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9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38篇
安全科学   33篇
废物处理   5篇
环保管理   16篇
综合类   117篇
基础理论   21篇
污染及防治   19篇
评价与监测   12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灾害及防治   2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41.
为认识我国安全科学与工程硕博学位论文(简称安全学位论文)的研究主题分布、主题演化和研究方法,从CNKI中国硕博论文数据库中,检索获取5 756篇安全学位论文,使用关键词词频分析和共词分析的方法提取和分析学位论文的主题分布、主题演化和研究方法。结果表明:安全学位论文的热点关键词集中在数值模拟、安全评价、层次分析法、以及指标体系等方面;关键词聚类将学位论文主题划分为安全评价与管理、火灾与爆炸、瓦斯安全以及煤自燃4个方面;4个时间阶段的安全学位论文主题演化相对稳定,并集中在以安全评价为代表的安全软科学领域和以数值模拟为代表的工程技术领域;安全学位论文研究方法主要为数值模拟、层次分析、模糊综合评价以及BP神经网络等分析方法,涉及模拟、仿真,预测以及评价、决策3个方面。  相似文献   
242.
将废RK-05甲醇合成催化剂经过煅烧、浸取、精制等工序回收其中的铜和锌。经正交实验得到煅烧废催化剂的最优工艺参数为:废催化剂筛目100目,煅烧温度950℃,煅烧时间60 min。最佳浸取工艺条件为:废催化剂加入量约4 g/L,浸取温度75℃,浸取剂用量与理论用量体积比2.0~3.0,浸取剂浓度4.0 mol/L,浸取时间10min。精制工序制备CuO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锌粒与滤渣质量比为1.00,反应时间3 h,煅烧温度450℃,煅烧时间4 h。制备ZnO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煅烧温度800℃,煅烧时间60 min。回收的产品CuO纯度为99.1%,满足GB/T674—2003《化学试剂粉状氧化铜》中优级品的标准。回收的产品ZnO纯度为99.6%,满足GB/T3185—1992《氧化锌(间接法)》中一级品的标准。  相似文献   
243.
采用化学方法,研究了以巯基甲壳质制备巯基酯化壳聚糖的最佳合成方案。研究表明,巯基甲壳质的脱乙酰条件(包括时间、温度、氢氧化钠浓度)影响其产物巯基酯化壳聚糖对重金属镉离子的吸附效果。当脱乙酰时间为2h,温度为160℃,氢氧化钠浓度为20%时,20mg的合成产物对30mLCd2+浓度为20mg/L水样的去除率最高,达到85.46%,其对镉离子的吸附量达到28.5mg/g。通过对产物进行红外分析发现,巯基甲壳质中出现脂基特征峰值,脱乙酰后脂基并没有消失,证明最后的产物为巯基酯化壳聚糖。  相似文献   
244.
高星  李平  吴锦华 《环境工程学报》2014,8(6):2376-2380
采用"混凝-电解氧化-完全混合式活性污泥法(CSTR)"组合工艺深度处理垃圾渗滤液生物处理出水。探索了工艺的组合及各种工艺操作条件对垃圾渗滤液深度处理效果的影响,并对其影响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以PAC为混凝剂时,在pH和药剂(有效成分)投加量分别为6.0和600 mg/L条件下,渗滤液COD去除率达到50%,有效降低了难溶惰性COD含量,缩短了后续电化学处置时间。混凝工艺后,采用电化学工艺处理,在最优工艺条件下:pH为6.0、电流I为1.2 A(电流密度为18.18 mA/cm2)、Cl-投加量为1 000 mg/L、极板距离为2 cm,电解30 min渗滤液COD去除率达到36%,同时,难降解有毒物含量明显降低,渗滤液可生化性TbOD/COD由10%提升至最大值64%。最后采用CSTR处理渗滤液电解出水,系统出水COD、氨氮和色度分别为100~150 mg/L、7~13 mg/L和25倍,为反渗透(RO)工序提供了良好的水质条件。  相似文献   
245.
采用化学方法,研究了以巯基甲壳质制备巯基酯化壳聚糖的最佳合成方案。研究表明,巯基甲壳质的脱乙酰条件(包括时间、温度、氢氧化钠浓度)影响其产物巯基酯化壳聚糖对重金属镉离子的吸附效果。当脱乙酰时间为2 h,温度为160℃,氢氧化钠浓度为20%时,20 mg的合成产物对30 mL Cd2+浓度为20 mg/L水样的去除率最高,达到85.46%,其对镉离子的吸附量达到28.5 mg/g。通过对产物进行红外分析发现,巯基甲壳质中出现脂基特征峰值,脱乙酰后脂基并没有消失,证明最后的产物为巯基酯化壳聚糖。  相似文献   
246.
广西城镇污泥掺烧利用组分特性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广西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进行元素分析、组分分析、工业分析和热重分析,探讨污泥掺烧应用特性,为广西的污泥资源化利用提供数据。结果表明,污泥的元素组成与煤差别较大,如污泥中的氮元素含量为4.627%,高于煤的1.628%;污泥焚烧灰含有高达15%的Si O2;污泥的挥发分为34.6377%比煤的25.089%略高;污泥的焚烧可分为3个阶段,分别为水分析出阶段(室温~160℃)、挥发分析出燃烧阶段(160~500℃)、固定碳及剩余可燃物燃烧阶段(510~950℃),升温速率升高,挥发分析出阶段提前了约50℃,粒径对析出温度影响不大,但粒径小更利于干污泥燃烧。因此,广西污泥是一种低热值,燃烧剧烈的燃料,可以用于掺烧,焚烧灰分具有较高的建材价值。  相似文献   
247.
采用序批式气升环流反应器(SAR)处理硝基苯废水,研究了硝基苯浓度和COD/N对处理过程的影响,分析了缺氧段COD和硝基苯降解动力学。结果表明,硝基苯在缺氧段被还原为苯胺,而苯胺在好氧段得到快速降解。硝基苯与基质(葡萄糖-COD)最佳质量比为1∶35~1∶25,该条件下反应器对硝基苯和COD去除率分别可达99%~100%和92%~94%。由于受传质限制,进水需要维持106 mg/L的氨氮(葡萄糖-COD/N比值为100∶10)以满足缺氧段微生物对氨氮的营养需要。缺氧段COD的降解符合二级动力学,反应速率常数k2为2.7×10-4L·mg/h;硝基苯的降解符合一级动力学,反应速率常数k1为0.14 h-1。研究表明,序批式气升环流反应器可作为一种简单而有效的反应器用于处理硝基苯废水。  相似文献   
248.
通过间歇式实验,考察了地下水中常见硬度离子Ca2+、Mg2+及HCO3-的独立作用和联合作用对零价铁还原对氯硝基苯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Ca2+、Mg2+对零价铁还原对氯硝基苯反应的促进作用不明显。HCO3-浓度为0~100mg/L时可显著提高零价铁还原对氯硝基苯的速率,反应2 h后对氯硝基苯转化率由44.1%升至84...  相似文献   
249.
O3/H2O2降解阿特拉津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O3/H2O2氧化去除水中内分泌干扰物阿特拉津,考察了反应条件及水质对去除的影响,并对反应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阿特拉津初始浓度2 mg/L,投量为7.5 mg/L的O3单独氧化去除率为27.2%;相同O3投量下,控制H2O2/O3摩尔比为0.75,5 min阿特拉津的去除率最高可达96.5%;pH值为7.5~8.5,温度在25~40℃的范围内,都维持了较高的去除率,表明H2O2/O3体系对阿特拉津的去除效果良好,降解速度快,反应条件温和.0.5 mg/L的腐殖酸,对阿特拉津的去除影响不大,腐殖酸浓度为1、2和5 mg/L时,平均去除率分别为63.4%、50.7%和30.2%;碳酸氢钠的浓度为50和200 mg/L时,去除率分别为88.1%和73.8%,说明水质对阿特拉津的去除影响较大.叔丁醇的浓度为5和20 mg/L时,阿特拉津的去除率分别降低到44.7%和27.5%,去除率随自由基抑制剂叔丁醇增加而降低,说明H2O2/O3降解阿特拉津主要为该体系产生的羟基自由基的贡献.  相似文献   
250.
活性艳蓝KN-R染料废水的电解氧化及其毒性削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Ti/RuO-IrO2为阳极、不锈钢板为阴极,采用电解法处理活性艳蓝KN—R染料废水(简称染料废水)。研究了电解过程中主要因素对染料废水色度去除率的影响,并对处理后废水的生物毒性和可生物降解特性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在pH为8、NaCl溶液浓度为0.050mol/L、电流密度为10.42mA/cm2、极板距离为3cm的条件下,电解15min染料废水色度去除率达100%;电解120min后,水样的发光细菌相对发光度提高至60.88%,活性污泥耗氧速率常数较原水提高了103%,说明染料废水的毒性得到了有效削减,可生化性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