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3篇
安全科学   2篇
环保管理   6篇
综合类   49篇
基础理论   30篇
污染及防治   14篇
评价与监测   7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自上个世纪70年代发现饮用水消毒副产物(Disinfection byproducts,DBPs)三卤甲烷(THMs)以来,已有近600种DB-Ps被发现和鉴定.最新的研究发现,一些新检出的DBPs如二甲基亚硝胺、卤代硝基甲烷较常规的DBPs三卤甲烷、卤代酸等具有更大的细胞毒性及基因毒性,开展对未知DBPs的研究对于保障人类的饮水安全有着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2.
刘青  陈成  陈泓哲  杨绍贵  何欢  孙成 《环境科学》2013,34(7):2670-2676
为研究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在紫外光(UV)-H2O2体系下的光降解机制,利用质谱仪鉴定了目标化合物的降解产物,并借此推测其可能的降解途径.结果表明,在UV-H2O2的体系中,10 mg.L-1的DMP在90 min内的降解率达到92.3%,溶液pH值由初始的6.50降至4.98.通过GC/MS、LC/MS分析,DMP在UV-H2O2降解过程中的产物有六类,并且推断出DMP的两条侧链同时发生水解作用,生成的邻苯二甲酸可以异构为更加稳定的对苯二甲酸.此外,DMP还可以发生苯环取代、侧链缩合成环等反应,最后,在.OH的作用下,DMP及其芳香族中间产物发生开环反应,苯环被破坏,生成多种小分子有机酸,并进一步矿化为CO2和水.  相似文献   
103.
苏州吴中区农田土壤中持久性有毒污染物调查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研究了江苏省苏州吴中区农田土壤中持久性有毒污染物(PTS),包括六六六(HCHs)、滴滴涕(DDTs)、多氯联苯(PCBs)和多环芳烃(PAHs)的现状。土壤样品用微波萃取后分别用GC、GC/MS和HPLC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HCHs、DDTs、PCBs和PAHs的浓度分别在<0.10μg/kg~916μg/kg、<0.10μg/kg~113μg/kg、5.53μg/kg~22.4μg/kg和3.40μg/kg~36.6μg/kg。HCHs和DDTs的含量与23年前比,已有显著降低;PCBs和PAHs的毒性效应评估处于低水平。β-HCH、PCB28以及4环、5环和6环的PAHs检出率较高,4环和5环的PAHs含量之间还具有较好的相关性。总体而言,吴中区农田土壤中的上述污染物含量较低,但具有较长农耕历史的地区污染情况仍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04.
铜对两种农药在砂土上吸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考察了铜与有机农药在土壤中吸附行为的交互作用,以阿特拉津(Atrazine,AT)、氰戊菊酯(Fenvalerate,Fen)为研究对象,进行批量平衡吸附实验。实验结果表明,AT的吸附符合线性吸附等温线,氰戊菊酯在土壤上的吸附变异性较大,可能原因是菊酯农药存在一定程度的降解。铜离子的存在使AT的吸附常数Koc由262.3减小为55.22L/kg,AT在土壤上的吸附量减小。氰戊菊酯吸附常数Koc为282.9(L/kg),铜离子与氰戊菊酯共存时,氰戊菊酯吸附Koc值增加为440.1L/kg,实验Cu2+浓度范围内,吸附量明显增加。两种农药土壤吸附实验结果不同,这种差异性可能是由于两种农药具有不同的水溶性和辛醇-水分配系数(Kow)值,铜与AT可能形成可溶性络合物从而减小其吸附。铜与氰戊菊酯可能形成不溶性络合物而使溶剂萃取率降低。  相似文献   
105.
郝静  孙成  郭兴宇  王卫  刘方田  党海燕 《环境科学》2018,39(4):1455-1465
近年来我国京津冀地区霾污染日趋严重,为揭示该地区PM2.5时空变化特征,以京津冀内陆平原为研究区,以MODIS AOD数据作为主要预测因子,采用混合效应模型建立研究区2013~2014年AOD-PM2.5逐日变化的关系模型.利用十折交叉验证法对模型拟合进行验证.结果表明,采用混合效应模型对AOD-PM2.5进行时间上的校准能够提高二者间的相关性,模型拟合的PM2.5质量浓度与地面实测值间的R2为0.78,经过交叉验证后R2为0.70,RMSE、RPE分别为20.80 μg·m-3、28.76%.针对研究区冬季AOD有效值非随机性缺失带来的采样偏差,用校正因子对模型预测的2013~2014年间PM2.5平均浓度进行校正,结果表明研究区内PM2.5平均浓度均高于75 μg·m-3,南部和西部地区的PM2.5浓度相对较高,北部和东部地区PM2.5浓度相对较低,呈现出"南高北低、西高东低"的分布趋势.研究结果表明混合效应模型能够适用于近地面PM2.5监测,也为该区域大气颗粒物污染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6.
利用改装的家用微波炉和自制的无电极灯(EDL)试验了5种酚在水溶液中的微波辅助光催化降解效果.结果表明,反应30 min,微波辅助光催化作用(MW/EDL/TiO2)能去除80%以上的苯酚、间硝基苯酚、对氯苯酚和对甲酚,相应溶液的总有机碳(TOC)均减少70%以上,2-萘酚的去除率为59%,溶液TOC减少54%;微波(MW或MW/TiO2)作用对酚的去除率有一定贡献;对上述5种酚的微波辅助光催化反应动力学进行了初步研究,发现均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107.
长江江苏段有毒有机污染物的残留特征及来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江是江苏省重要的饮用水源地,同时也是污水废水的受纳场所,大量污染物排入水体,尤其是工业废水中含有大量有毒有机污染物,对健康和生态具有潜在危害.因此,有必要对长江水体展开有毒有机污染物的调查,了解这些污染物在长江中的污染水平、分布特征和来源.  相似文献   
108.
四环素在石墨上的吸附行为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考察了石墨和四环素的相关性质,并通过静态吸附实验探讨了四环素在石墨表面的吸附行为及其机理。结果表明,四环素在石墨表面的吸附量、四环素的K_(ow)值以及四环素(+,-,0)的形态分布在pH尺度上的变化趋势表现出较高的相似性。据此推断四环素主要通过疏水力作用吸附于石墨表面,该作用力最大值出现在pH=5~6之间,而其他pH条件下,该作用力会随吸附剂、吸附质间静电斥力的增强和四环素自身溶解度的增加而被削弱。  相似文献   
109.
110.
U PLC- ESI- MS/MS法同时测定水中7种抗生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二级质谱联用技术同时测定水中7种抗生素,优化了试验条件.磺胺甲恶唑、诺氟沙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四环素在1.00 ng/L~1000 ng/L范围内线性良好,定量下限为1 ng/L,土霉素、金霉素在10.0 ng/L-2 000 ng/L范围内线性良好,定量下限为10 ng/L,去离子水和地表水样加标回收率为72.1%-112%,RSD为0.6%~9.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