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0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58篇
安全科学   52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26篇
综合类   141篇
基础理论   13篇
污染及防治   26篇
评价与监测   11篇
社会与环境   12篇
灾害及防治   7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41.
渝西经济区土壤地球化学基准值与背景值及元素分布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基于渝西经济区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资料,采用正态和对数正态法,获得了土壤54种元素(指标)的地球化学基准值和背景值,并研究其分布特征;同时分析了岩石风化成土过程元素的富集贫化规律,以及表层土壤元素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与全国土壤相比,该区重金属元素Cd、Cr、Hg、Ni基准值较高,As较低,Pb、Zn、Cu与全国值相当;多数重金属元素和植物营养元素背景值偏高,仅K、Mn、P、Cl元素背景值低于全国水平。对比土壤背景值与基准值,发现多数元素(指标)背景值与基准值相当,说明表生作用和人为活动对表层土壤影响较小;而Se、Hg、S、N等14种元素在表层土壤富集,人为输入作用显著。不同母岩区表层土壤元素(指标)分布表现为,碳酸盐岩区多数元素含量较高;就不同pH值范围而言,CaO、MgO、K2O、P以及除Hg以外的重金属元素均在碱性环境含量较高,SiO2在酸性环境含量高,较多元素(指标)在中性环境中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242.
氮、硫沉降对尾巨桉和杉木幼苗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二因素三水平法设计模拟氮(N)、硫(S)沉降的盆栽试验,以Na2SO4为硫源、46%CO(NH2)2为氮源,其中氮沉降梯度为N1(0 kg hm-2 a-1)、N2(50 kg hm-2 a-1)、N3(100 kg hm-2 a-1),硫沉降梯度为S1(0 kg hm-2 a-1)、S2(15kg hm-2 a-1)、S3(30 kg hm-2 a-1).模拟试验6个月后,测定尾巨桉(Eucalyptus urophylla×Eucalyptus grandis)和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幼苗的SPAD值、可溶性蛋白含量、净光合速率(Pn)和叶绿素荧光参数,分析探讨氮、硫沉降处理下两树种幼苗光合特性的响应机制.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单一中氮沉降显著促进两树种幼苗Pn的上升(P<0.05),且单一高氮沉降显著促进杉木幼苗可溶性蛋白含量的上升(P<0.05),表明单一氮处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两树种幼苗的光合能力.尾巨桉幼苗各光合指标受单一硫沉降胁迫的影响较杉木幼苗更为显著,前者的SPAD值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在中硫处理下均显著下降(P<0.05),Pn反之;而后者仅SPAD值在中、高硫处理下显著上升(P<0.05).氮、硫复合沉降下,尾巨桉幼苗各项指标未见明显变化(P>0.05);杉木幼苗仅中氮高硫组的SPAD值和高氮高硫组的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上升(P<0.05).综上,与单一氮、硫沉降相比,氮、硫复合沉降的交互效应并未显著增强两树种幼苗的光合特性,但两树种幼苗间对模拟氮、硫沉降的响应和耐受机制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43.
管材对供水管网生物膜微生物种群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3种管材(灰口铸铁管、镀锌管和不锈钢复合管)对管网生物膜微生物种群多样性的影响.采用R2A平板培养计数可培养细菌、荧光定量PCR计数细菌总数、流式细胞法确定活菌比例、扫描电镜观察生物膜形态,高通量测序研究管段生物膜微生物种群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灰口铸铁管可培养菌数和细菌总数都最高,其次是镀锌管,不锈钢复合管可培养菌数和细菌总数都最少,但活菌比例方面镀锌管活菌比例高于灰口铸铁管和不锈钢复合管.扫描电镜结果与可培养菌数及细菌总数结果一致,即灰口铸铁管细菌量最高,不同管材管壁生物膜细菌形态皆以球菌和杆菌为主,并无显著差异.微生物种群多样性结果显示:灰口铸铁管生物膜种群多样性最高,镀锌管生物膜种群多样性相对较为单一,不锈钢复合管生物膜种群多样性最低.饮用水管网生物膜种群以变形菌门为主,各管道变形菌门都高达90%以上,不同管材生物膜细菌群落组成有很大差异.本研究结果对今后饮用水供水管段材料的选取具有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244.
给水管网中,管垢是各种污染物的源和汇,但目前污染物在管垢中的累积释放特征尚缺乏系统研究.本文以实际的城市供水管网的球墨铸铁管和灰口铸铁管为对象,一方面采用扫描电镜(SEM)、能谱分析(EDS)、晶体衍射结构分析(XRD)等手段对其管垢进行表征,另一方面运用管段滞流反应器研究了三氯甲烷、铅、锰和锌等污染物滞流状态下在管垢上累积和释放特征.结果表明:同为铸铁管,使用一定年限后,管垢成分有所差异,灰口管管垢量较大,具有明显的锈蚀和管瘤出现,成分以二氧化硅、金属复合氧化物为主,而球墨管管垢量较小,以二氧化硅为主;随着初始浓度的提高,管垢对污染物的累积量逐步提高,对于三氯甲烷,其吸附量和释放量都非常低,而对于Pb、Mn和Zn 3种金属,管垢的吸附量远大于释放量,说明在实验条件下它们易累积不易释放,但水质条件的改变有可能引起大规模释放.研究结果对饮用水管网生物化学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管网的饮用水安全保障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45.
FIA-蒽绿-H_2O_2-Co(Ⅱ)化学发光体系的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近年来,液相化学发光在痕量分析方面由于具有设备简单,检出限低,线性范围宽、测定速度快等优点而越来越引人注目。目前,化学发光法测定钻的体系较多,主要有鲁米诺、光泽精、洛粉碱,没食子酸、苏木色精、棓花青,磺基水杨酸等。它们对钴的检出限分别为0.01,0.02,0.1,0.4,0.03,0.01,0.01ppb。流动注射分析是近年来新发展起来的一种分析技术。由于流动注射分析速度快,试样消耗量少,精密度高而与化学发光分析联用使其优点更为突出。本文利用流动注射分  相似文献   
246.
247.
废水和地表水中磷的形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废水和地表水中磷的形态分析陶大钧(江苏省无锡市环境科学研究所214023)龚娴芙,朱本兴(江苏省江阴市环境监测站214431)1前言在废水和地表水中,磷几乎部以各种磷酸盐的形式存在,有正磷酸盐,焦磷酸盐,偏磷酸盐,多磷酸盐和有机结合的磷酸盐,特殊情况...  相似文献   
248.
为提高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降解蒽、芘过程中产生的脱氢酶量,以脱氢酶量为指标,采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方法和响应面分析法(RSM)对产酶条件(如温度、盐度以及质量梯度)进行了筛选与优化.结果表明:假单胞菌降解蒽和芘模型的P均小于0.05,表明该模型差异性显著,回归效果良好.另外,假单胞菌降解蒽时的最适产酶条件为盐度3.89%、质量梯度5%、温度35.73℃,测得脱氢酶量为(140.353±6.430)μg,与预期值(141.466 μg)接近,优化结果可靠.各因素对脱氢酶量均有显著性影响,按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温度>质量梯度>盐度.假单胞菌降解芘时的最适产酶条件为盐度0.73%、质量梯度7%、温度34.78℃,测得脱氢酶量为(84.032±0.063)μg,与预期值(86.304 μg)接近,优化结果可靠.各因素对脱氢酶量均有显著性影响,按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质量梯度>盐度>温度.可见,温度是影响假单胞菌降解蒽物质的主要因素,而质量梯度则是影响芘的主要因素.研究显示,模型对假单胞菌产脱氢酶量的预测可靠,具有良好的工业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49.
为提高4A分子筛(MS)对水溶液中砷的吸附性能,以MS为载体,采用浸渍法制备载铁分子筛(FMS)和铁锰分子筛(FMMS)作为除砷吸附剂,利用扫描电镜(SEM)、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比表面积测试法(BET)等手段对MS和FMS微观结构特点进行表征,并开展批次试验考察FMS和FMMS对水中五价砷(As5+)和三价砷(As3+)的吸附效果,对FMS吸附As5+过程进行吸附动力学、等温吸附试验和吸附热力学等拟合.结果表明:①铁盐浸渍改性能有效提高MS比表面积、改善其表面结构,改性后FMS是一种窄孔径、尺寸均匀的介孔材料,比表面积和孔体积分别从27.38 m2/g和0.068 cm3/g增至281.25 m2/g和0.16 cm3/g,平均孔径由9.93 nm减至2.21 nm;MS微观结构由密实粗糙颗粒转变为疏松多孔隙结构.②FT-IR表明,铁盐浸渍形成的铁氧化物主要与MS结构中O—H、Al—O和Si—O结合;批次试验设定ρ(As5+)为4 mg/L,与MS相比FMS对As5+的去除率约提高70%.③吸附动力学结果显示,FMS对As5+的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相关系数(R2)达0.99,反应过程中化学吸附起主要作用.④等温吸附试验表明,FMS对As5+吸附过程与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拟合程度较高,相关系数(R2)达0.98,计算最大吸附容量为9.9 mg/g.⑤热力学参数ΔG、ΔH和ΔS计算表明,温度升高有利于FMS吸附砷,反应过程中FMS表面固体与溶液的混乱度上升.⑥与FMS相比,FMMS对As3+吸附性能有效提高,ρ(As3+/As5+)(As3+与As5+共存条件下溶液质量浓度)分别为2.0、4.0、6.0 mg/L下,FMMS去除率分别约提高26.34%、28.06%和28.09%.研究显示,利用铁盐浸渍法对MS改性可有效提升其对As5+和As3+的吸附容量,发挥材料的实际运用价值.   相似文献   
250.
胡杨、灰叶胡杨不同种源苗期生长动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Logistic曲线对胡杨、灰叶胡杨不同种源苗高与地径生长进行拟合,并估测了速生期的2个拐点及其长度。结果表明:①高、径生长均符合"S"型曲线,年生长可划分为生长初期、速生期、硬化期三个时期;②径生长速生期起始时间均早于高生长,而结束时间要晚于高生长;③胡杨高、径生长速生期起始、结束时间均早于灰叶胡杨,并且持续天数也低于灰叶胡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