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2篇
  免费   144篇
  国内免费   40篇
安全科学   115篇
废物处理   7篇
环保管理   10篇
综合类   164篇
基础理论   36篇
污染及防治   36篇
评价与监测   72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1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61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82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91.
利用芬顿和光-芬顿工艺降解垃圾渗滤液纳滤浓缩液中的难降解有机物。起始pH值5.0及较低H_2O_2/Fe~(2+)投加量时,芬顿法的氧化-絮凝作用可以去除70%以上的COD。采用芬顿氧化-絮凝和光-芬顿组合工艺处理不同浓度纳滤浓缩液时,H_2O_2/Fe~(2+)投加量为35 m M/8 m M和90 m M/10 m M时均可实现90%的COD和TOC去除率;组合工艺出水COD为112~160 mg/L,BOD/COD为0.35~0.43。纳滤浓缩液中检出的13种多环芳烃经过组合工艺处理后的总去除率均约在90%。  相似文献   
92.
随着目前人们对室内空气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家具板材作为影响室内空气质量的VOCs(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源,也逐渐受到重视.采用500 L静态箱,使用PTR-TOF-MS(质子转移反应-飞行时间质谱)对市售六类家具板材排放的VOCs进行测定,分别进行排放速率与排放平衡试验得到板材的排放特征与排放成分谱,并估算其排放因子.结果表明:①集成材、胶合板、细木工板、刨花板、密度板、实木地板8 h排放的ρ(TVOC)(TVOC为总挥发性有机物,total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平均值分别为0.76、0.39、0.42、0.68、0.17、0.23 mg/m3,各类板材主要排放物种分别为甲苯、甲醛、甲醛、正壬烷、甲醇、甲醛,其质量浓度平均值分别为0.23、0.23、0.13、0.35、0.04、0.06 mg/m3.②排放平衡试验中焕城胶合板、吉林松木集成材、凯越密度板及时代刨花板TVOC的排放因子分别为3.63、10.63、0.51、2.07 g/m3.③板材排放VOCs成分谱中,焕城胶合板主要排放物种为丙烷、乙烷、甲醛、甲醇,其排放占比分别为18.57%、4.73%、19.74%、17.83%;吉林松木集成材主要排放物种为甲苯,其排放占比为43.27%;凯越密度板主要排放物种为乙烷与甲醛,其排放占比分别为26.44%、19.42%;时代刨花板主要排放物种为甲醛与甲醇,其排放占比分别为40.16%、31.55%.研究显示,各类板材VOCs排放特征、排放成分谱及排放因子均存在较大差异,部分板材VOCs排放量较大,需加强行业标准的规范化.   相似文献   
93.
94.
95.
目的为了简化复合材料层合板冲击建模过程,节省模型处理时间,利用python语言进行ABAQUS二次开发。方法通过编写主控文本程序Damagemodel.py,图形界面编辑程序DamagemodelDB.py和衔接程序Damagemodel_plugin.py,实现系统建模界面定制,复合材料层合板和弹头的快速建模参数化,以及分析步和接触属性定义自动化。结果在快速建模完成的基础上,对冲击过程进行模拟。冲击过程中,层合板冲击面产生凹坑,背部凸起。仿真深度与实测深度误差为0.2 mm,损伤面积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误差为4.2%。结论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较为接近,表明快速建模可以为冲击模拟提供有效的支持。  相似文献   
96.
目的 找到压载舱锌阳极失效原因,并提出整改方案。方法 对服役环境进行调研、阳极化学成分检测、电化学性能检测以及阳极表面形貌检测。结果 干湿交替以及高温的环境是造成锌阳极发生钝化的主要原因。在干湿交替环境下,阳极腐蚀表面晶粒松散,晶界宽度大,发生晶间腐蚀和晶粒脱落,造成了阳极失效。结论 通过该项目的实验研究,得出了锌阳极的适用条件,在干湿交替的环境以及高温环境(50 ℃)下,不推荐使用锌阳极,建议使用铝阳极。  相似文献   
97.
湿热海洋环境下接插件带电腐蚀行为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针对湿热海洋环境下接插件带电腐蚀行为进行研究,为接插件材料的选材设计、维护和更换等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温湿度记录仪以及无氧铜测试片等对三亚自然环境试验站的腐蚀环境进行监测,分析环境条件的变化规律,同时通过湿热海洋自然环境暴露试验对电路板贴片式和插针式接插件的带电和不带电的腐蚀行为进行研究,分析接插件在两种工况下的腐蚀行为规律及差异。结果三亚湿热海洋大气环境1—3月份呈干湿交替循环,每天至少发生1次循环,每天平均潮湿时间分别为6.0,7.4,11.6 h。1—3月份的环境腐蚀性均为GX级,其中3月份腐蚀环境较1月2月更加严酷。贴片式数据通信接插件在带电和不带电工况下湿热海洋环境自然暴露3个月后,腐蚀行为基本相似,无明显差异,接触电阻没有发生变化,绝缘电阻均降为107?,金属元器件均未发生明显腐蚀。插针式接线端子在带电和不带电工况下湿热海洋环境自然暴露3个月后,接触电阻未发生变化,但腐蚀行为存在明显差异,在不通电流工况下,螺钉发生严重腐蚀,绝缘电阻下降为106?,而在3 A电流通电工况下,螺钉未发生腐蚀,绝缘电阻均大于109?。结论湿热海洋环境下电流对不同接插件腐蚀行为影响存在差异,对贴片式数据通信接插件腐蚀行为基本不影响,对插针式接线端子腐蚀行为存在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8.
为探讨内陆山区城市湖北省十堰市冬季PM2.5污染特征及来源构成,于2016年1月12日—2月4日在4个采样点位同步采集PM2.5样品,分析了无机元素、水溶性离子、有机碳和元素碳的质量浓度.并采集了十堰市主城区城市扬尘、裸露山体尘、建筑水泥尘、燃煤源、机动车尾气、工业源及餐饮油烟源等7类污染源,初步建立十堰市本地的污染源成分谱库,利用统计学方法研究冬季PM2.5的污染特征,并采用CMB受体模型及“二重源解析技术”分析其来源构成.结果表明:冬季采样期间,十堰市ρ(PM2.5)平均值达到110.65 μg/m3,超过GB 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24 h浓度限值,并且随空气RH(相对湿度)增加污染加重.城区3个采样点PM2.5化学组成及特征的空间差异不明显.PM2.5中ρ(TC)最高,其次是ρ(NO3-)和ρ(SO42-),与二次反应、机动车尾气、煤燃烧等密切相关.ρ(NO3-)/ρ(SO42-)为1.22,说明机动车尾气的影响较大.二次粒子、燃煤源和机动车尾气是十堰市城区冬季大气PM2.5的主要来源,贡献率分别为51.2%、10.9%和10.1%.研究显示,十堰市城区冬季ρ(PM2.5)超过GB 3095—2012二级标准,PM2.5的污染控制应以二次粒子、燃煤和机动车为主,采取多源控制原则.   相似文献   
99.
为了构建双盲消防灭火救援演练模式,提高消防指战员的临机决策能力。通过分析医学双盲实验的要点和优势,总结双盲消防演练的关键要素,并根据演练的一般环节和双盲的特点构建演练框架,将演练模式分为演练计划、演练准备、演练实施3个阶段。演练中按照时间梯度向演练者发布信息流、建立信息不对称性,演练者根据获得的信息分析、判断初始情景的危险程度,预判灾情的发展趋势,进而开展救援行动;评判者对演练者的处置过程和结果进行客观评价,依据设计评价指标,利用灰色关联度综合评估演练过程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双盲演练模型可以最大程度地避免演练评判者的主观影响,训练和检验消防指挥员信息获取、临机决策等能力,从而提高消防救援队伍的应急水平。  相似文献   
100.
贵州省主要森林类型土壤有机碳密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土壤有机碳是全球土壤有机碳库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森林土壤有机碳对于减缓大气中CO2浓度持续升高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贵州桦木、栎类、柏木、云南松、杉木、马尾松、华山松等7种主要森林类型为主要对象,分析贵州主要森林类型土壤有机碳密度特征,探讨不同植被类型和环境因子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1)贵州森林土壤有机碳密度约为180.62Mg/hm2,高于同纬度地区江西省森林土壤平均有机碳密度102.1Mg/hm2,表现出贵州森林土壤具有较高的固碳能力;(2)不同森林类型土壤有机碳密度变化范围为:114.52~388.29Mg/hm2,且差异显著(P0.05)。各种森林类型土壤有机碳密度大小为:华山松林杉木林柏木林栎类林马尾松林桦木林云南松林;(3)不同植被类型下各层土壤有机碳密度大小均以表层土壤为最大,且随土壤深度增加而降低;(4)在立地条件上,贵州森林土壤有机碳密度与海拔显著相关,与坡度、经度、纬度相关关系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