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3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73篇
安全科学   36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11篇
综合类   165篇
基础理论   48篇
污染及防治   18篇
评价与监测   17篇
社会与环境   6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为研究京津冀地区冬、夏两季大气颗粒物质量浓度与水溶性离子组成特征,于2013年2月、7月对北京、天津、石家庄及4个国家大气背景点进行了PM2.5及PM10的采样,分析了质量浓度及9种水溶性离子,结果表明:(1)京津冀地区颗粒物污染冬季重于夏季,冬季污染水平石家庄天津北京,夏季污染天津、北京石家庄,区域内PM2.5与PM10之间有很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r冬季为0.8796,夏季为0.8424,说明整个区域颗粒物污染有较为相近的来源,大气颗粒物污染表现出区域性特征;(2)京津冀地区PM2.5及PM10中的9种水溶性离子浓度规律为NO-3、SO2-4、NH+4Cl-、Ca2+K+、Na+F-、Mg2+.该地区水溶性离子污染冬季最重为石家庄,夏季则为北京;(3)在京津冀地区二次离子NO-3、SO2-4、NH+4是主要的污染离子,3种离子质量浓度总和在PM2.5、PM10中冬季分别占48.9%、27.8%,夏季分别占58.7%、48.5%.二次离子主要集中在PM2.5中,其对细离子浓度的升高起到直接作用,且二次离子的构成关系也在发生变化.整个区域向硝酸型污染转变,二次离子的季节分布也呈现区域特征,冬季NO-3离子质量浓度比重最大.夏季则为SO2-4;(4)粒径越小富集水溶性离子的能力越强,在PM1中分布了50%以上的水溶性离子,73.9%—94.8%的水溶性离子分布在PM2.5中.  相似文献   
72.
为获得低成本高效率的固定化微生物处理Cr(Ⅵ)废水体系,从混合微生物种类和固定化技术等方面对Cr(Ⅵ)的微生物去除效应进行了试验研究.首先筛选出对Cr(Ⅵ)具有较高去除能力的混合菌株组合,然后采用海藻酸钠(SA)固定法进行混合菌株固定化,考察混合微生物和固定化混合微生物技术对Cr(Ⅵ)的去除效应.结果表明:HB(Bacillus subtilis var.)菌株对Cr(Ⅵ)有较好的去除能力,在40 mg/L的Cr(Ⅵ)溶液中其去除率可达98%左右,其次为Ua(Bacillus atrophaeus)菌株,最后为xJ-Ⅱ(Bacillus subtilis)菌株;混合菌株组合中,HB菌与XJ-Ⅱ菌组合和HB菌与Ua菌组合对Cr(Ⅵ)的去除效应较好,在60 mg/L的Cr(Ⅵ)溶液中其去除率可达92%;混合菌株经固定化处理后,HB菌与Ua菌组合对Cr(Ⅵ)的去除率仍很高,在40 mg/L的Cr(Ⅵ)溶液中其去除率可达到98%.可见,混合微生物能有效地提高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对Cr(Ⅵ)的去除效应,且固定化混合微生物技术有望在铬污染废水中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73.
再生水无计划间接补充饮用水的雌激素健康风险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吴乾元  邵一如  王超  孙艳  胡洪营 《环境科学》2014,35(3):1041-1050
以城市污水为水源的再生水中含有一定量的雌激素类内分泌干扰物,其在无计划间接补充饮用水过程中存在潜在健康风险.针对再生水经河流补给湖库型水源地的典型场景,研究了再生水中雌酮、雌二醇、17α-乙炔基雌二醇、双酚A、壬基酚和辛基酚在水体中的变化规律,评价了雌激素的健康风险.结果表明,再生水(二级出水)中雌激素类物质的质量浓度多分布在0.1~100 ng·L-1水平;双酚A和壬基酚的浓度较高,可达到1~10μg·L-1水平.再生水间接补充饮用水过程中,雌激素的浓度受到上游来水稀释、河道湖库自然降解和饮用水处理工艺去除等作用的影响.雌酮、雌二醇、双酚A、壬基酚和辛基酚的非致癌风险较小,都低于规定值1.当湖库型水源地的水力停留时间大于30 d时,再生水中17α-乙炔基雌二醇对人体的非致癌风险值大多小于1;当停留时间小于10 d且再生水占饮用水比例达50%以上时,16%~47%样品的17α-乙炔基雌二醇的非致癌风险值大于1,其健康风险需优先关注.  相似文献   
74.
浅析广州港集装臬清洗废水处理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超 《交通环保》1999,20(5):32-33
集装箱运输业快速发展造成清洗集装箱废水量的增加。文主要介绍了广州港集兰州箱清洗废水处理流程及原理,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相似文献   
75.
关于我国政府对重大突发事件管理现状的问卷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在对我国的6个大中城市涉及重大突发事件的相关部门进行了问卷调查与访谈的基础上,通过对263份有效问卷的统计数据处理,笔者分析了被调查者对重大突发事件的基本认识、现有的重大突发事件政府管理现状、我国重大突发事件政府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中得到了重大突发事件自身的发展有其一定的规律性、对社会的影响的主要原因、我国重大突发事件政府管理模式的基本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指出了必须针对重大突发事件的发展规律,提高政府对现有的重大突发事件管理效率,构建相应的政府预警管理模式。最后,提出了我国政府对重大突发事件管理模式的改进意见,期望政府能对重大突发事件管理模式的构建有所参考和启示。  相似文献   
76.
浅析广州港集装箱清洗废水处理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集装箱运输业快速发展造成清洗集装箱废水量的增加。文中主要介绍了广州港集装箱清洗废水处理流程及原理,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相似文献   
77.
征收交通拥堵费合理吗? 支持者说:交通拥堵费是在一定的区域、时间内收取的,是为了抑制一定区域时间内、汽车用户对交通资源的使用。在大城市.机动车的增长速度非常快,但是交通资源是有限的.要享受有限的资源,就必须支付一定的费用。[第一段]  相似文献   
78.
应用模糊统计中的集值统计方法对山区公路进行交通安全评价研究,以克服应用等级比重法和专家评分法对模糊和非定量化指标评价中评价精度不高的问题。首先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权重分配,采用集值统计法确定评价值,最终得出道路安全评价结果,确定影响交通安全的主要因素。通过算例说明了模糊统计法能有效解决山区公路安全性评价问题。  相似文献   
79.
微塑料作为一种新兴环境污染物备受关注,但大气微塑料的来源和健康危害尚不明晰.为探究宜昌市不同功能区微塑料的分布特征和人体呼吸暴露风险,分析不同地区大气微塑料的可能来源,于2019年10~12月,采集和分析宜昌市16个观测点的大气微塑料样品,并利用HYSPLIT模型模拟大气后向轨迹.结果表明,宜昌市大气微塑料有纤维状、碎片状和薄膜状这3种形状;透明、红色、黑色、绿色、黄色和紫色这6种颜色;尺寸最小的为10.42μm,最大的为4 761.42μm;平均沉降通量为(4 400±474)n·(m2·d)-1;种类有:聚酯纤维(PET)、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合物(ABS)、聚酰胺(PA)、橡胶(Rubber)、聚乙烯(PE)、醋酸纤维素(CA)和聚丙烯腈(PAN)这7种.各功能区沉降通量依次为:城市居民区>农业生产区>垃圾填埋场>化工园区>城镇居民区.人体呼吸暴露风险评估模型表明,城市居民区成人和儿童每天大气微塑料摄入量(EDI)高于城镇居民区.大气后向轨迹模拟表明,宜昌市各区县大气主要受周边地区影响,部分大气微塑料可能来...  相似文献   
80.
城市景观缓滞水体水华控制及水力条件改善是当前城市湖泊、河流等景观水体生态健康恢复的关键问题。永定河生态补水措施用于缓解莲石湖8号湖等景观缓滞水体面临的水华易发问题,然而该补水过程对景观水体的水华控制成效尚不明确。基于2019—2021年水质、水文、藻类实测数据,通过构建莲石湖8号湖水动力-水质二维耦合数值模型,结合现场监测数据对耦合数值模型进行率定与验证,探讨了在不同补水条件下8号湖叶绿素a含量和缓流区域的变化特征,定量分析了不同外调补水条件下缓滞区空间分布、叶绿素a浓度与典型景观缓滞水体水文条件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外调补水流量能够有效控制缓滞水体内叶绿素a含量,当外调补水流量为0.23~0.96 m3/s时,莲石湖8号湖表层水体中叶绿素a浓度较低且缓流区域面积较小。该研究结果可为城市景观水体水华控制及外调补水优化方案的制定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