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6篇
安全科学   2篇
环保管理   2篇
综合类   71篇
基础理论   6篇
污染及防治   11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董军  赵勇胜  周睿  洪梅  张伟红  朱志国 《环境科学》2009,30(12):3724-3728
通过砂柱模拟实验研究垃圾渗滤液污染地下环境中氧化还原环境和主要组成物质的变化对沉积物的pH缓冲能力和氧化还原能力的影响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氧化还原环境的变化对地下环境沉积物的pH缓冲和氧化还原缓冲能力有重要影响,产甲烷带/硫酸盐还原带(MGZ/SRZ)、铁还原带(IRZ)、硝酸盐还原带(NRZ)和氧还原带(ORZ)沉积物的pH缓冲容量相对于本底值分别增加了12.4%、 10.8%、 19.8%和11.1%;pH缓冲和氧化还原缓冲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它们直接影响着地下环境中污染物的自然衰减作用;沉积物中的铁氧化物、有机质、SO_4~(2-)和NH_4~+-N等的含量对pH缓冲能力和氧化还原缓冲能力均有不同的影响,整个体系的污染缓冲能力是各组分的综合作用结果.  相似文献   
32.
通过土柱模拟实验研究了垃圾渗滤液中的有机污染物在地下环境中的降解机理和效率.结果表明,铁还原带对有机污染物的降解起重要作用,平均降解效率达86.24%,其次是氧还原带、硝酸盐还原带、硫酸盐还原带和产甲烷带,分别平均达到75.93%、79.81%、74.02%和65.09%;厌氧还原环境可能对苯并噻唑、安替吡啉、茚等物质的降解起重要作用;萘、环己酮、部分环烷烃等不易被微生物降解;不同污染物在不同氧化还原带中的最大降解效率也不同,如1,1,1-三氯乙烷和邻二甲苯在硫酸盐还原带中的降解效率最高,分别为80%和71.43%;三氯乙烯和MTBE则在硝酸盐还原带中的降解效率最高,分别为81.25%和92.58%;而苯在硫酸盐还原带和铁还原带中均被全部降解.  相似文献   
33.
地下环境中Fe2+对硝基苯的还原衰减作用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孙猛  赵勇胜  董军  董莉莉  杨帆 《环境科学》2011,32(5):1372-1376
研究了地下环境中的Fe2+对硝基苯(NB)的还原衰减作用,模拟了Fe2+还原硝基苯的过程及不同硬度、CO32-、SO42-、NO3-、Cl-等地下水化学组成对反应的影响,目的是阐明Fe2+还原硝基苯的机制及水化学组成对反应影响的原因.结果表明,在温度为10℃、pH为6.8的条件下,Fe2+和硝基苯浓度皆对其还原衰减有影...  相似文献   
34.
深度及含水率对包气带砂层中柴油降解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模拟砂柱实验,研究了不同深度及含水率砂层(包括细砂、中砂和粗砂)中的柴油降解特性.结果表明,介质的深度及含水率是影响柴油降解效率的重要因素.相同介质条件下,介质的含水率越大,其生物活性越强,生物作用降解柴油的效率越高.介质性质影响柴油在包气带介质中的降解效率,介质的颗粒越细,其降解柴油的能力越高,即细砂>中砂>粗砂...  相似文献   
35.
通过批量模拟试验考察了纳米零价铁(NZVI)在水、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溶液与SDS泡沫3种流体中的沉降性能,以及3种流体输送作用下NZVI在多孔介质中的迁移分布特性.结果表明:NZVI在SDS溶液中的稳定性远大于其在水中的稳定性;搅拌速度为3000r/ min时,NZVI在泡沫中的分布较均匀且泡沫对NZVI携带量较大;NZVI对泡沫稳定性影响不大.水、SDS溶液、SDS泡沫分别作为输送流体时,NZVI迁移的最大距离分别为0.8m,7.9m和2.1m,SDS溶液和泡沫均显著促进了其在多孔介质中的运移.当NZVI由SDS溶液和泡沫输送时,其在介质中的分布范围(33.5%和42.5%)大于水(12.8%);由于重力作用,SDS溶液携带NZVI的迁移主要集中在垂向上,水平迁移能力有限;而泡沫受重力影响较小,其携带的NZVI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分布更为均匀.可见泡沫作为NZVI的输送流体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36.
湖泊底泥中磷的存在形态与分布特征——以长春南湖为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以长春南湖表层底泥为例,利用SMT法提取不同形态的磷,探索其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底泥中TP以IP为主(占TP质量分数66.53%以上),OP次之;IP以Fe/Al P为主(占IP质量分数在53.55%以上),Ca-P次之.其中Fe/A-P和OP为活性磷组分(占TP质量分数在65.55%以上),易于释放到水体中,是水体营养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值得引起关注.就底泥中各形态P的时空分布而言,空间上有从四周向湖心减小的趋势,其中,西北、北部和南部边缘地带磷质量比较大;时间上,随时间波动,无明显一致性规律,其中,荷花池各形态磷的质量比最大值出现在9月,南湖大桥下各形态磷的质量比最大值出现在8月.究其原因,上述规律受气候和人为因素控制.研究成果为防治富营养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7.
Fenton和类Fenton氧化处理地下水中BTEX及其动力学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比较Fenton试剂和类Fenton试剂氧化处理地下水中苯、甲苯、乙苯和二甲苯(BTEX)的效果及动力学.结果表明,Fenton氧化处理BTEX较类Fenton效果好,且反应过程中体系均处于强氧化环境,pH值维持在3左右;Fenton和类Fenton氧化去除BTEX过程均符合二级反应动力学方程:1/C=kt+1/C...  相似文献   
38.
镉和酚对多刺裸腹蚤的联合毒性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镉和酚广泛存在于工业废水中,对环境和人类有着严重的危害。为了研究这两种物质对水生生物的作用,本文在研究了镉和酚两种单一因子对多刺裸腹蚤急性毒性作用基础上,采用联合指数相加法,研究了联合毒性效应。实验结果表明:锟对多刺裸腹蚤24h的LC50为0.042mg/L,苯酚对多刺裸腹蚤24h的LC50为0.044mg/L。苯酚和镉对多刺裸腹蚤的联合毒性为小于相加作用,既存在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39.
利用三种无机材料沸石、粉煤灰、石灰对目前常用的粉质粘土+膨润土进行改性,以新鲜垃圾渗滤液作为渗透液,从防渗衬里的渗透系数以及对污染物的衰减能力方面进行了对比实验,对三种无机改性防渗衬里的性能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1)石灰改性的防渗衬里防渗效果最好,其渗透系数能保持在10-8~10-9cm/s;沸石和粉煤灰改性的防渗衬里渗透系数也能达到10-8cm/s,并且随着实验的进行,渗透系数有所下降;(2)改性后的粘性土防渗衬里对污染质的衰减能力强于改性前:其COD的平均衰减百分比由改性前的68.25%分别升高到72.47%、86.94%和89.64%;对三氮的衰减百分比均有提高;对总铁平均衰减百分比为90%以上,对镉、锌也都表现出良好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40.
垃圾渗滤液污染羽中的最终电子受体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土柱模拟实验研究了最终电子受体和TOC在垃圾渗滤液污染羽各氧化还原带中的变化规律,并建立了相应的模型.结果表明,各种还原产物出现峰值的时间和相应的最终电子受体利用最终电子的能力有一定的关系,利用电子能力强的最终电子受体其还原产物出现急剧升高的时间较早,如NO-2出现峰值的时间比Fe2 早;TOC的浓度在产甲烷带、硫酸盐还原带、铁还原带、硝酸盐还原带和氧还原带中不断增加,增加速率分别为8.27、8.56、8.85、9.06和9.11 mg/(L·h).不同种类的微生物降解污染物的速度受最终电子受体的多少和有效性的限制,其反应速度和最终电子受体利用最终电子的能力大小相一致,也就是说,利用最终电子能力越强的最终电子受体越容易被微生物利用、消耗,对污染的反应也就越灵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