遥感影像、降雨监测资料等多源数据为基础,综合考虑土壤侵蚀、泥沙输移率、磷富集系数等影响因子,构建吸附态磷负荷估算模型,估算了江苏沿海地区2000~2010年吸附态磷负荷量,分析了不同土地利用背景下吸附态磷负荷的动态变化特征,结果显示:(1)2000~2010年,江苏沿海地区吸附态磷负荷明显增加,平均吸附态磷负荷模数由105.89 kg/km2·a增长至201.67 kg/km2·a,吸附态磷负荷总量由3 284t增长至6 255t。(2)10 a间,研究区的吸附态磷负荷热点面积减小,呈现出收敛聚集的态势,但热点区的吸附态磷负荷总量却明显增加,说明研究区内吸附态磷负荷的空间极化现象更为显著。(3)10 a间,各土地利用类型的平均吸附态磷负荷模数都显著增长,不同土地利用背景下吸附态磷负荷总量排序为水田旱地林地草地未利用地园地。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背景下吸附态磷负荷存在显著差异,且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相互转化时,吸附态磷负荷也随之发生变化,可通过调整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景观格局,减少和控制磷污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5.
有机紫外防晒剂具有内分泌干扰效应、遗传毒性和生殖毒性等多种负面生物效应,其进入环境中的一个主要途径为工业废水排放及污水处理厂出水的排放。昆明地处高原,紫外线较强,有机紫外防晒剂的使用量逐年增多,因此选择了5种典型有机紫外防晒剂:胡莫柳酯(HMS)、甲氧基肉桂酸乙基已酯(EHMC)、二苯酮-3(BP-3)、4-甲基苄亚基樟脑(4-MBC)和奥克立林(OC)作为目标物质,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检测了昆明市5座城市污水处理厂进水、二级生化处理及深度处理进出水中有机紫外防晒剂的含量,分析了不同二级生化处理及深度处理工艺对目标物质去除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目标物质的去除主要依靠二级生化处理工艺,3种工艺都有比较好的去除效果,其中缺氧-厌氧-缺氧膜生物反应器工艺相对来说更好。此外,深度处理也能有效去除目标物质,紫外消毒去除效果更好。5种目标物质的总去除率达58.76%~94.0%,可见还有一部分的有机紫外防晒剂迁移到了环境中,具有一定的环境与健康风险。  相似文献   
196.
为建立基于抗生素抗性分析的细菌源示踪方法,对5种不同物种源(人、狗、鸡、牛、猪)粪便中分离得到的肠球菌进行耐药性检测,初步建立不同物种源肠球菌抗生素抗性图谱库,并用SPSS15.0软件对图谱库进行判别分析.结果表明,基于物种源的5分类模式图谱库的源验证和交叉验证的平均正确归类率(ARCC)分别为53.1%和52.4%,...  相似文献   
197.
太湖蠡湖水体和沉积物中元素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蠡湖上覆水和沉积物中Cr、Ni、Cu、Zn、As、Cd、Hg、Pb元素的检测,并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上述8种元素在蠡湖上覆水中平均质量浓度为0.13μg/L~45.66μg/L,并总体呈现出东蠡湖高于西蠡湖、河口高于湖区的空间分布特征;在沉积物中质量比为0.28 mg/kg~88.21 mg/kg,并总体呈现东蠡湖普遍高于西蠡湖。元素生态风险评估结果表明:蠡湖上覆水中Cr、Ni、Zn、As、Hg不会产生毒性,Cd和Cu产生毒性的风险较小,Pb产生慢性毒性的可能性较大;沉积物中元素生态风险指数为69.31~292.46,处于低到中风险水平。  相似文献   
198.
油类污染对生态环境会造成严重且长期的影响,目前已成为世界性的挑战之一.在常用的处理方式中,原位燃烧易造成二次污染,生物修复手段往往是耗时的,而传统的吸油材料在应对高黏度的油污时具有较大的局限性.为此,本研究通过简单的60℃水热反应配合冷冻干燥,设计并制备了一种由氧化石墨烯和聚氨酯丙烯酸酯组成的复合气凝胶.利用SEM和拉曼光谱等技术表征了氧化石墨烯(GO)-聚氨酯丙烯酸酯复合气凝胶的微观结构和化学组成,结果表明氧化石墨烯成功嵌入到聚氨酯丙烯酸酯气凝胶中,且该复合气凝胶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利用氧化石墨烯的光热效应,该复合气凝胶在光照下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降低油污的黏度,提升流动性,从而有效提高复合气凝胶对油污的吸附速率.在光照5 min条件下,该复合气凝胶可吸收约24倍自重的高黏度硅油.这项工作针对高黏度油污吸附的难点,设计了一种合成简便,具有一定应用价值的新型纳米复合气凝胶.  相似文献   
199.
200.
本文介绍了3D可视化石化装置安全管理系统构成、功能和实验途径,该系统将三维激光扫描和GIS技术运用于石化行业,通过数据处理建立石化装置测绘级精度、全尺寸、全真实体的三维数字模型,并通过添加GIS信息和设备属性信息,实现石化装置5D可视化管理、分层管理、设备检维修和施工改造模拟、事故影响范围及应急救援最佳路径模拟、工作人员仿真培训等安全管理模块,为石化企业设备管理提供了新的技术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