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6篇
安全科学   2篇
环保管理   2篇
综合类   71篇
基础理论   6篇
污染及防治   11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21.
应用一种改进的二维气流可视化装置来研究影响区域(ZOI)内不同介质(粗砂和砾石)和表面活性剂(SDBS)的添加对影响区域以及气流分布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曝气流量下,同种介质中表面活性剂的投加会增大曝气压力.表面活性剂的添加极大地提高了空气饱和度,但在不同介质中作用机理不同.当曝气流量为1000 L/h时,表面活性剂的添加使得粗砂介质(孔道流)和砾石介质(鼓泡流)ZOI的面积分别增大了21.8%和5.2%.这说明在一定粒径范围内,介质粒径越细,表面活性剂的添加对ZOI面积的增加越明显.相同曝气流量下,表面活性剂的添加使粗砂介质中气流分布范围变大且气流分布曲线相对平缓,而砾石介质中气流分布范围不变且气流分布曲线相对陡峭;不同曝气流量下ZOI内气流分布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22.
渗滤液污染羽中沉积物氧化还原缓冲能力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1,他引:3  
董军  赵勇胜  王翊虹  陈忠荣  刘莹莹  韩融 《环境科学》2006,27(12):2558-2563
通过土柱模拟实验研究含水层沉积物的氧化还原缓冲能力及其在不同氧化还原带中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污染的加重,沉积物的氧化容量(OXC)减小,而还原容量(RDC)升高.在未受污染的沉积物中,Fe3+是OXC的主要组成,约占OXC的70.5%;TOC是RDC的主要组成,约占RDC的98.7%.在厌氧环境中大部分无定型态和部分晶体态Fe3+被还原,还原产物主要以FeCO3和FeS形式沉淀;在产甲烷带/硫酸盐还原带和铁还原带中,Fe2+的沉积使得可离子交换态Fe2+含量由原样中的0.5%分别升高至3%和1.84%.因此Fe3+是含水层中主要的氧化还原缓冲剂,Fe3+还原、Fe2+沉淀和Fe2+的离子交换等作用大大减小了厌氧渗滤液污染羽的扩展,对进入含水层的还原性污染物有重要的缓冲作用.  相似文献   
23.
锌粉降解地下水中的农药阿特拉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Zn0催化还原模拟地下水中阿特拉津.结果表明,Zn0比Fe0具有更高的反应活性,反应5d对阿特拉津的降解率为100%,在Zn0还原脱氯的过程中,溶液的pH值逐渐增加,反应过程中通过添加磷酸缓冲溶液调节pH值,24h降解率达到100%.阿特拉津降解产物的GC/MS鉴定表明,阿特拉津还原脱氯的产物为2-乙胺基-4-乙丙胺基-1,3,5-三嗪(DCA).  相似文献   
24.
改性粘土防渗层性能研究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 (HDTMA)、聚铝阳离子为改性剂 ,对天然粘土分别进行有机、无机和有机 无机混合改性 ,对改性土防渗层去除污染物和控制渗滤液渗透的有效性和可行性进行研究 ,分析影响改性防渗层性能的各种因素。实验结果表明 ,各种改性土的吸附能力和容量均得到了提高 ,渗透系数在经过一定时间后可达到 1× 10 - 7cm s以下。因此 ,改性土作为防渗材料是可行的。pH、改性剂的浓度、Al 土比等对防渗层污染物的去除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5.
间歇通风和渗滤液循环对城市固体废物稳定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研究间歇通风对固体废物的产酸和产甲烷阶段的分离及接种微生物加快固体废物稳定化速度的有效性,评价了污染物原位去除的可行性. 结果表明:间歇通风有利于固体废物的产酸和产甲烷阶段分离,对固体废物的稳定具有积极的影响;用活性污泥接种微生物,加速了废物的稳定,提高了渗滤液的水质,CODCr的去除率达88%,ρ(BOD5)/ρ(CODCr)由0.35降到0.12,总氮和NH4+的去除率分别达70% 和80%以上,对重金属也有很好的去除.因此,在填埋场进行污染物原位去除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6.
徐巍  赵勇胜  李隋  戴宁 《环境科学》2008,29(8):2336-2340
通过静态吸附实验,研究了25℃条件下,表面活性剂冲洗液Tween 80在中砂上的吸附,以及CaCl2、SDS和木质素磺酸盐(木质素磺酸钠和木质素磺酸铵)对其吸附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向Tween 80溶液中加入CaCl2和SDS都可以显著增加其吸附量.投加量越多,吸附量越大,当投加量达到一定程度后,吸附达到饱和,不会继续增大.SDS以预吸附的方式注入同样会导致Tween 80吸附量升高.而木质素磺酸盐与Tween 80共混则可大大降低Tween 80的吸附量.随着投加量的增加,Tween 80吸附量明显下降.在低投加比例(1:10)时,木质索磺酸铵效果较好,可以减少20%-75%的吸附量.而木质素磺酸钠只能减少10%-60%.当投加较高比例(1:2)时,两者都口1以明显降低Tween 80的吸附量,可达70%-90%.而采用木质素磺酸盐预吸附的方式注入的效果较混合注入要好,相同投加最的情况下,所降低Tween 80的吸附量是混合注入时的1.2-1.8倍.因此.在表面活性剂原位冲洗过程中用木质素磺酸盐进行预冲洗,能够减少表面活性剂吸附量,降低冲洗成本,可以作为原位冲洗过程中降低吸附损失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27.
周睿  赵勇胜  朱治国  孙艳  周红玲  花菲  赵妍  胡桂全 《环境科学》2008,29(11):3270-3274
通过室内模拟柱实验发现受渗滤液污染的场地存在着4个顺序氧化还原带,依次为硫酸盐还原带、铁还原带、硝酸盐还原带和氧还原带,范围分别为0~27 cm、 27~62 cm、 47~74 cm、 74~91 cm.各带中生物群落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相应地以硫酸盐还原菌(SRB)、铁还原菌(IRB)和反硝化细菌(NRB)为优势菌群,同时也存在其他作用的细菌.氧化还原带和功能微生物的分布说明各氧化还原带间并不存在严格的界限,有一定的重叠现象.功能优势菌群的变化是氧化还原带更替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28.
北天堂垃圾污染场地氧化还原分带及污染物自然衰减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董军  赵勇胜  王翊虹  陈忠荣  洪梅 《环境科学》2008,29(11):3265-3269
通过对北京市北天堂垃圾填埋场周围实际监测数据资料的分析,研究了垃圾填埋污染场地的氧化还原分带和污染物的自然衰减作用.结果表明,北天堂垃圾填埋污染场地存在氧化还原分带现象,依据各氧化还原带标志性物质浓度的分布规律和特点划分了5个氧化还原带,即产甲烷带、硫酸盐还原带、铁还原带、硝酸盐还原带和氧还原带.不同有机污染物在不同的氧化还原带中的衰减不同;挥发酚和氰化物在硫酸盐还原带中的含量相对较高,分别为0.005和0.019 μg/L;Cr、Pb、Ni、As、Cu、Cd、Zn和Mn等重金属在产甲烷带中的含量相对较高,分别为25.11、 33.82、 29.93、 3.18、 2.3、 0.1、 283.1、 1 220 μg/L.因此,氧化还原带对污染物的衰减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9.
渗滤液污染羽中污染物和氧化还原灵敏性物质的分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董军  赵勇胜  张伟红 《环境科学》2008,29(9):2613-2617
通过砂箱模拟实验研究了垃圾渗滤液污染羽中的氧化还原分带以及污染物和氧化还原灵敏性物质在其中的分布和变化特点.结果表明,污染物和氧化还原灵敏性物质的分布和变化受氧化还原环境的影响,产甲烷带/硫酸盐还原带、铁还原带、硝酸盐还原带和氧还原带等4个氧化还原带中Eh分别为-148.2、-95.4、30.6和223.2 mV.pH分别为7.13、6.49、6.38和6.21,电导率分别为211.4、55.2、29.4和17.8 mS/m.产甲烷带/硫酸盐还原带有利于乙苯、二甲苯、苯、甲苯和三氯乙烯等多数有机物的降解,其沉积物对大多数重金属具有较好的富集作用,除As和Cd外,Cr、Ni、Ph和Zn的含量最高分别为28.2J、11.58、9.05和23.5 mg/kg.CO2、硫化物、HCO-;、NH4 、TOC、Fe2 、NO2-;和SO42-等物质的浓度随离污染源距离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30.
通过静态实验对粘性土、450℃高温焙烧膨润土和双阳离子有机膨润土吸附垃圾渗滤液中污染物的能力进行对比,并以新鲜垃圾渗滤液为对象,对粘性土/450℃高温焙烧膨润土双层防渗层和黏性土/双阳离子有机膨润土双层防渗层的防渗性能和截污能力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黏性土、450℃高温焙烧膨润土和双阳离子有机膨润土对垃圾渗滤液中污染物的吸附平衡时间均为24 h; 450℃高温焙烧膨润土和双阳离子有机膨润土对垃圾渗滤液中COD和NH+4的吸附作用均大于黏性土.同时, 2种双层防渗层的渗透系数分别能达到1.31×10-8 cm·s-1和2.80×10-8 cm·s-1;黏性土/450℃高温焙烧膨润土双层防渗层对于NH+4有较强的吸附能力,而黏性土/双阳离子有机膨润土双层防渗层对有机污染物质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对COD的衰减率比前者高出33.82%.故针对垃圾填埋场不同污染物类型的差异可以选择不同改性膨润土作为反应型材料构建双层防渗层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