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9篇
环保管理   2篇
综合类   6篇
污染及防治   10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基于理论分析,提出CODCH4/COD值作为废水厌氧可生化性的评价指标,确定了CODCH4/COD值表示厌氧可生化性的数值界限。同时,在BMP分析的基础上,采用CODCH4/COD值考察了垃圾渗滤液的厌氧可生化性,并与BOD5/COD值评价结果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显示,CODCH4/COD值与BOD5/COD值用于垃圾渗滤液可生化性的评价,得出的结论具有相似性,但CODCH4/COD值大于BOD5/COD值。究其原因:好氧条件下,总的生化耗氧量(BOD)u小于理论完全需氧量(COD);厌氧条件下,有机物完全去除时CODCH4(理)等于理论完全需氧量。此外,BOD5测试时间仅5 d,而BMP测试时间一般在30 d以上,从而使微生物有足够的时间去适应废水水质,故能较好地反映废水的可生化性。  相似文献   
12.
垃圾降解过程中淀粉酶活性测定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垃圾填埋场中垃圾降解初期,淀粉酶活性对于垃圾填埋场中碳素的转化过程和垃圾填埋场生物学特性的研究有重要意义,而且也可作为垃圾填埋场稳定化机制研究的重要指标之一.以模拟垃圾填埋系统的垃圾为研究对象,通过正交实验(L25(56))对淀粉酶活性的测定条件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1)正交实验结果表明,对淀粉酶活性测定的影响大...  相似文献   
13.
垃圾填埋场中硝酸还原酶测定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作为垃圾填埋场中氮素转化的关键酶之一,硝酸还原酶在填埋场氮素转移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以生物反应器填埋场中的垃圾样品为研究对象,以土壤酶学测定方法为基础,对填埋场中硝酸还原酶的测定条件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填埋场中硝酸还原酶的最佳测定条件为:垃圾样品的风干温度为30℃,分别加入1%的KNO3溶液2.0 mL和1%的葡萄糖溶液0.5 mL,抽气7 min后,置于20℃的培养箱中培养36 h。在该条件下对填埋场中硝酸还原酶活性进行测定,RSD小于1.66%,说明该分析方法结果可靠,精密度高。  相似文献   
14.
试验了家用微波炉消解、快速测定污水中COD的方法,讨论了消解功率、消解时间、Cl-干扰等因素对测定的影响,确定了最佳试验条件.当消解功率为850 W、消解时间为5 min时,方法精密度和准确度良好,RSD≤5.3%,加标回收率为100%~102%,与标准回流法测定结果的相对误差<5%.  相似文献   
15.
论文分析了成都市主城区不同区域生活垃圾的物理组分和理化特性,丰富了成都市的垃圾成分资料。结果表明:成都市各区域垃圾成分相差较大,居民区及商业区垃圾主要成分为厨类、植物类,分别约为76%、53%,而文教事业区主要成分为纸类。成都市垃圾含水率较高,同时易降解物质及有机物含量高达87%。成都市生活垃圾不宜采用单一处理方式,应加强开展分类收集工作,进一步促进生活垃圾的资源化利用和减量化、无害化处置。  相似文献   
16.
对传统硫酸法进行改进,建立适用于城市生活垃圾纤维素含量的测定方法。以脂肪抽提时间、硫酸浓度、水解反应温度、水解反应时间、稀释硫酸浓度、回流时间为考察因素进行6因素5水平正交实验。结果表明,测定纤维素含量的最佳条件为:脂肪抽提时间4h、硫酸浓度70%、水解反应温度30℃、水解反应时间5h、稀释硫酸浓度5%、回流时间3h。优化后纤维素测定条件RSD均小于1.69%,平均回收率98.76%,表明该方法的精度高,可靠行强。  相似文献   
17.
“中老龄”垃圾渗滤液重金属和氨氮的厌氧毒性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通过厌氧毒性试验(ATA)研究了“中老龄”垃圾渗滤液的重金属和氨氮对厌氧微生物的毒性抑制作用。试验结果表明,“中老龄”垃圾渗滤液中的重金属和氨氮使厌氧污泥产甲烷活性分别下降14.4%和36.7%,4倍受试渗滤液重金属浓度或4 000 mg/L的氨氮浓度均可使污泥活性受到重度抑制。通过对不同浓度重金属和氨氮的厌氧毒性的关系进行回归分析,得出氨氮和重金属对厌氧微生物的IC50分别为2 265 mg/L和2.9倍试验用渗滤液的重金属浓度;“中老龄”垃圾渗滤液中氨氮对厌氧污泥的毒性影响较大,高浓度重金属对厌氧污泥活性的抑制较难恢复;实际渗滤液处理工艺中,在采用厌氧工艺前,应对氨氮进行预处理以减少其对厌氧微生物的毒性作用,同时避免水质剧烈波动对厌氧处理系统的冲击。  相似文献   
18.
渗滤液成分复杂,在收集和输运过程中极易引起管道结垢腐蚀,对环境形成潜在风险。选取4种典型管材,包括钢管、镀锌管、HDPE管和PVC管作为实验管材,制备样片后分别浸置于有氧和厌氧条件控制下的渗滤液中,研究其耐腐蚀性能。通过样片称重分析,结合材料性能表征,发现材料结垢量、腐蚀程度与其表面粗糙度显著相关;通过样片的结垢性腐蚀程度分析,4种材料的优劣顺序为HDPE > PVC > 镀锌管 > 钢管。研究结果对渗滤液收集输运系统管材选择及保障填埋场安全运营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邱忠平  杨立中  刘丹 《四川环境》2007,26(1):5-8,13
采用不断增大垃圾渗滤液浓度的方法,筛选出3株能有效降解渗滤液的微生物DL01、DL02、DL03。以COD的去除率作为评价指标,研究常压。不同时间、温度以厦pH下优势菌株对渗滤液COD的降解特性。初步结果表明,优势菌株的接种量以7.5%(体积分数)最佳;各优势菌株对温度的适应范围较广,在20℃-40℃内具有较好的降解效果,COD的去除率均高于15.7%;3株优势茼株最适pH均为7,不同菌株耐受pH的范围不同,其中DL01对pH的适应范围最广,为6—9;在35℃,pH为7时,DL01对渗滤液COD的去除能力最强为35.5%,DL02和DL03分别为25.0%和21.5%;在此相同条件下,混合菌株比单一菌株的降解效果好,为39.3%;加入碳源有利于渗滤液COD的降解。无机氮源的加入使COD的去除率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