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67篇
  免费   1753篇
  国内免费   3241篇
安全科学   1669篇
废物处理   210篇
环保管理   865篇
综合类   7922篇
基础理论   1528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673篇
评价与监测   703篇
社会与环境   737篇
灾害及防治   553篇
  2024年   73篇
  2023年   269篇
  2022年   701篇
  2021年   721篇
  2020年   877篇
  2019年   585篇
  2018年   530篇
  2017年   610篇
  2016年   489篇
  2015年   646篇
  2014年   635篇
  2013年   822篇
  2012年   1002篇
  2011年   927篇
  2010年   867篇
  2009年   786篇
  2008年   802篇
  2007年   746篇
  2006年   719篇
  2005年   540篇
  2004年   394篇
  2003年   253篇
  2002年   251篇
  2001年   205篇
  2000年   171篇
  1999年   97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1年   2篇
  1959年   1篇
  193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以黄河流域生态环保投资为研究对象,统计并分析近年来全社会和中央财政投入情况,从时间、空间和领域3个维度分析变化趋势,发现存在投资总量不足、效益跨区域外部性、地方投入渠道受制约等问题。从政府、企业、社会和金融机构4个主体层次分别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保障黄河流域生态环保资金投入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92.
目的研究低密度碳/酚醛复合材料在不同地面加热实验测试响应的差异性,指导材料在实际应用环境下的高温响应分析。方法对低密度碳/酚醛复合材料开展了热流为400 kW/m~2的单侧石英灯辐射加热实验,利用热电偶测温系统测量试件在加热过程中不同位置的温度时间历程,并对试件的烧蚀形貌和微观结构进行观测。同时与热流为464k W/m~2的氧乙炔加热陶瓷板辐射加热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并且采用有限元方法对材料的传热传质多场耦合计算进行分析。结果对于石英灯辐射加热,在测量点升温到接近200℃时,温度响应拐点都依次出现。由于加热的辐射热源不同,在不同的辐射波段下,多孔材料吸收和发射的热量不同,短时间内氧乙炔加热陶瓷板辐射加热使材料内部升温速率比石英灯辐射加热实验的要快,但长时间加热时现象刚好相反。结论进行传热传质多场耦合计算材料高温响应时,合理确定材料宏观性能随温度的变化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3.
采用全球气候模式Nor ESM1-M产生的RCP2.6、RCP4.5、RCP6.0和RCP8.5气候变化情景数据和植物异戊二烯排放计算模型,模拟分析了未来气候变化对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异戊二烯排放速率的影响.结果显示,气候变化下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气温上升,年降水量和辐射强度波动较大,呈增加或下降趋势.毛竹异戊二烯平均日排放速率在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比基准情景下高约30μg·g~(-1)·d~(-1),在RCP8.5情景下比基准情景下高约48μg·g~(-1)·d~(-1);毛竹异戊二烯日排放速率在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与基准情景下的差异在1~90 d和301~365 d较小,在91~300 d差异较大;相比基准情景,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毛竹异戊二烯日排放速率在1~190 d(平均增加15%以上)和271~365 d(平均增加20%)增幅较大,在191~270 d增幅较小,在RCP8.5情景下增幅最大(平均增加17%).另外,毛竹异戊二烯年排放速率在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比基准情景下约高10000μg·g~(-1)·a~(-1)以上,在RCP8.5情景下比基准情景下约高13%.研究表明,未来气候变化将使毛竹异戊二烯排放速率增加.  相似文献   
94.
采样设计是土壤有机碳研究中面临的首要问题。论文对黄土高原不同地貌类型区农田土壤有机碳进行抽样样本代表性评价,对比分析了不同采样方法的样点布设效率,结果表明:1)高塬区合理采样布点方法应为网格布点法,采样点布设格网间隔4 km,网格布点法较随机布点法和联合单元布点法效率分别提高64.3%和31.8%;2)平原区合理采样布点方法应为网格布点法,采样点布设格网间隔2 km,网格布点较随机布点和联合单元布点效率分别提高64.8%和128.8%;3)丘陵区合理采样布点方法应为联合单元布点法,样点布设密度为1个/1 314 hm2,联合单元布点较随机布点和网格布点效率分别提高205.8%和294.2%。  相似文献   
95.
在石英砂充填的二维砂箱中开展表面活性剂(Tween 80)冲洗四氯乙烯(PCE)的修复实验,基于图像分析技术监测不同污染源区结构条件下NAPL相的去除过程.由于实验条件限制,实验中缺乏溶解相浓度数据.为此进一步基于UTCHEM数值模拟方法来理解NAPL相和溶解态之间的质量传输过程,并探讨表面活性剂浓度、注入速率等因素对修复效率的影响.综合砂箱实验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介质均质和非均质条件下会形成不同类型DNAPL污染源区结构,表现为离散状PCE与池状PCE体积比(GTP)差异.由于离散状污染物与表面活性剂的接触面积更大,更易被优先去除;初始GTP值越高,污染物的修复速率和修复效率也越高.增大表面活性剂浓度或提高表面活性剂的注入速率,虽然能提高DNAPL的修复速率,但会明显降低表面活性剂的修复效率,实验过程中修复效率降幅可达93%.线性驱动溶解模型可以有效地模拟表面活性剂修复DNAPLs过程,基于数值模拟方法选择合适的表面活性剂配比可有效的节省实际污染场址修复经费和时间成本.  相似文献   
96.
97.
通过温室盆栽试验,研究构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生长对重金属污染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构树修复污染土壤中酶活性和微生物多样性明显提高.经270d培养后,构树生长土壤中蔗糖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与种植土壤相比分别显著(P<0.05)提高3.12倍和2.29倍;土壤脱氢酶与有效态As、Cd、Pb、Zn和Cu含量,蔗糖酶与有效态Cd含量,以及磷酸酶与有效态Cd和Cu含量之间呈显著负相关(P<0.05).根据16S和18S rDNA PCR-DGGE分析表明,构树修复可提高污染土壤中细菌和丛枝菌根真菌多样性.上述结果表明,构树修复可有效改善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环境质量.然而,污染土壤中重金属有效态含量下降不明显,必须辅助物理和化学措施来强化构树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生态修复潜力.  相似文献   
98.
为了评价互花米草入侵对长江河口湿地土壤碳动态的影响,利用配对的试验设计在长江口崇明东滩湿地的高潮滩和低潮滩各设置1条入侵种互花米草与土著种的配对样线.结果表明,与土著植物相比,互花米草入侵显著增加了长江口湿地的植物碳库、土壤微生物碳、土壤总碳库和有机碳库,而对占土壤总碳库60%以上的无机碳库无显著影响,意味着互花米草入侵导致的土壤总碳库改变主要是通过增加土壤有机碳库来实现的.高潮滩互花米草和芦苇群落的年均土壤呼吸强度分别为(210.02±4.90),(157.79±6.39)mg/(m2·h);低潮滩互花米草和海三棱藨草群落年均土壤CO2排放速率分别为(157.41±5.27),(110.90±5.16)mg/(m2·h),表明互花米草入侵显著增加长江口湿地的土壤呼吸.上述结果意味着互花米草入侵同时增加土壤碳输入和碳输出,但入侵也显著增加了土壤碳库表明入侵增加的土壤碳输入显著高于增加的土壤碳输出.本研究表明互花米草入侵可能会增强了长江河口湿地的土壤碳汇强度和固碳能力.但仍然需要长期系统的监测研究,以便全面定量评估互花米草入侵我国滨海湿地的综合生态影响.  相似文献   
99.
Reclamation of domestic wastewater for agricultural irrigation is viewed as a sustainable option to create an alternative water source and address water scarcity. Free-living amoebae(FLA), which are amphizoic protozoa, are widely distributed in various environmental sources. The FLA could cause considerable environmental and health risks. However, little information is available on the risk of these protozoa. In this study, we evaluated the feasibility using rural domestic wastewater for agricultural irrigation, and analyzed dynamic changes of the microbial community structure and FLA populations in raw and treated wastewater, as well as the phyllosphere and rhizosphere of lettuce production sites that were irrigated with different water sources. The bacterial community dynamics were analyzed by terminal 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T-RFLP). The bacterial community structures in the influent were similar to that in the effluent, while in some cases relative abundances varied significantly. The populations of Acanthamoeba spp. and Hartmannella vermiformis in the anaerobically treated wastewater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in the raw wastewater. The vegetables could harbor diverse amoebae, and the abundances of Acanthamoeba spp. and H. vermiformis in the rhizosphere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in the phyllosphere. Accordingly, our studies show insight into the distribution and dissemination of amoebae in wastewater treatment and irrigation practices.  相似文献   
100.
目的解决反舰导弹命中精度受试验航区及靶场试验环境等客观条件制约,难以通过飞行试验得到客观全面评估的问题。方法在对影响反舰导弹命中精度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实际环境条件下的飞行试验数据,构建基于偏最小二乘回归的命中精度模型,实现对反舰导弹各种使用环境条件命中精度的定量评估。结果在构建基于偏最小二乘回归的命中精度模型后,可以实现对90°发射扇面角、20 m/s侧风以及300 km最大射程等实际试验无法考核的边界使用环境条件下反舰导弹的命中精度进行定量评估。结论通过实例分析表明了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可以实现有小样本条件下对反舰导弹命中精度的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