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29篇
安全科学   15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10篇
综合类   63篇
基础理论   20篇
污染及防治   3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社会与环境   9篇
灾害及防治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流动人口的安居乐业既是衡量地方政府财政能力的重要标尺,也是检验城镇化成果的主要方式。文章从财政制度和财政资源双重视角出发,构建了政府财政能力影响流动人口居留意愿的分析框架,基于2014—2018年国家卫健委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CMDS)和国家统计局数据,实证检验了财政能力与公共服务供给对流动人口居留意愿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①样本期内,政府财政能力增强与公共服务供给增加均有助于提升流动人口居留意愿,且在公共服务影响居留意愿的路径中,财政能力表现出增强型调节作用。②分区域检验发现,东部地区流动人口对公共服务的关注度更高,但财政能力对公共服务供给的调节效应较弱,需求侧与供给侧不匹配反映出财政职能履行存在短缺,中部地区财政能力对公共服务供给的调节效应最强。③财政能力方面,财政汲取能力提升会强化公共服务供给对流动人口居留意愿的正向影响,财政自主权、财政配置能力、财政透明度均产生干扰型调节作用。④公共服务方面,政府财政能力增强主要体现在硬公共服务增加上,并对流动人口产生正向溢出,而针对软公共服务的户籍限制会削弱居留意愿;门槛模型进一步检验发现,人均GDP差异的地区之间存在异质性财政激励以及由此引发的政府策略行为,当地区人均GDP跨越门槛值后,政府财政能力对软公共服务的调节作用由促进转为抑制。研究认为,应尽快改革公共财政制度,矫正不当的财政资源配置方式,增加地方公共服务供给,切实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进程。  相似文献   
2.
使用2004~2015年的中国280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对科技创新投入与环境全要素生产率间的非线性关系、内部影响机理和空间异质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科技创新投入与环境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呈现倒N型关系,两个拐点的位置分别为7.722(2257.47万元)和9.610(14913.17万元);在外部资本进入、污染治理、市场规模效应3种影响路径中,科技创新投入影响下的外部资本进入对环境全要素生产率依然存在污染避难所的负向效应,科技创新投入与外部资本间效应为0.1363,外部资本与环境全要素生产率间效应为-0.0065;科技创新投入能够增强企业的污染治理技术并提高环境全要素生产率,三者间前后效应分别为-0.0277和-0.0311;科技创新的投入与高效益增强了市场规模效应,有效促进生产结构的转型进而提高环境全要素生产率,三者间前后效应为0.0186和0.4346.空间异质性中,外部资本进入与溢出效应带来的污染避难所负效应在中部地区显著,在西部和东北部地区不显著,而污染天堂正效应在东部地区存在但不显著;污染创新治理投入的技术正溢出效应在东部和西部地区效应显著,在中部和东北部不显著;科技创新投入与市场需求规模效应在空间区域无差异且显著为正.建议依据科技创新投入的不同影响路径来实施空间差异化策略.  相似文献   
3.
4.
官厅水库富营养化的评价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综述了官厅水库水系的近期状况 ;在库区选择了 8个具有代表性的断面 ,分析测试了 1 1项水质指标 ,采用 Vol-lenweider的理论评价了库区水质为中 -富营养等级 ;提出了改善水库水系的 4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在重力流管道条件下,通过短期降解实验分析了水力剪切力、温度、外源SO_4~(2-)及COD浓度对重力排水管道产排CH_4和CO_2的影响,探讨了溶解性有机物(DOM)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CH_4和CO_2的产排能力随着水力剪切力的增大而增强,但剪应力大于0.0748 N/m后CH_4产排无明显提高;37℃为CH_4和CO_2产排的最适温度,低于37℃的情况下降低温度则会明显抑制CH_4的产生;外源SO42-浓度增大显著抑制CH_4产排,但其与CO_2产排无明显相关性;外源COD浓度增大会同时增强CH_4和CO_2产排。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在2个监测点,用直接法测定大气中的非甲烷烃。测定方法的检出限可达0.0065mg/m^3,在线性范围0-10mg/m^3时,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5,相对标准焦虑差为2.8%。结果表明,由于大气逆温层、工业排放源、汽车排气对非甲烷烃的浓度变化产生影响,其日变化曲线呈双峰形。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轨道车辆产品在抗振缓冲设计中应有的思路,即产品的抗振缓冲设计不完全是按研制总要求、标准、规范、合同中的要求来设计,而是应该按其所经受到振动冲击响应来设设计。试验室对设计的验证均含有强化和加速(S-N)的含义,但其在失效机理和模式上应相一致。  相似文献   
8.
采用模拟钴污染土壤的方法,研究不同程度的钴(0、20、40、60 mg/kg)胁迫对成熟期红苋菜生长及其体内钴积累分布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同一钴胁迫下,红苋菜株高差异性大,株高差值(最高与最矮的差值)范围为14~27 cm,远大于对照组的4 cm;(2)在不同程度的钴胁迫下,植株各部位钴含量分布规律不一致,且根部钴含量最高。当胁迫浓度为60 mg/kg,植株长势最差组的根、茎、叶部钴含量最高,分别为对照组的41、44和14倍,此时地上部和单株的钴积累量均最大,分别为1 103和1 275μg,且两者的积累量与MDA含量成极显著正相关;(3)钴胁迫使得叶片叶绿素含量、CAT和POD酶活性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SOD酶活性仅在低浓度的钴胁迫下上升,而MDA含量则上升;(4)钴胁迫下植株对钴的转运系数为0.20~0.64,地上富集系数为1.96~10.06,同一胁迫下,长势最差组的转运系数和地上富集系数最大。  相似文献   
9.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黄河三角洲植被动态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河三角洲是我国暖温带最完整、面积最大的湿地生态系统,其植被变化对于黄河三角洲生态功能和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植被覆盖度(fractional vegetation cover,FVC)、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NPP)3个生态参数,分析了2000-2017年黄河三角洲地区植被的动态变化,并以NPP为指标量化分析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植被生产力的贡献.研究发现,2000-2017年黄河三角洲FVC(Slope=0.004,p<0.05)、LAI(Slope=0.011,p<0.05)、NPP(Slope=3.54 g·m-2·a-1,p<0.01)呈显著增加趋势,说明2000-2017年黄河三角洲植被生长状况趋好、植被生产力提高.气温、降水和太阳总辐射对植被NPP变化的贡献分别为0.006、0.81、-0.03g·m-2·a-1,即降水对植被NPP变化的贡献最大,这主要是因为黄河三角洲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为耕地,受降水影响大,当地土壤具有盐碱化风险,降水可以补充淡水资...  相似文献   
10.
以剩余污泥为底物,研究了碱处理pH对污泥有机物溶出,水解产生的氨基酸种类和构型以及厌氧消化产甲烷的影响。分别采用2种动力学模型对产甲烷过程进行拟合,并利用Spearman分析考察了氨基酸与产甲烷之间相关性。结果显示:碱处理pH为11时COD溶出率最大,最终累积产甲烷量较空白组提高了1.4倍。改进Gompertz模型对产甲烷过程拟合效果较好,拟合系数均在0.989以上,误差范围在3.9%以内。碱处理可提高水解产物氨基酸含量和种类,溶出的氨基酸同时具有L型和D型,其中L、D-Cys含量最高。L型氨基酸含量高于其对映体(Thr除外),Thr的外消旋化程度(D/(D+L))最高(54.0%),其次为Cys (45.5%)和Ala (44.0%)。氨基酸中D-Leu、D-Asp、L-Thr和L-Cys含量与甲烷产量之间有较强的相关性,其Spearman系数分别为0.894、0.9、0.9和0.9(P<0.05)。这为后续研究氨基酸及其构型对厌氧消化产甲烷的影响提供理论参考,为调控厌氧消化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