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4篇
  免费   78篇
  国内免费   169篇
安全科学   65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18篇
综合类   374篇
基础理论   67篇
污染及防治   15篇
评价与监测   27篇
社会与环境   21篇
灾害及防治   18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棉铃虫灾害的长期性及性信息素的减灾控害作用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简要分析了我国棉铃虫灾害的长期性,并较全面地介绍了性信息素在减灾控害中的作用。这些作用可分为:帮助识别对象害虫、监测种群状态、迅速普及虫情信息、直接诱杀雄虫以及提前1周开展减灾行动等。直接诱杀雄虫后,引起雌雄比上升,雌蛾产卵量下降,孵化率降低,幼虫及为害量减少,其中幼虫量一般减少20%-50%。根据在新疆、山东等地的试用经验,作者在首次指出性信息帮助识别害虫和迅速普及虫情信息对减灾的关键作用,并讨论了性信息素的干扰交配和诱杀雌虫的可能作用,以及使用性信息素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2.
烟气脱硫脱氮技术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介绍了烟气中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脱除技术。目前二氧化硫的脱除技术有燃烧前脱硫、燃烧中脱硫和燃烧后脱硫三种。燃烧后脱硫技术又称为烟气脱硫技术。烟气脱硫技术有湿法、干法和半干法三种,其中湿法应用最为广泛。NOx的控制技术有选择性催化还原法、选择性非催化还原法、烟道气循环法、低NOx燃烧器法。其中,选择性催化还原法是应用最多、技术最成熟的一种烟气脱氮方式。此外,还有SO2和NOx的一体化脱除技术。  相似文献   
143.
2012年夏季长江口颗粒有机碳、氮分布特征及其来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邢建伟  线薇微  绳秀珍 《环境科学》2014,35(7):2520-2527
基于2012年8月对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区的调查资料,分析了长江口夏季颗粒有机碳(particulate organic carbon,POC)、颗粒氮(particulate nitrogen,PN)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并结合C/N摩尔比值和叶绿素a(chlorophyll a,Chl a)探讨了POC的主要来源及浮游植物的贡献.结果表明,2012年夏季长江口POC的质量浓度范围在0.68~34.80mg·L-1之间,均值为3.74 mg·L-1;PN的质量浓度范围为0.03~9.13 mg·L-1,均值0.57 mg·L-1,二者浓度均表现为底层高于表层.POC和PN平面分布相似,高值区均出现在口门附近和调查海区西南部,并向外海浓度迅速降低,整体呈现近岸高、远岸低的趋势,与总悬浮物(total suspended matter,TSM)的平面分布规律基本相同;POC与PN间呈极显著正相关,表明二者具有高度的同源性.POC、PN与TSM、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COD)间均呈现极显著线性正相关,而与盐度(salinity,S)和Chl a的相关关系较弱,表明POC和PN的分布受陆源输入的影响较大,浮游植物生产不是该水域颗粒有机碳、氮的主要来源.C/N摩尔比和POC/Chl a法分析表明夏季长江口POC主要为陆源,有机碎屑是POC的主要存在形式.定量估算结果表明,浮游植物生物量对夏季长江口表层POC的平均贡献率仅为2.54%,非生命POC占绝对优势地位.  相似文献   
144.
广州秋季不同功能区大气颗粒物中PAHs粒径分布   总被引:13,自引:8,他引:5  
利用MOUDITM级联分段式采样器采集了秋季广州市区(荔湾采样点和五山采样点)及郊区(新垦采样点)3个采样点的气溶胶样品并使用GC-MS分析了样品中13种多环芳烃的含量.发现3~4环的多环芳烃呈双峰分布,5~7环的多环芳烃呈单峰分布.广州市区和郊区的多环芳烃具有不同粒径分布模式;相对于城区,郊区的多环芳烃存在于更大的颗粒物中,这可能是气溶胶的陈化过程不同导致的.城区的多环芳烃可能主要受吸附作用控制,而郊区的多环芳烃则可能受多种机制控制,如吸附作用、吸收作用和多层吸附.诊断参数值在粒径1~2.5μm和0.1~0.56μm存在较大差异;从浓度上看新垦13种多环芳烃的总浓度为39ng/m3,五山为71~94ng/m3,荔湾为32~154 ng/m3;从组成上看广州市大气颗粒物种多环芳烃以5~7环为主.  相似文献   
145.
水体中微囊藻毒素-LR的间接竞争ELISA检测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盛建武  何苗  余少青  施汉昌  钱易 《环境科学》2006,27(6):1166-1170
在自制包被完全抗原浓度为5μg/mL、单克隆抗体工作稀释度为1∶3 000、酶标二抗鼠工作稀释度为1∶3 000、微囊藻毒素-LR浓度在0.001~30μg/L、显色底物为邻苯二胺,采用间接竞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水体中的微囊藻毒素-LR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与高效液相色谱的检测结果相关系数大于0.99,多次重复实验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0%,最低检测限能达到0.01μg/L,定量检测区间为0.01~3μg/L,该方法对[4-精氨酸]微囊藻毒素能特异性识别,对来自实际水样中的干扰有相当的耐受力.  相似文献   
146.
石油安全指标体系与综合评价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为科学评价我国石油安全的程度,从国内资源禀赋、国内生产能力、国际市场可得性和国家应急保障能力等4个方面,设计了石油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德尔菲法、主成分分析法,选取储采比、储量替代率、石油消费对外依存度、石油进口集中度、国际原油价格和国内石油储备水平等6个个指标,构成一个新的综合指标:石油安全度,用其对我国石油安全形势进行定量评价。将石油安全度的安全警戒划分为五级:I级1~0.8,基本安全;II级0.8~0.6,弱安全;III级0.6~0.4,不安全;Ⅳ级0.4~0.2,很不安全;V级0.2以下,严重不安全。1993-2004年,我国石油安全度为0.54~0.75,处于弱安全到不安全之间。  相似文献   
147.
远洋船员的机体功能状态与适航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将远洋航行船员的内在和外在环境作为人因失效根原因和关键环节进行分析研讨,指出其对船员机体功能造成的负面影响,而产生失效行为,造成船舶事故.基于马尔可夫链原理,建立远洋船员的机体功能状态在航行链中的变化过程矩阵.根据对中远集团部分远洋船员统计数据,建立机体状态初始向量,结合过程矩阵进行仿真,结果显示船员从第5个月时,开始出现再适应期(休船期).考虑到航运业具体特点,远洋船员的航行时间以4个月为益,不要超过6个月.从船员机体状态适航性的角度,根据船员的状态向量的转换结果,分析和预测船员的适航性,对船员进行合理配置能有效提高船舶的航行安全.  相似文献   
148.
金属矿井主扇反风技术分析及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立足于现有的计算流体力学方法,提出了对轴流式风机反风的数值仿真模拟。运用CFD软件Fluent对轴流式风机正反转都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选用K40-4-15型轴流风机作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了轴流式风机的反风性能以及叶片安装角、叶型拱度和转速对其反风量的影响。模拟结果为提高轴流式风机的反风量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9.
气相色谱法测定环境空气和废气中乙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蒸馏水吸收环境空气或工业废气中的乙酸,用5%PEG20M+0 5%H3PO4ChromosorbHP80目~100目、2m×2mm玻璃填充柱分离,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检测,样品直接进气相色谱仪测定。方法最低检出质量浓度为0 16mg/m3,相对标准差为2%~5%,加标回收率在85%~106%之间。方法操作简便、快速。  相似文献   
150.
对自制天然有机高分子絮凝剂DXSL-I实际应用和环境生物效应进行初步的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DXSL-I对高浓度油污水具有较高的处理效率;当油份浓度大于2000×10-6g/L时,只需要处理10h,处理效率就能达到60%以上,可用于高浓度油污水的快速预处理。通过生物实验可以明显的观察到,孔雀鱼的LD50约为416×10-6g/L,泥鳅的LD50约为870×10-6g/L,因而可以推定其具有相对较高的环境安全性;而且经过DXSL-I常规浓度处理的养殖用水对某些水产养殖生物的生长具有改善促进作用。表明,DXSL-I在水处理中具有较理想的实际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