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6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29篇
安全科学   39篇
废物处理   5篇
环保管理   20篇
综合类   160篇
基础理论   25篇
污染及防治   13篇
评价与监测   11篇
社会与环境   6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11.
112.
沼液在农业上的综合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13.
本文通过对汽车排气污染环境特点的概述和对本地区15条典型街道,6个功能分区及8个监测点的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得出明显的差异.同时,对汽车工业高速发展后的一些典型城市和交通污染区的病例进行论述,进而得出,汽车排气污染已到了非治不可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4.
长江口海域悬浮物的分布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1986年冬季和夏季两个航次调查资料,研究了长江口吸其毗邻海域的枯丰水期的数百个海不悬浮物样品的成分和分布。悬浮颗粒物浓度变化范围,河口区,夏季为134.0-189.0mg’dm^3,冬季为71.6-299.0mg/dm^3,而海区,冬季为6.9-12.5display status  相似文献   
115.
城市生活垃圾填埋产气规模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理论计算及实验室和现场的试验,研究了生活垃圾填埋产气规律。结果表明,理想条件下上海市生活垃圾填坦产气量最大不超过96.31L/kg,填埋后1-5a内,产气速率为1.7-247.2mL/kg.d填蛙后2a的产气速率为4.6mL/kg.d填埋气体中CH4和CO2的体系分数范围分别为55=-560^  相似文献   
116.
本文通过全面分析日本城市固体废弃物再生利用的法律法规政策支持体系、技术开发模式和管理经营模式,希望能对优化我国的城市固体废弃物管理政策,进一步促进固体废弃物的再生利用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7.
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的政策思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淮河流域水质现状和水污染特点,对淮河流域治污历程和水管理体制进行了总结,对现有污染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流域水污染防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8.
天然气压缩机在富气回收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其故障率高、处理量过小等问题,富气零排放一直难以实现。文章以玛河气田富气回收系统为例,分析原有处理工艺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利用先进变频技术,合理调整压缩机工艺运行参数,最大限度回收富气,实现富气零排放,防止大气污染。  相似文献   
119.
土壤水分管理对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控制农田温室气体排放的途径提供依据,通过实验室培养的方法测定了不同水分管理条件下CH4和N2O的排放,干旱处理(60%-70%WFP)和长期淹水土样在施肥后的Eh变化。最终得出:稻田CH4和N2O排放之间存在着互为消长的关系(R2=0.609),CH4和N2O的排放是水肥共同作用的结果,水分管理通过Eh来影响气体排放,有机质是造成前后期排放浓度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0.
采用美国环保署(US EPA)推荐的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乌鲁木齐市饮用水源地中的邻苯二甲酸酯(PAEs)通过饮水途径致人体健康危害风险进行初步评价。结果显示,乌鲁木齐市地表饮用水源地的2种PAEs[邻苯二甲酸(2-乙基己基)酯(DEHP)和邻苯二四酸二丁酯(DBP)]浓度全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特定项目标准限值要求,DEHP总检出率达58.3%~100.0%,DBP总检出率达100%,DEHP通过饮水途径引起的致癌和非致癌总风险数量级达10^(-10)~10^(-8),DBP通过饮水途径引起的非致癌风险数量级达10^(-13)~10^(-11)。乌鲁木齐市地下饮用水源地的DEHP浓度全部达到《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2017)中Ⅰ类标准限值要求,总检出率达66.7%~100.0%,通过饮水途径引起的总风险数量级分布中,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为10^(-10)~10^(-9),县城(区)饮用水源地为10^(-10)~10^(-8)。地表和地下饮用水源地的致癌和非致癌总风险均低于US EPA和国际癌症机构(ICRP)的最大可接受风险水平,并低于瑞典环境保护署、荷兰建设和环境署以及英国皇家协会的最大可接受风险水平,处于Ⅰ级,低风险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