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9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216篇
安全科学   14篇
废物处理   22篇
环保管理   12篇
综合类   197篇
基础理论   42篇
污染及防治   150篇
评价与监测   5篇
社会与环境   5篇
灾害及防治   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31.
河流水质系统灰色模型的识别、模拟和应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借助于灰色系统理论的思想和方法可以构造河流水质灰色模型,根据实测水质资料可以识别出河流水质灰色模型中的最优灰参数,在此基础上,可以对河流水质系统进行灰色模拟。灰色模拟考虑了实际河流水质系统中客观存在的不确知因素和偶然因素影响。本文概述了河流水质灰色模型的构造、河流水质灰色模型的研究意义、河流水质灰色模型的灰参数识别、河流水质系统的灰色模拟及其在四川沱江水质系统模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32.
预制混凝土构件通常采用先拼接后灌浆的连接方式,一旦灌浆不密实,将存在严重安全隐患。为了解决装配式复式钢管混凝土结构的连接问题,探索更方便可靠的连接方式,将先灌浆后插筋的连接方式运用到装配式复式钢管混凝土柱的连接中,系统研究了该连接方式下装配式复式钢管混凝土柱中的钢筋锚固性能和锚固长度。并通过设计制作 36 个复式钢管混凝土柱的灌浆插筋锚固试件,采用拉拔试验方法研究了钢筋直径、位置、锚固长度、预制孔形式及直径、灌浆料强度、混凝土强度 7 个影响因素对浆锚钢筋在复式钢管混凝土柱中的锚固性能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试件的典型破坏形式包括钢筋未屈服拔出、钢筋受拉屈服拔出、钢筋拉断三种形式,主要发生钢筋屈服后试件破坏,锚固性能良好;(2)浆锚钢筋在灌浆料中的受力过程主要分为四个阶段:弹性阶段、屈服阶段、强化阶段和破坏阶段;(3)预制孔直径、混凝土强度、灌浆料强度越大,锚固钢筋锚固性能越好;(4)角部浆锚钢筋的极限承载力和极限黏结应力均比中部浆锚钢筋大;(5)复合钢管混凝土柱装配式连接的锚固长度建议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进行计算确定,且预制孔直径不小于 2 d,且不宜小于 32 mm。  相似文献   
433.
豆渣对水中Cd2+和Zn2+的吸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新型生物吸附剂豆渣对水中Cd^2+和Zn^2+的吸附机制和吸附能力;分析了吸附时间、溶液pH、豆渣质量浓度和重金属离子质量浓度对重金属离子去除效果的影响。豆渣对Cd^2+和Zn^2+的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在Cd^2+溶液和Zn^2+溶液的pH分别为6.0和7.0、质量浓度为50mg/L、豆渣质量浓度为10.0g/L的条件下,吸附12h,Cd^2+和Zn^2+的去除率分别为96.O%和89.4%。通过Langmuir吸附等温线模拟,得出豆渣对Cd^2+和Zn^2+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19.61mg/g和11.11mg/g。  相似文献   
434.
435.
真菌胞外聚合物及其与重金属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真菌胞外聚合物(EPS)是近年来真菌微生物研究的热点,其在食品行业、医药工业和环境重金属污染治理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综述了国内外关于真菌EPS提取方法、产量影响因素、组成和结构的研究进展;介绍了真菌EPS在环境中与重金属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胞外吸附和络合机制、草酸盐微沉淀机制和胞外重金属还原机制.在此基础上,展望了真菌EPS在环境重金属污染治理特别是重金属废水处理上的应用前景和亟待解决的研究内容,以便更好地为国内真菌EPS和重金属污染治理等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36.
Ce-Fe/ACF催化剂低温选择性催化还原NO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以ACF作为载体制备了一系列不同质量分数的CeO2和Fe2O3混合负载型催化剂,研究了它们催化净化NO的低温活性和活性的稳定性。同时,对比研究了CeO2/ACF和Ce-Fe/ACF净化NO的能力。活性实验结果表明,催化剂中加入Fe2O3作为助催化,能使催化剂活性、稳定性等得到明显改善。反应温度为80~120℃时,比相同质量分数CeO2/ACF催化剂的NO脱除效率提高幅度最大达到18.11%,增幅度较大;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催化剂的脱硝效率提高幅度趋小,反应温度为200℃时,两者相比,NO脱除效率仅提高1.98%;而后随着温度的攀升,催化剂的脱硝效率提高幅度又慢慢趋大,且其效率平稳。  相似文献   
437.
CuO-CeO_2/AC吸附燃煤烟气中元素汞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活性炭负载CuO和CeO2来制备吸附剂,采用固定床吸附方式,在不同反应条件下对吸附剂的吸附性能进行测试,筛选出去除效率最好的吸附剂,并通过BET和XRD对吸附剂的理化性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CuO和CeO2的加入大大改变了原活性炭的比表面积和孔结构,改善了活性炭的吸附性能。CuO-CeO2/AC中CuO和CeO2质量比不同,对汞的去除效率也不同,在1∶2时去除效率最好;CuO-CeO2/AC中所负载的CuO和CeO的总量为5%时,能大大促进汞的吸附效率,增长有效吸附时间;CuO-CeO2/AC对汞的吸附性能随反应温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在80℃时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438.
Fe(II)EDTA/H_2O_2电催化降解甲基橙模拟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无隔膜电解槽中,采用SPR(Ru-Ir-TiO_2)为阳极,石墨为阴极,考察了Fe(II)EDTA/H_2O_2电催化降解甲基橙(methyl orange)模拟废水的影响,发现EDTA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类电Fenton试剂对甲基橙模拟废水的降解.实验研究表明,在外加电压为5.0v,EDTA:Fe~(2+) =2:1(摩尔比,Fe~(2+) =40 mmol/L),H_2O_2=48 mmol/L,电解质Na_2SO_4=40 mmol/L,废水pH值为(6.5±0.1)的条件下,降解260 mg/L的甲基橙模拟废水90 min,EDTA的加入可以使甲基橙模拟废水的脱色率由29.5%上升到78.4%,COD由571.429 mg/L降至80 mg/L,COD的降解率为86%,EDTA在此过程中既是催化剂又是反应物,可有效避免EDTA带来二次环境污染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39.
利用超声萃取-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技术,对围场县全县农田中5个大类(磺胺类、四环素类、氟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以及其他类)25种典型药物和个人护理品(PPCPs)的污染水平进行了调查,并采用风险熵法对其进行生态风险预评价。结果表明:有23种目标PPCPs被检出,不同目标物检出率差异显著,检出含量范围为0.38~6.50μg·kg-1,单种污染物最高检出浓度为101.9μg·kg-1(磺胺甲恶唑)。以目标物划分,分别有7种和5种被检出物质达到生态高风险和中等风险水平;以采样区域划分,41个土壤点位中分别有17个和12个达到生态高风险和中等风险水平。畜用PPCPs是围场农田中PPCPs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兽药滥用、粪便自然堆沤等传统农耕模式有造成农田土壤中PPCPs累积的趋势,因此需严控PPCPs污染源头,并推进畜禽粪便安全的资源化利用,以减缓农田土壤中由于PPCPs污染带来的潜在生态风险,保障围场地区生态环境功能、农田环境质量以及农产品安全品质。  相似文献   
440.
Biochar is produced by pyrolysis of biomass residues under limited oxygen conditions. In recent years, biochar as an amendment has received increasing attention on composting and soil remediation, due to its unique properties such as chemical recalcitrance, high porosity and sorption capacity, and large surface area. This paper provides an overview on the impact of biochar on the 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nitrogen loss, decomposition and humification of organic matter) and microbial community structure during composting of organic wastes. This review also discusses the use of biochar for remediation of soils contaminated with organic pollutants and heavy metals as well as related mechanisms. Besides its aging, the effects of biochar on the environment fate and efficacy of pesticides deserve special attention. Moreover, the combined application of biochar and compost affects synergistically on soil remediation and plant growth. Future research needs are identified to ensure a wide application of biochar in composting and soil remediation.
Graphical abstract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