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6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113篇
安全科学   19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12篇
综合类   203篇
基础理论   68篇
污染及防治   19篇
评价与监测   12篇
社会与环境   5篇
灾害及防治   8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9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71.
以联苯和萘为研究目标,分别进行了厌氧污泥对这两种有机物单独及混合存在条件下的吸附试验,并考察了双模式模型(分配作用加表面吸附)对厌氧污泥吸附有机物的适用性.研究发现,联苯或萘单独存在时,厌氧污泥对其吸附的实验结果与双模式模型基本吻合;当两种物质同时存在时,实验结果表明在竞争溶质浓度较低的情况下,较低浓度联苯和萘没有表现出明显的竞争作用.此外,还考察了高含盐量对厌氧污泥吸附萘及联苯性能的影响,发现含盐量对其影响不显著,双模式模型在高含盐量的情况下仍然适用.  相似文献   
72.
利用人工湿地系统可有效处理海水淡化后剩余污泥对海洋环境的污染。针对海水淡化后剩余污泥的特性,在分析人工湿地系统的工艺和处理机理的基础上,对该人工湿地系统的整体布局、填料层布置、水力停留周期、水传导、表面负荷及植物选育等关键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3.
炼焦过程排放挥发性有机物的排放特征和组成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控制炼焦排放以及为预防城市大气污染提供可靠的污染源数据支持,利用不锈钢采样罐和全自动预浓缩/GC/MS系统,研究了58-Ⅱ型和JN43-80型焦炉在装煤时刻和炼焦过程(包括装煤时刻)中挥发有机物(VOCs)的排放特征及其组成分布,分析了焦化行业排放VOCs的反应活性。研究发现,在装煤时刻和炼焦过程中,58-Ⅱ型焦炉产生的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s)浓度分别为7022μg/m~3和6266μg/m~3;JN43-80型焦炉产生的TVOCs浓度分别为4185μg/m~3和3298μg/m~3。装煤时刻产生的TVOCs浓度明显高于炼焦过程产生的。炼焦过程无组织排放的VOCs包含烯烃、烷烃、芳香烃、卤代烃以及少量的醛和酮,其中乙烯、乙烷、丙烯、苯、甲苯等为主要成分。这些产生的VOCs反应活性各不相同,活性最大的是烯烃类物质,其活性占TVOCs反应活性比重为(86.2±2.1)%;其次是芳香烃类物质,其活性比重为(9.2±3.1)%;反应活性最大的5个物种分别是丙烯、乙烯、1,3-丁二烯、1-丁烯以及苯乙烯。  相似文献   
74.
对于投资较少的上游式尾矿筑坝法而言,在实际的堆积施工过程中,由于很难严格按照设计的坡比进行每一级子坝的堆筑,导致矿方无法及时、真正掌握当前尾矿坝的受力性能和稳定状态。因此,针对某典型尾矿坝剖面,采用迈达斯商业软件试用版对尾矿坝的堆积过程进行了模拟分析,利用强度折减有限元方法对施工当前状态的尾矿坝进行了边坡稳定分析,得到了当前状态尾矿坝的塑性剪应变云图和相对应的抗滑稳定安全系数。比较了尾矿坝安全系数随着子坝堆筑的变化情况,结果发现:随着堆积子坝的进行,尾矿坝的整体抗滑稳定系数逐渐减小,此外在初期坝和一级子坝的下游坡脚处容易出现相对较大的变形。此研究结果为矿部管理部门及时了解尾矿坝的稳定程度和实际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75.
郝晓霞  张耀斌  全燮  梁旗  陈硕 《环境化学》2011,30(2):466-470
采用平衡振荡实验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的全氟辛烷磺酸盐(PFOS)对两种有机污染物(硝基苯和菲)在沉积物上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组分PFOS在沉积物上是非线性吸附;与其它有机污染物共存时,随着PFOS浓度的升高,硝基苯的吸附量先减少后增加,而菲的吸附量则先增加后减少.PFOS对其它有机污染物吸附的影响规律与有机污染物的...  相似文献   
76.
对广东省罗定市泗纶镇沙罗竹人工林生长与地形因子和土壤理化性质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地形部位、坡型、坡向、土壤质地、立竹密度等对沙罗竹平均胸径有显著影响;沙罗竹平均胸径与土壤水分、有机质、全氮、速效氮、速效磷、有效硅质量分数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有效镁质量分数及其组合是影响沙罗竹生长的主要养分因子。研究结果对沙罗竹林地选择和制定营林管理措施具有科学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7.
气象条件对大气污染物的扩散和传输有重要影响,准确分离和定量气象因素对空气质量的影响是评估大气污染控制政策有效性的前提.本研究利用APEC会议期间及前后(2014-10-15~2014-11-30)北京城区朝阳观测站点SO_2、NO、NO_2、NO_x、CO、PM_(2.5)、PM_1和PM_(10)以及气象因素的观测数据,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定量评估了气象条件和空气污染控制措施对APEC期间北京空气质量的影响.在假定排放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基于气象因素参数建立的预测污染物浓度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模拟效果较为理想,决定系数R~2在0. 494~0. 783之间.控制措施使得APEC控制期SO_2、NO、NO_2、NO_x、CO、PM_(2.5)、PM_1和PM_(10)浓度分别降低48. 3%、53. 5%、18. 7%、40. 6%、3. 6%、34. 8%、28. 8%和40. 6%,气象因素使得APEC控制期SO_2、NO、NO_2、NO_x、CO、PM_(2.5)、PM_1和PM_(10)浓度分别降低1. 7%、-2. 8%、18. 7%、4. 5%、18. 6%、27. 5%、30. 6%和35. 6%.气象因素和控制措施共同作用使得APEC控制期北京空气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控制措施对SO_2和氮氧化物浓度的下降起主导作用,气象因素对CO浓度的下降起主导作用,气象因素和控制措施对颗粒物浓度降低的贡献相当.本研究还利用相对权重方法研究了气象因素对污染物浓度影响的贡献,结果表明影响不同污染物浓度的决定性气象因素不同.  相似文献   
78.
研制了1种简便、快速,适用于现场监测水中硫化物的测试管。在酸性和有Fe^3 条件下,硫化物与对氨基二甲基苯胺反应生成亚甲蓝,颜色的深浅与硫化物含量成正比,通过与标准色阶对照得出水样中硫化物的含量。进行了测试管稳定性和标准色标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在常温下测试管有效期为2a,标准色阶可使用5a。作了测试管法与分光光度法的对比测定,表明两种方法测定结果基本相同,相对误差在10%以内,满足了现场监测需要。  相似文献   
79.
珠江三角洲耕地土壤质量演化及其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代表性区域的调查研究,探讨了珠江三角洲耕地土壤质量演化的趋势及其形成机制.结果表明,与第二次土壤普查时期(1980)比较,珠江三角洲耕地土壤有机质全氮稳中有降,土壤速效氮(NO_3~--N)、速效磷含量显著增加,已达丰富水平,土壤速效钾含量有所增加、但仍偏低,土壤有效镁、硼、钼仍严重缺乏,部分土壤有效硅、锰缺乏;伴随大量水田改种蔬菜、水果等经济作物而产生的耕作制度变化、利用强度增加以及相应的化学氮、磷肥料过量投入、蔬菜地施用石灰等管理措施等,是导致珠江三角洲耕地土壤有机质下降和产生新的养分非均衡化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0.
基于GIS的乌梁素海水体富营养化状况的模糊模式识别   总被引:14,自引:7,他引:7  
利用基于MATLAB 7.0实现的模糊模式识别交叉迭代模型对2006年5—10月分布于乌梁素海各水体功能区的21个水质监测点的富营养化等级进行了模糊模式识别,并在GIS技术支持下,用Arcview的空间分析功能绘制富营养化等级识别结果、对富营养化状态影响权重最大的评价指标总氮(TN)含量和富营养化状态控制元素总磷(TP)含量对应的富营养化等级水体和地表水质等级水体的空间分布月变化Grid专题图.将富营养化状态变化及其分布区域与乌梁素海同期水质监测指标浓度变化及其分布区域进行对比分析及验证.结果表明,富营养化等级识别结果的时空分布与实际情况相符,能够比较准确地反映富营养化等级定量的时空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