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4篇
  免费   113篇
  国内免费   210篇
安全科学   147篇
废物处理   14篇
环保管理   45篇
综合类   560篇
基础理论   69篇
污染及防治   11篇
评价与监测   70篇
社会与环境   28篇
灾害及防治   2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58篇
  2020年   57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68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91.
基于2022年冬季三门湾海域20个定点站和2条走航测线的水温观测数据,分析了三门核电站冬季温排水的时空特征。受温排水影响,冬季观测海域表层水温通常为10 ℃~19 ℃。从垂向上看,位于排水口东侧的分层水温测站存在温度层化,表底温差平均值在大、小潮期间分别为0.16 ℃~1.21 ℃和0.51 ℃~2.37 ℃,小潮期间温度层化较强且持续时间较大潮期间长3~13 h;其余分层水温测站的水体总体呈混合均匀状态。涨急和涨憩时刻,温排水主要被限制在排水口外较小的区域,并向北经猫头水道进入蛇蟠水道;落急和落憩时刻,温排水则向南影响南部滩涂及其以东海域。以1 ℃温升为标准,涨潮时段温排水最远可影响到排水口西北约3 km处,落潮时段温排水最远可影响到排水口东南约5 km处。三门核电厂址以南各测站小潮期典型潮时水温通常比大潮期高0.5 ℃~5.0 ℃,说明三门核电站以南海域在小潮期受温排水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892.
海上风电场建设与运营对海洋生态空间影响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唐山乐亭菩提岛海上风电场为例,识别了海上风电场周边鸟类、海洋生物及其多样性、渔业资源等海洋生态空间受影响因子;根据影响海洋生态空间的主要要素及其受影响因子,开展了相关数据的现场调查与资料搜集;结合电磁环境、海洋生物等实测数据以及噪声、鸟类等搜集资料,评估了...  相似文献   
893.
移动监测法测量厦门春秋季近地面CO2的时空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燕丽  邢振雨  穆超  杜可 《环境科学》2014,35(5):1671-1679
移动监测对研究城市近地面空气污染物时空分布特征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野外移动监测车,利用二氧化碳测量仪、粉尘仪及小型气象站,在春秋季共选取14 d,沿厦门不同功能区,在每天不同时间段(09:00~12:00、13:00~16:00、22:00~01:00)进行了CO2与颗粒物(PM)浓度及气象参数的监测,并分析了春秋季不同时段下各功能区近地面CO2空间分布特征以及CO2与颗粒物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①监测期间,路线从北部的坂头水库背景区经郊区进入市中心最终在城市南部边缘沿海干道结束,CO2浓度的空间分布呈现中间市中心高沿市中心向两边边缘处降低的结构,不同功能区CO2空间分布存在差异,受城市交通,工业,人类活动等排放,地面植物/作物以及气象条件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交通繁忙区(仙岳路/厦禾路/嘉禾路,477.33μmol·mol-1±6.11μmol·mol-1)高于商业居民区(杏林/思北,454.95μmol·mol-1±5.45μmol·mol-1)高于自然风景区(文屏/环岛路/演武路,441.01μmol·mol-1±6.24μmol·mol-1)高于耕地(农田,436.79μmol·mol-1±1.87μmol·mol-1)高于山体林地(坂头水库,434.06μmol·mol-1±0.31μmol·mol-1);②监测期间春季平均CO2浓度为452.04μmol·mol-1±20.24μmol·mol-1,最大值出现在2013年4月12日的嘉禾路路段(市内交通繁忙区)为533.10μmol·mol-1,最小值出现在2013年4月10日的坂头水库路段(远离市区,受人为活动影响较小,水库周围有大量植被,可认为监测过程中的背景区域)为413.25μmol·mol-1.秋季平均CO2浓度为451.80μmol·mol-1±21.56μmol·mol-1,其中最大值出现在2012年11月19日的厦禾路路段(市内交通繁忙区)为526.45μmol·mol-1,最小值出现在2012年11月20日的坂头水库路段为415.01μmol·mol-1.这符合Idso等在1998年提出"城市CO2岛"的现象;③不同时间段CO2浓度表现出夜晚时段(22:00~01:00)高于上午时段(09:00~12:00)高于下午时段(13:00~16:00),阴天普遍高于晴天,且不同功能区CO2浓度在夜晚时段(22:00~01:00)和白天时段(09:00~12:00和13:00~16:00)的差异不同,春季的差异范围为-0.66~29.48μmol·mol-1,秋季的差异范围为-4.01~33.69μmol·mol-1;④市区CO2浓度与周围郊区存在差异,市区CO2浓度均高于郊区;⑤移动监测主要受道路车辆排放的影响,CO2浓度与PM2.5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73,P<0.01).  相似文献   
894.
如何将废旧线路板生物浸出液中离子态铜以高品位单质形式回收是实现生物浸出回收金属的关键环节.本研究采用电沉积法,考察了模拟废旧线路板生物浸出液在恒流条件下阴极材料、电流密度、初始pH和初始铜浓度对铜回收效率和能耗的影响.结果表明,比表面积越大的阴极材料(碳毡)对铜的回收效率越高,阳极室和阴极室铜回收效率分别为96.56%、99.25%,总能耗和单位产物能耗越小,分别为0.022 kW·h、15.71 kW·h·kg-1.随着电流密度的增大铜回收效率和能耗呈上升趋势,当电流密度为155.56 mA·cm-2,阳极室和阴极室铜回收效率均达最大,分别为98.51%、99.37%,总能耗和单位产物能耗达最高,分别为0.037 kW·h、24.34 kW·h·kg-1.初始铜离子浓度对铜回收效率有明显影响,初始铜离子浓度越高,铜离子浓度下降的越快,总能耗越高,单位产物能耗越小.而初始pH值对铜回收效率没有明显影响.在优选条件下,阴极材料为碳毡,电流密度为111.11 mA·cm-2,初始pH=2.0,初始铜浓度为10 g·L-1,阳极室和阴极室铜回收效率分别为96.75%、99.35%,总能耗和单位产物能耗分别为0.021 kW·h、14.61 kW·h·kg-1,沉积的铜在阴极材料表面呈束状分布且未检测到氧的存在.  相似文献   
895.
纳米磁性颗粒Fe3O4用于吸附水相中酸性红73及其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纳米磁性颗粒处理含酸性红73废水以利于进一步降低其色度.实验以酸洗废液制备的纳米磁粉Fe3O4作为吸附剂,并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吸附动力学及热力学的分析探讨其对酸性红73的表面吸附的吸附机理.结果表明:纳米磁粉Fe3O4对酸性红73的表面吸附符合假二级动力学方程,其反应活化能为49.05 kJ·mol-1.磁粉对酸性红73的吸附是快速的表面物理吸附,其表面吸附行为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式,是放热和熵减的自发过程.在温度T为303 K的条件下,20 min内的饱和吸附量能可达到40.1 mg·g-1.因此,用纳米磁粉Fe3O4吸附处理含偶氮染料废水,吸附平衡可在很短的时间内实现.  相似文献   
896.
本文主要结合北京市生活垃圾现状分析了实施垃圾产业化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并为产业化的实施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97.
生物炭作炭基肥缓释载体的能力与其理化性质密切相关,因此在制备炭基肥前有必要对不同原料和热解温度制备的生物炭的理化性质进行评价.以苹果枝条、棉秆和杜仲枝条为原料,通过生物质干馏设备在400、 500、 600和700℃热解温度下制备生物炭,并对生物炭的pH、比表面积及孔隙结构、表面官能团和矿物组成等理化性质进行表征和灰色关联度分析,结合生产成本评价生物炭用于炭基肥缓释载体的潜力.结果表明,3种原料制备的生物炭的产率均随热解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其中400℃制备的苹果枝条生物炭的产率最高(37.4%).所有生物炭的pH值均>10,表现出强碱性.在400~500℃热解温度范围内,苹果枝条、棉秆和杜仲枝条生物炭的比表面积和总孔容随温度的升高增大,最大比表面积分别为265.262 7、 107.449 1和316.185 4 m2·g-1;当热解温度>500℃时,比表面积和总孔容减小.FTIR和XRD图谱分析表明,所有生物炭具有丰富的芳香结构,其中苹果枝条和棉秆生物炭含有较多的矿物组分,杜仲枝条生物炭为非晶生物炭.灰色关联分析表明当热解温度为5...  相似文献   
898.
为明确土壤养分含量及化学计量比对多种限制性养分添加的响应,分析土壤中速效养分与全量养分相关关系,以及土壤全量和速效化学计量特征的指示作用,阐明养分添加对荒漠草原土壤养分动态平衡关系的影响.以宁夏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于2018年开始进行氮(N)和磷(P)养分添加控制试验,试验处理包括对照(CK)、N添加、P添加和NP共同添加这4个处理.结果表明:(1)养分添加第4年,土壤N含量显著增加;N添加显著增加土壤N∶P, P添加和NP共同添加显著增加土壤有机碳(SOC)含量.养分添加第3年和第4年,N添加显著提高土壤速效N∶P(AN∶AP);N添加和NP共同添加显著增加土壤铵态氮(NH+4-N)和硝态氮(NO-3-N)含量,而降低土壤速效C∶N(C∶AN);P添加和NP共同添加显著增加土壤全磷(TP)和速效磷(AP)含量,而降低土壤全量和速效N∶P、C∶P.(2)N添加和P添加对荒漠草原土壤NH+4-N、AP含量和土壤速效C∶N、AN∶AP的影响具有显著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899.
为了解中国农作物秸秆资源量近40年的变化趋势及当前的空间分布特征和主要利用方式,估算秸秆利用碳减排潜力,采用草谷比法对1981~2020年间全国农作物秸秆资源量进行了科学估算,分析了秸秆资源密度和人均资源量的时空分布特征,并估算了秸秆制备生物炭基肥的碳减排潜力.结果表明:(1) 1981~2020年我国农作物秸秆总量增长了4.39×108 t,且总体呈不断增长的趋势.(2) 2020年全国作物秸秆理论资源总量约7.72×108 t;水稻、小麦和玉米秸秆仍旧是主要的农作物秸秆种类,约占秸秆资源总量的84%.东北和华北地区秸秆资源量最丰富,东北地区人均资源占有量最高,约1.46 t;华北地区秸秆资源密度最高,达5.42 t·hm-2.(3)我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逐年提高,目前主要以肥料化和饲料化利用方式为主,约占所有秸秆利用方式的77.5%.(4) 2020年我国可收集农作物秸秆资源可制备成生物炭2.04×108 t,制备生物炭过程中可更新能源代替化石燃料可减少二氧化碳当量(CO2e  相似文献   
900.
使用电子电气缓蚀剂可以有效防止电接触部位的腐蚀和磨损,本文以接触电阻变化率为考核指标,考核电子电气缓蚀剂在不同使用温度、热老化时间和插拔次数下对印制电路板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试验、热老化试验和耐久性插拔试验的接触电阻变化率分别为3.04%、2.1%和0.9%,远低于MIL-PRF-81309F相关规定,因此电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