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1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57篇
安全科学   7篇
废物处理   22篇
环保管理   51篇
综合类   123篇
基础理论   112篇
污染及防治   172篇
评价与监测   69篇
社会与环境   18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62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2年   5篇
  1979年   2篇
  1975年   3篇
  1974年   2篇
  1971年   4篇
  1966年   4篇
  1965年   5篇
  1964年   4篇
  1963年   5篇
  1961年   6篇
  1960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51.
552.
Mussels are good bioaccumulators of metals and have been used as indicators for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in this study on P. viridis from Pondicherry coast, metal content (aluminium, lead, cadmium, copper and zinc) were analysed in selected tissues and shell nacre for a period of one year. the metal content shows that digestive gland accumulates higher concentrations of metal ions followed by gill, mantle and shell. of the different components (digestive gland, gill, mantle and shell nacre) of the organism, only shell nacre exhibited a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 with ambient levels and therefore can be applied to temporal monitoring of metal contamination.  相似文献   
553.
根据IPCC的国家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编制指南,初步计算了中国动物废弃物源的甲烷排放量。20年间,中国动物废弃物源的甲烷排放量增加了75%,1990年的甲烷排放量为1.198Tg,占全球的10%左右。并提出发展沼气池、贮留池不仅能减少甲烷排放,而且能产生其它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54.
Pollutants that exist in anionic species are issues of concern in water treatment. Compared to cationic pollutants, the removal of anionic pollutants by adsorption is more difficult because most adsorbents carry predominantly negative charges in neutral and alkaline environments. In this study, a cross-linked chitosan derivative with quaternary ammonium and magnetic properties(QM-chitosan) was prepared and employed to remove chromium(VI) and phosphorus(V)(Cr(VI) and P(V)) from aqueous environments. The QM-chitosan was characterized by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metry(FT-IR),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TGA), energy dispersive X-ray(SEM-EDX) and zeta potential.Batch experiments show that QM-chitosan can effectively remove Cr(VI) and P(V), and the main mechanism was believed to be electrostatic interaction. A pseudosecond-order model was fitted to describe the kinetic processes of Cr(VI) and P(V) removal. The adsorption isotherms of both Cr(VI) and P(V) on the QM-chitosan were well fitted by the Langmuir isotherm equation. The saturated adsorption capacity of P(V)(2.783 mmol/g) was found to be higher than that of Cr(VI)(2.323 mmol/g), resulting from the size of the H2PO-4ions being smaller than that of the HCr O-4ions. However, the theoretical calculation and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QM-chitosan had a stronger affinity for Cr(VI) than P(V). The adsorption–desorption of the QM-chitosan was evaluated, and high regeneration rates were demonstrated.  相似文献   
555.
依据2013年白龙岗站点自动监测数据,对PM2.5污染特征及手工采集的PM2.5膜中水溶性阴离子进行分析,并结合实际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结果表明,PM2.5作为首要污染物,其分布具有季节性特征,冬季最高,夏季最低;灰霾日PM2.5、PM10、SO2和NO2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NO-3/SO2-4的比值表明宜昌市呈现工业污染和机动车尾气污染的复合污染特征。  相似文献   
556.
文章分析了成都区域管制中心内的雷达、微波通信站、遥控台和卫星地面站等典型电磁设施的电磁辐射污染源状况,用电磁辐射分析仪对拟建成都区域管制中心及机场等典型环境中的电磁辐射水平开展了监测与评价,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电磁辐射防护措施,为合理建设成都区域管制中心提供了辐射环境方面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57.
周昊  黄维秋  饶原刚 《环境工程》2011,29(5):84-87,91
针对加油站油品蒸发损耗及降耗工艺应用问题,提出新的油库与加油站"分散式油气回收工艺",建立了其经济模型,推导出系统的计算公式,并就某城市加油站分散式油气回收系统进行了具体的经济评价计算。并将计算结果同传统的加油站油气回收系统的经济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比较结果表明:分散式油气回收工艺较传统的加油站油气回收系统具有更好的经...  相似文献   
558.
559.
青鳉鱼在饮用水安全领域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其鱼鳍的活动状态可以反映水质的污染状况。但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传统的方法无法实时而有效地提取到这些特征。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了一种可以高效识别并测量青鳉鱼胸、尾鳍摆动频率和幅值的计算机视觉算法。其中,为了快速地提取到这2个细节,自动阈值分割、帧差法、背景差分法、重心法、图像卷积和骨架细化等耗时极短的图像处理方法被应用到这项研究当中。初步试验显示这种算法在应用过程中是高效而可行的。它可以被广泛地应用到水环境监测领域,如研究有毒物质对青鳉鱼行为特性的影响和评估水环境的危险程度。  相似文献   
560.
我国的土壤污染日益严重,由于污染物对土壤生物产生的毒性效应与其生物有效态含量相关,以污染物总量为指标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已无法满足当前土壤管理的需求,亟需开展以生物有效性为基础的土壤环境质量基准的研究工作。目前对土壤中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的研究较为深入,但是针对有机污染物的土壤生物有效性研究相对匮乏。本研究综述了有机污染物在土壤中的结构形态、吸附吸收和迁移转化,以及影响土壤中有机污染物生物有效性的关键因素。从我国有机污染物的污染现状、土壤类型分布情况,以及物种选择3个方面对基于生物有效性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基准的制定进行探讨,以期为我国根据国情制定适合本土特征的生态安全土壤质量标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