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70篇
安全科学   34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19篇
综合类   141篇
基础理论   31篇
污染及防治   13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社会与环境   16篇
灾害及防治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1.
基于重庆市监测数据,运用协整与误差修正模型研究了输入变量平均温度、相对湿度、PM_(10)浓度、一氧化碳(CO)浓度、二氧化氮(NO2)浓度以及二氧化硫(SO_2)浓度对输出变量PM_(2.5)浓度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1)PM_(2.5)与空气中相对湿度、PM_(10)浓度和CO浓度呈正相关关系;2)当系统短期偏离长期均衡时,系统将以0.213的调节力度将非均衡状态拉回到均衡状态;3)建立的模型预测误差极小,并具有较强的泛化能力。  相似文献   
82.
为研究UV/US(Ultraviolet/Ultrasonic,紫外/超声)协同对水中隐孢子虫的灭活机制,采用UV灯(功率为14 W)与US发生器(频率为20 kHz,功率为150 W)组合装置协同灭活隐孢子虫,考察pH、温度、浊度和HA(腐殖酸)对UV/US协同灭活隐孢子虫的影响,并通过SEM(扫描电镜)、蛋白质试验和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对灭活机制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pH对UV/US杀灭隐孢子虫的影响不大,碱性条件下灭活率略高于中性和酸性条件;温度对灭活率有一定影响,5℃下灭活率较低,随温度的上升,灭活率逐渐提高,25℃下10 min灭活率可达99%以上;悬浮物抑制隐孢子虫的灭活,浊度为40 NTU时,UV/US作用25 min的灭活率仅为93.88%;HA对灭活的影响表现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ρ(HA)高于10 mg/L时,继续增大ρ(HA)对隐孢子虫灭活率影响不大.研究显示:UV/US协同作用对隐孢子虫的灭活机制主要是使其卵囊破裂,同时损伤了隐孢子虫胞内的DNA.   相似文献   
83.
长江口低氧区沉积物中磷的形态及其环境意义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磷是长江口外邻近海域潜在的限制性营养元素,沉积物中磷的转化与保存对于指示区域环境变化和物质循环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对长江口外低氧区和非低氧区柱状沉积物中磷和氧化还原敏感参数的分析,探讨了沉积物中磷的形态、分布及其环境意义.研究表明,Detr-P是沉积物中磷主要的赋存形态;其次是Org-P、Fe-P和Auth-P,Exch-P对总磷的贡献5%;磷的含量与分布受陆源输入和早期成岩作用的影响;活性磷组分在沉积-保存过程中发生了明显的形态转化,Auth-P主要来源于Fe-P和Org-P的转化.长江口低氧区沉积物中磷的保存与陆源输入和水体环境变化密切相关,磷的形态能够较好地反映区域环境变化.低氧区与非低氧区沉积物中活性磷的分布具有一定的差异性,突出表现在低氧区沉积物具有更高的C/P值.研究区域内DRP的释放通量为0.90~1.13μmol·(cm~2·a)~(-1);磷的埋藏效率高于70%,其中Detr-P的埋藏效率约为100%,Fe-P和Org-P分别为38%和26%.Auth-P是活性磷最主要的埋藏形态,大约51%的Auth-P来源于Fe-P和Org-P的转化.长江口低氧区磷的埋藏效率低于东海内陆架海域,低氧现象降低了磷的埋藏效率,并可能对富营养化等生态环境问题产生深远影响.陆源输入的变异显著影响长江口沉积物中磷的组成,流域磷的输入与河口初级生产和低氧等一起深刻影响着长江口磷的循环模式.  相似文献   
84.
高铵条件下绿狐尾藻的生理与氮磷吸收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了探讨水生植物绿狐尾藻(Myriophyllum aquaticum)在生态湿地系统对高铵态氮(NH_4~+-N)的耐受及氮(N)、磷(P)吸收能力,试验设置3个高NH_4~+水平(70、210、420 mg·L~(-1))的营养液,对绿狐尾藻培养21 d,研究高浓度NH_4~+对绿狐尾藻生理及N、P吸收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70 mg·L~(-1)高NH_4~+处理,绿狐尾藻生长健壮,培养21 d后,茎高和生物量分别达到40.56 cm和17.82 g·穴-1;与70 mg·L~(-1)高NH_4~+对照相比,210 mg·L~(-1)高NH_4~+处理下,绿狐尾藻丙二醛含量显著增加,但叶绿素和可溶性糖含量仍较高,说明其受到一定NH_4~+的胁迫,但不影响其正常生长,茎和生物量的生长速率与对照无显著差异.当NH_4~+水平达到420 mg·L~(-1)时,丙二醛含量增加了2倍,茎高和生物量生长速率仅为对照的27.4%和17.9%,植物受到严重胁迫,生长受阻甚至死亡.3种高NH_4~+处理下,绿狐尾藻总N和总P含量的变化范围为30.7~53.4 mg·g~(-1)和3.8~7.7mg·g~(-1),表现出对N、P超高的吸收能力.鉴于绿狐尾藻在高浓度NH_4~+-N中的高耐受性,及很强的N、P吸收能力,绿狐尾藻可作为高铵/氨废水生物处理中理想的湿地生物,将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5.
铬污染土壤稳定化处理对蚯蚓的毒性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浸出毒性测试是评价重金属污染土壤稳定化处理效果的主要方法,但该方法不能准确反映稳定化处理后土壤的生物毒性变化.本研究以多硫化钙(CPS)稳定化处理的电镀厂铬(Cr)污染土壤为对象,以赤子爱胜蚓为指示生物,研究评估土壤稳定化处理的生物毒性效应.结果表明,在Cr污染土壤中,随着CPS投加量的增加,蚯蚓的毒性效应逐渐减弱随后增强.高浓度Cr污染土壤经过CPS稳定化处理后仍然具有明显的生物毒性,CPS与土壤中Cr(VI)投加比(物质的量比,下同)为3时土壤浸出毒性虽满足浸出标准,但对蚯蚓的7 d致死效应高达100%,且暴毒期间出现肉眼可见的外部形态变化,回避率为83.3%,在暴毒第5 d时蚯蚓体内总Cr含量为20.9 mg·kg~(-1).CPS对蚯蚓具有较强的生物毒性作用,在不含Cr污染的对照组土壤中,CPS投加量与稳定化处理Cr污染土壤中稳定化药剂投加比为5相同时,蚯蚓的7 d急性毒性致死率为100%.蚯蚓的致死率和外部形态变化可快速直观地反映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生物毒性,可为土壤稳定化处理的安全性与生物毒性评估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6.
三维电极法处理废水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二维电极面体比小、电流效率低、能耗高等不足而制约了其降解废水的实际应用。三维电极相对于二维电极来说,具有面体比大、离子间距小、传质效果好等优势,因而在降解废水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介绍了三维电极的分类、制备方法和载体种类,并对三维电极电催化废水的研究进行了简单的综述。阐述了三维电极在处理废水中的电化学催化机理,同时对三维电极所面临的急需解决的问题和发展趋势作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87.
钟金魁  赵保卫  朱琨  马锋锋  冉婧媛 《环境化学》2011,30(10):1737-1742
采用振荡实验方法,比较研究了2种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riton X-100和Tween80)和2种阴离子表面活性剂(SDS和SDBS)对菲的最佳增溶振荡时间及其对菲的增溶能力,同时也比较分析了表面活性剂对菲的质量增溶比(WSR)与其亲水亲油平衡值(HLB)的关系.结果表明,Triton X-100、Tween 80、S...  相似文献   
88.
基于1995—2008年统计数据,从洲际和客源国两个层面入手,分析客源地进出口贸易总额和入境客流总量的关系,选取1995—2008年我国同各洲(国)的进出口贸易和入境客流量的案板数据,建立入境客流量和进出口贸易总额的统计方程,分析两者间的相互关系。同时,分析了贸易市场占有率和客源市场占有率的关系,选取1995—2008年对外贸易和入境旅游的相关数据,计算出各洲(国)贸易和客源的市场占有率,分析其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89.
塔玛亚历山大藻对文蛤呼吸和排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水温20℃下,设置(0、0.1、0.5、1.0、2.0、4.0) ×103/mL六个藻类浓度组,以静水方法研究了塔玛亚历山大藻对文蛤呼吸和排泄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塔玛亚历山大藻浓度为1.0 ×103/mL时,文蛤的耗氧率和排磷率最大,其最大值分别为2.76 ×10-3 /h和0.339 μmol/(g·h);其排氨率在藻浓度为0.5 ×103 /mL时达到最大值5.71 μmol/(g·h).耗氧率与排氨率的比值(O/N)显示在较低塔玛亚历山大藻浓度(≤0.5 ×103 /mL)时,文蛤由蛋白质和脂肪提供机体能量,较高藻浓度(≥1.0 ×103 /mL)时则由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提供机体代谢所需能量.  相似文献   
90.
不同物质对亚硝酸盐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亚硝化-厌氧氨氧化脱氮工艺的关键是实现亚硝酸盐的累积.实验采用SBR反应器,在实现亚硝酸盐稳定积累的基础上.考察了不同的碳源种类及离子对亚硝酸盐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进水COD不高于200mg·L-1(0磷酸盐>氯离子>C/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