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1篇
  免费   75篇
  国内免费   120篇
安全科学   71篇
废物处理   8篇
环保管理   42篇
综合类   318篇
基础理论   56篇
污染及防治   10篇
评价与监测   31篇
社会与环境   28篇
灾害及防治   2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581.
煤炭开采活动对生态环境产生了强烈的破坏,同时也严重影响了矿区居民的身体健康乃至生命安全。笔者对由采煤引起的人体健康问题进行了尝试性的研究,提出了环境-健康脆弱性的定义,分析了其表现及成因。在此基础上,选取了14项评价指标和AHP评价方法对矿区居民环境-健康脆弱性进行了评价,为煤矿矿区居民的环境-健康脆弱性的深入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582.
为了识别农户能源消费结构影响因素,引导农村能源消费结构优化,基于陕南秦巴山区2020年调查数据,采用Tobit模型和Logit模型分析了收入多样性对该地区能源消费结构的影响,并根据农户生计策略的不同进行了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①农户能源消费结构中,商品能源占主导地位,生物质能源占重要地位,清洁能源消费则有待提高。②收入多样性对商品能源和清洁能源的消费有促进作用,对生物质能源的消费有抑制作用,且这一趋势在非农型农户家庭中更加明显。因此,政府可通过发展第二、三产业,完善并改进现有能源政策等方式实现陕南秦巴山区能源消费结构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583.
选取北京市环境电磁辐射自动监测站点2年多的数据,利用SPSS统计软件,对各站点数据进行了主要电磁辐射源、长期数据趋势、各站点时间代表性分析;并结合网格法监测数据,对自动站点空间代表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5个环境电磁辐射自动站周围主要电磁辐射源均为移动通信基站;其总体电磁辐射水平为0.69~0.97 V/m,低于北京市1 V/m的电磁辐射环境本底水平,且单站点连续12个月的监测数据可以描述该点位电磁辐射平均水平和变化趋势;经分析,连续5年全市网格法电磁辐射射频电场的监测数据总体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但单站点的电磁辐射水平不能代表所在行政区的电磁辐射总体水平。提出了电磁辐射自动监测网络建设建议。  相似文献   
584.
选取汽油车尾气中CO、HC、NO等3种气态污染物,以稳态工况法为基准,与车辆实际行驶时的遥感测试结果比对,从而制定相应的排放控制限值。建议遥感检测法对于CO、HC、NO的限值,2001年10月1日前注册登记的汽油车分别为3.0%、1000×10-6、3500×10-6,2001年10月1日起注册登记的汽油车分别为2.0%、500×10-6、2000×10-6。提出当机动车所有人对检测结果有异议时,可在规定期限内至指定机构按年检方法复检。  相似文献   
585.
以南京市为例,依托机动车环保监管数据库,根据国家机动车排放模型CVEM计算出黄标车主要污染物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及颗粒物的年排放量,并系统回顾了近年来为控制黄标车污染所采取的区域限行、淘汰奖补和治理改造等针对性管理措施,分析了政策实施的进展及成效,进一步明确了黄标车治理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586.
山东省环境监测转型发展实践与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山东省环境监测工作经过近40年的发展,取得历史性的突破,目前正处于继往开来、转型发展的关键阶段。按照国家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将工作重心转到环境监测业务和技术上来,实现各级监测站的成功转型,是环境监测系统深化改革、促进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在转型中成长,在转型中发展是体制机制改革的基点。文章从山东省环境监测的发展历程回顾和评价出发,提出了转型发展的定位、制度、技术体系、重点领域等方面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