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4篇
安全科学   13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8篇
综合类   46篇
基础理论   23篇
污染及防治   4篇
评价与监测   5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论突发性灾害的危机管理与应急救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论述了突发性灾害危机管理中政府的职能,然后论述了应急救援的有关理念,最后论述了危机管理与应急救援的具体措施。指出建立中国特色危机管理与应急救援制度是建立和谐社会的需要,是国家稳定的需求。  相似文献   
82.
有机磷农药的构效关系及其对浮游生物的毒性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定量构效关系理论和实验室内急性毒性试验相结合研究了六种有机磷农药对四尾栅藻(S.quadricanda)和多刺裸腹溞(Moina macrocopa)的生态毒性。有机磷农药的毒性取决于磷原子的电正性,各取代基种类和构象对电荷分布作用显著。根据构效关系原理,磷氧双键(P=O)被磷硫双键(P=S)取代后毒性降低;羟基(-OH)被甲、乙、丙氧基(-CH3O、-CH3CH2O、-CH3CH2CH2O)取代后有机磷农药毒性依次增强;磷氧单键(P-O)毒性高于磷碳单键(P-C)。该实验中毒死蜱、辛硫磷(-CH3CH2O)毒性高于其它四种(-CH3O),敌敌畏和敌百虫(P=O)毒性高于乐果(P=S),敌敌畏(P-O)又高于敌百虫(P-C),甘氨酸异丙胺盐取代羟基(-OH)的草甘膦毒性最低。毒性试验结果表明,毒死蜱、辛硫磷、敌百虫、敌敌畏、乐果、草甘膦异丙胺盐对四尾栅藻的96 h EC50分别为6.34、6.62、59.53、82.12、141.37和7.25 mg.L-1。它们对多刺裸腹溞的48 h LC50分别为0.20、0.12、0.28、0.17、1.12和5.03 mg.L-1。六种有机磷农药对多刺裸腹溞的毒性强度结果与QSAR分析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即表征有机磷农药毒性特征的取代基团作用的毒性强弱顺序为:-OH〉=O〉-O;对四尾栅藻毒性试验结果中,由于草甘膦异丙胺盐作用于植物类靶位点的特殊性,导致其对四尾栅藻毒性显著增强。综合以上研究,以构效关系理论和浮游生物毒性试验相结合进行有机磷农药的生态风险评价将更加便捷和准确。  相似文献   
83.
基于WiFi的无线远程视频监控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娜 《安防科技》2010,(1):16-18,55
WiFi是当前流行的一种无线局域网技术,具有组网方便、易于扩展等特点。通过对WiFi技术的研究,提出一种基于WiFi的无线远程视频监控系统。系统采用Infrastructure模式组网,物理层采用OFDM技术,数据链路层采用PCF模式,并利用IEEE802.1x认证技术保证系统安全。  相似文献   
84.
表征多元混合物各组分浓度效应曲线(CRC)形态差异的参数σ_((k·ECX))2可以预测多元混合物的联合毒性,进一步探索σ_((k·ECX))2与多元混合物联合作用强度和方式的关系。选取11种环境污染物,按照物质CRC的参数k·ECx的数值分为D组(相异体系)和S组(相似体系),设计18组多元混合物,借助独立作用模型(IA)和效应残差比(ERRx)模型评价混合物的联合作用。结果表明:D组混合体系易发生联合作用方式的转变;S组混合体系联合作用方式保持不变。D组中_((k·ECX))2较大的混合物不易发生联合作用方式的转变。D组混合物整体联合作用强度大于S组,各混合体系内联合作用强度与_((k·ECX))2正相关。该研究揭示了参数σ_((k·ECX))2与多元混合物联合作用的关系,实现了从几何角度对多元混合物联合作用的预判,为环境...  相似文献   
85.
以某污水厂的氧化沟污泥和剩余污泥为培养对象,经厌氧驯化成以硫酸盐还原菌(SRB)占优的污泥.在pH值为6.0-7.0,最佳温度为35℃,硫酸盐质量浓度为4 g/L,剩余污泥固定化小球在反应时间为24 h,Zn(Ⅱ)的进水质量浓度为400 mg/L时,Zn(Ⅱ)的去除率达到了100%,而氧化沟污泥固定化小球Zn(Ⅱ)的去除率只有90%左右;剩余污泥固定化小球在反应时间为8 h,Cd(Ⅱ)的进水质量浓度为500 mg/L时,Cd(Ⅱ)的去除率就达到了95%左右,而氧化沟污泥固定化小球Cd(Ⅱ)的去除率不到80%.实验结果表明剩余污泥是硫酸盐还原菌污泥固定化技术的最佳污泥.  相似文献   
86.
混合物的联合毒性评估是环境安全领域研究热点。前期研究发现,特性参数k·ECx可以预测二元混合物(等毒性配比)的联合毒性。本研究进一步探明k·ECx在不同浓度比二元混合物中的预测能力。本研究以盐酸苯海拉明(diphenhydramine hydrochloride,DPH)、氯霉素(chloramphenicol,CAP)、多黏菌B硫酸盐(polymyxin B sulfate,PLB)、盐酸四环素(tetracycline hydrochloride,TC)、1-十二烷基-3-甲基咪唑氯盐(1-dodecyl-3-methylimidazolium chloride,IL)及其二元混合物体系DPH-PLB、DPH-IL、DPH-CAP和TC-DPH为研究对象,采用直接均分射线法设计二元混合物,通过微孔板法测定研究对象对费氏弧菌的急性毒性,借助独立作用模型(independent action,IA)和相对模型偏差百分比(relative model deviation ratio,rMDR)评价混合物的联合作用。结果表明,前期二元混合物的分类...  相似文献   
87.
以南京市为调研地点,通过走访实践、问卷调查、数据分析、查阅文献的方式,分析了家庭碳足迹的现状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废弃物消耗行为、水资源消费行为、交通出行消费行为、直接能源消费行为、日用品消费行为和食物消费行为是影响家庭碳足迹的主要因素。建议政府、家庭和社区积极配合,共同推进家庭碳足迹减排,助力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  相似文献   
88.
本研究分别以NaOH和NH_3·H_2O为矿化剂,Ce(NO_3)_3·6H_2O为铈源,采用水热法成功制备两种新型纳米二氧化铈材料(CeO_2-Na与CeO_2-N).XRD、FESEM、Raman和EPR等表征手段以及非均相类Fenton降解盐酸四环素(TCH)性能分析结果表明,与CeO_2-N相比,纳米CeO_2-Na催化剂具有更大的比表面积和更高的表面氧空位浓度,其对TCH的催化性能也优于CeO_2-N.在TCH初始浓度为100 mg·L~(-1),催化剂投加量为0.7 g·L~(-1)和H_2O_2投加量为10 mmol·L~(-1)的条件下,CeO_2-Na/H_2O_2/TCH体系对TCH的去除率达86%,通过简单的热处理可以恢复催化剂的催化活性.TCH的降解机理研究表明,该非均相催化体系中起主要作用的是O~-_2·自由基.本研究为纳米氧化铈催化剂的制备及其非均相类Fenton的应用提供一定的技术和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9.
兽药在保障动物健康、提高畜禽产品质量尤其在畜牧业集约化发展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兽药和饲料添加剂的大量使用成为生态环境污染和人体健康损害的一个重要因素。研究表明许多抗生素类和激素类兽药是典型的环境内分泌干扰物,通过多种方式干扰生物体雄激素、雌激素、甲状腺激素等内分泌过程,产生内分泌干扰效应。本文介绍了典型兽药的污染现状及其内分泌干扰效应研究最新进展;以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最新研究方法为基础,较全面地评述了可用于兽药类内分泌干扰物的快速筛选、检测及评价方法,并对该领域未来研究提出了展望和建议,以期为环境和农业等管理部门制定兽药的使用、排放、管理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0.
化学物质对发光菌的联合毒性评价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毒性单位法(TU)的理论基础来源于剂量加和模型(DA),目前仅在二元联合毒性评价中广泛应用。为了确定TU模型适合评价的混合物类型,实验选取5种剂量效应曲线类型不同的物质,采用微板光度计测试了一元、二元混合物对发光菌青海弧菌-Q67(Vibrio-qinghaiensis sp.-Q67)的急性毒性。根据物质的剂量效应曲线形状将物质分为A、B、C 3类,利用毒性单位法(TU)和联合作用定义法分别对AA类、AB类、AC类、BC类混合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TU法仅适合于由剂量效应曲线接近直线的物质组成的混合物进行联合毒性的评价。以效应为基准、TU模型为框架建立了TU’模型,该模型可以满足对任何类型已知成分的混合物或者未知成分的实际水样之间的多元联合作用的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