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30篇
安全科学   27篇
废物处理   5篇
环保管理   15篇
综合类   109篇
基础理论   11篇
污染及防治   14篇
评价与监测   16篇
社会与环境   12篇
灾害及防治   2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5 毫秒
101.
研究了采用便携式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法测定气体中的总烃浓度时,氧气浓度对测定结果的影响,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总烃的测定结果进行了校准。当总烃的实际浓度不低于9 mg/m3时,氧气的干扰较小(相对标准偏差≤2%)。在试验的所有总烃实际浓度下(1~200 mg/m3),当氧气浓度为1%~7%时,也无需考虑氧气干扰的影响(相对标准偏差≤2%)。当总烃的实际浓度低于9 mg/m3且氧气浓度为9%~21%时,需依据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原理并采用模型对测得的总烃浓度进行校准。线性回归方程分析结果显示,模型拟合情况良好(R2=0.999),可以用来修正测试结果,从而得到更加准确的总烃实际浓度。  相似文献   
102.
103.
本文分析了目前湖泊河道污染现状,提出了湖泊河道生态修复技术应用的原则、机理和相关管理措施,旨在为现实的生态修复工程提供一些建议,推动湖泊河道生态修复技术的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04.
地震给世界各国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灾害,土木工程结构振动控制是工程结构抗震领域的新课题,对有效减轻地震灾害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土木工程结构振动控制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主要包括土木工程结构振动控制中主动控制、被动控制、混合控制和智能控制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着重阐述了这四类振动控制方法的最新科研成果,并对比分析了它们之间的优缺点,最后对土木工程结构振动控制理论的发展前景与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以为今后的研究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105.
文章以TiO2、ZSM-5和SSZ-39为载体制备了Cu基脱硝催化剂,采用XRD、N2-吸附脱附、H2-TPR、XPS、NH3-TPD、NH3-DRIFTS等表征手段分析催化剂的物理化学性质,通过固定床微型反应器对比3种催化剂的脱硝活性,并考察了Cu/SSZ-39催化剂的抗SO2、H2O性能。结果表明:Cu/TiO2催化剂的比表面积低、活性组分含量少、Oα/(Oα+Oβ)比率低、酸量和酸强低,导致该催化剂的脱硝活性较差。以分子筛为载体所制备的催化剂(Cu/ZSM-5和Cu/SSZ-39),体现了更好的脱硝活性。其中,Cu/SSZ-39催化剂的还原性能和酸量相对较高,催化剂的脱硝活性优于Cu/ZSM-5催化剂。此外,Cu/SSZ-39催化剂还体现了较好的稳定性,在含SO2、H2O气氛下,连续运行60 h,脱...  相似文献   
106.
采用复合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HSBBR)处理高盐废水,实现了同步短程硝化反硝化脱氮。考察了运行模式对同步短程硝化反硝化系统COD去除和脱氮性能的影响,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微生物群落的变化。结果表明:当反应器以缺氧/好氧交替模式运行时(缺氧/好氧时间比为2.0 h/4.5 h),NH3-N、总无机氮(TIN)和COD去除率分别为95.00%、84.83%和86.72%,出水中含有NO2--N和NO3--N。以完全好氧模式运行时(缺氧/好氧时间比为0.0/6.5 h),NH3-N去除率达到100.00%,TIN和COD去除率分别为85.94%和89.46%,出水中只含有NO2--N。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在门水平上,2种模式下生物膜和悬浮污泥中的优势菌均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Nitrosomonas是本研究检测出的唯一氨氧化菌(AOB)属,当反应器由缺氧/好氧交替模式转换为完全好氧模式时,悬浮污泥和生物膜中Nitrosomonas的相对丰度均增加;悬浮污泥和生物膜中优势反硝化菌属相似,包括Candidatus_Competibacter、Paracoccus、Thauera和Denitratisoma,在完全好氧模式下,悬浮污泥和生物膜中Candidatus_Competibacter和Thauera的相对丰度较低,而Paracoccus和Denitratisoma的相对丰度较高。多种反硝化菌与氨氧化菌的共同作用,使反应器能够实现高效同步短程硝化反硝化脱氮。  相似文献   
107.
采用序批式活性污泥反应器(ASBR),通过调整进水C/N和S/N,在活性污泥体系中探究电子受体有限的条件下,不同电子供体(有机物或者S2-)对反硝化和硝酸盐氮异化还原成铵(DNRA)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较高的C/N进水条件,有利于反硝化过程的进行;而较高的S/N进水条件,更有利于DNRA过程的发生;DNRA过程的特征产物NH4+-N,在C/N/S=2:2:3、2:2:4条件下的出水中较明显,其中C/N/S=2:2:4条件下,NH4+-N浓度达到最高为10.65mg/L.说明在电子受体有限时,过量的电子供体可促使反硝化向DNRA过程转变.采用16SrRNA分子生物学技术对不同C/N/S下的微生物菌群结构进行分析,发现与氮还原相关的Proteobacteria、Anaerolineae、Bacteroidia、Actinobacteria等菌群丰度较高,且Actinobacteria菌与DNRA过程相关.不同电子供体环境下氮转移途径的研究可为污水处理过程中碳,氮,硫的同步去除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08.
于2018年12月18日至2019年1月22日在天津和青岛进行PM2.5样品采集,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测定PM2.5中18种元素(Na、Mg、Al、K、Ca、V、Cr、Mn、Fe、Ni、Cu、Zn、As、Se、Mo、Cd、Ba和Pb)浓度,运用富集因子法讨论了元素的富集程度,并评估了重金属的生态风险和健康风险.结果表明,采样期间天津和青岛ρ(PM2.5)平均值分别为(93.6±53.5)μg·m-3和(85.5±60.3)μg·m-3;Zn是PM2.5中最主要的微量元素;富集因子结果表明,Se、Cd、Zn、Pb、Mo、Cu和As元素富集程度高,污染严重,主要受人为活动的影响.在天津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大小依次为:Cd>Mo>Se>Pb>As>Cu>Zn>Ni>Cr>V,在青岛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大小依次为:Cd>Se>Mo>As>Pb>Zn>Cu>Ni>Cr>V,Cd元素的贡献最大,对天津和青岛生态风险的贡献率分别为67%和86%,属于极高的风险等级.健康风险评价显示,手口摄入是引起非致癌风险和致癌风险的主要暴露途径,且儿童非致癌风险和致癌风险均高于成人,天津和青岛的重金属对儿童的综合非致癌风险(HI)值分别为5.38和5.40,对成人的HI值分别为1.04和1.02,均高于1,说明成人和儿童均存在明显的非致癌风险,且以As和Pb的非致癌风险最大.重金属致癌风险(CR)值大小依次为:As>Cr>Pb,其中As在天津和青岛的儿童中存在致癌风险,Cr和Pb存在潜在致癌风险.  相似文献   
109.
黄河湿地包头段不同地被类型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究黄河湿地包头段——南海湿地不同地被类型土壤有机碳组分空间分布特征及碳库稳定性,了解南海湿地土壤有机碳分布情况,为南海湿地土地管理和生态系统保护提供理论依据。以裸地为参照,选取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旱柳(Salix matsudana)、玉米(Zea mays)和向日葵(Helianthus annuus)4种典型地被类型,采集0~10、10~20、20~30、30~40、40~50、50~60 cm共6个层次土壤,测定土壤活性有机碳及其占总有机碳的比例,分析不同地被类型碳库稳定性差异;采用Arc GIS 10.2软件绘制空间插值制图分析有机碳组分含量水平差异。结果表明,在垂直方向,有机碳组分含量均呈现随土壤深度增加而降低的趋势,裸地、玉米、向日葵、旱柳、芦苇总有机碳质量分数垂直变化范围分别为4.25~6.67、5.86~10.26、5.86~11.58、5.31~14.60、6.57~16.71 g?kg~(-1),活性有机碳质量分数垂直变化范围分别为1.22~2.47、2.02~5.32、2.10~6.08、1.97~6.12、1.52~6.17 g?kg~(-1),各分层总有机碳和活性有机碳含量变异系数均在10%~100%之间,属中等变异,南海湿地碳库稳定性不高。在水平方向,土壤总有机碳含量表现为芦苇旱柳向日葵玉米裸地,活性有机碳占总有机碳含量的比例分别为:裸地28.73%~37%,平均值为32.06%;玉米34.53%~51.85%,平均值为42.41%;向日葵35.86%~52.5%,平均值为43.26%;旱柳31.22%~41.92%,平均值为35.08%;芦苇23.14%~36.91%,平均值为28.08%,表现为向日葵玉米旱柳裸地芦苇,向日葵和玉米平均值最高,碳库稳定性最低,芦苇碳库稳定性最高。可以认为,南海湿地土壤有机碳属稳定碳库,但稳定性不高;土壤有机碳稳定性表现为向日葵玉米旱柳裸地芦苇;人类活动对天然湿地进行开发利用之后,其碳库稳定性下降。  相似文献   
110.
拟力法是一种高效的结构非线性分析方法,当结构进入非线性状态时,拟力法仅需对一个代表局部塑性且规模较小的矩阵进行迭代运算,从而避免了传统方法对规模较大的整体刚度矩阵的分解运算。拟力法在处理负刚度问题时,结构的非线性特征由局部塑性矩阵集中体现。研究了负刚度条件下拟力法中局部塑性矩阵的正负定特性及条件数与最小特征值等数值特征,得到了第二刚度系数对矩阵数值特征的影响规律,并与传统方法中整体刚度矩阵的相应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结构进入负刚度状态时,拟力法中局部塑性矩阵将表现为非正定性,且相比于整体刚度矩阵,数值模拟表明其具有条件数少、数值精度高的特征。最后通过数值算例验证了拟力法在计算负刚度问题的优势与计算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