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5篇
  免费   69篇
  国内免费   317篇
安全科学   69篇
废物处理   26篇
环保管理   43篇
综合类   556篇
基础理论   120篇
污染及防治   189篇
评价与监测   35篇
社会与环境   40篇
灾害及防治   23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55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79篇
  2011年   75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81.
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对于中国经济行稳致远有着不言而喻的重要意义。为了科学全面认识新时代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厘清未来的发展出路,邀请来自不同领域的相关专家就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中的区域协调、产业协同、交通组织、城镇体系演变、跨区合作、要素配置、流域统筹、一体化路径、绿色低碳发展等研究前沿进行访谈。访谈结果表明:长三角作为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其发展中仍然存在内部发展不平衡、区间交通割裂、行政壁垒尚存、流域生态协作不健全、产业协同发展不足、绿色经济体系较弱等突出问题。长三角在中国乃至世界发展格局中的战略地位,需要综合各学科各专业的理论知识,从不同视角持续关注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重大科学命题。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长三角一体化首先要创新机制缩小区域内部发展差异,强化综合交通一体化的基础支撑,更要突破行政边界的制约;其次要创新机制体制来保障生产要素的有效流动与配置,通过价值链、产业链、创新链的融合发展来夯实一体化;再次要促进土地要素向长三角集中使用,提高长三角地区土地承载能力,为长三角区域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提供充足的土地要素保证;然后要优化人口就业空间结构,加强城际间环境污染联防联治,强化大江大河等重大流域的省际统筹与合作,共同提升长三角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推动绿色一体化发展;最后更要贯彻五大新发展理念,通过科研突破与市场机制来实现低碳发展,在创新驱动引领下打造流空间世界级枢纽,以实现长三角区域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以上观点为长三角区域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可行的理论和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82.
铁基硅盐对土壤环境镉砷赋存形态及转化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铁基硅盐对土壤镉砷赋存形态影响及各形态间转化规律,采用室内长期淹水培养吸附实验,研究不同比例铁硅材料对土壤离子态镉砷活性影响;筛选适宜铁基硅盐(FS)配比同时添加腐殖酸(FSC)和金属氧化物(FSCa),明确复配处理土壤中镉砷分级形态转化程度.结果显示,铁:硅比值增加10%,土壤pH值平均降低0.35;F2-S8处理土壤离子态镉降幅71%;F10-S0处理土壤离子态砷降低59.9%,离子态镉砷含量与硅酸盐-铁盐施用量互呈反比;处理F4-S6和F6-S4之间镉、砷钝化率产生交点,约为25%~30%.土壤中镉主要以可溶态为主,占比58%;砷主要以铁铝氧化态和钙结合态为主,占比40%和23%.铁硅比例为5:5或5.5:4.5左右复配能有效将铝结合态砷和铁铝氧化态砷转变为钙结合态砷和残渣态砷,可溶态镉转化为碳酸盐结合态镉以及铁锰氧化态镉,同步降低土壤中镉砷的活性.  相似文献   
83.
黄婷  张山  苏明雪  李宁 《中国环境科学》2022,42(7):3378-3384
采用共焦显微拉曼光谱仪探索不同热解温度(500~900)℃条件下所制备的污泥基生物炭结构变化的表征方法.结果表明,拉曼信号的荧光干扰与生物炭的理化特性有较强的相关性.随着热解温度升高,拉曼漂移系数减小,这与污泥基生物炭挥发分含量、H/C和O/C比变化趋势一致.其中,漂移系数与挥发分含量和H/C的相关性指数分别是0.97和0.94,其变化规律可用来准确评估生物炭挥发分含量和H/C的变化.同时,生物炭在拉曼光谱中的特征峰强度比D/G随着热解温度升高而增强,代表了污泥基生物炭无序化程度增加的过程.谷区域(V)与D峰强度比IV/ID随热解温度升高而减小,表明具有缺陷的稠合芳环结构的比例增加;另外,经分峰拟合后得到的ID1/IG1变化较小,而ID2/IG2呈增加趋势,证实了小分子侧链基团断裂形成的化合物部分沉积在炭表面,形成缺陷和非晶结构;IG1/IG2随着热解温度升高而减小,表明了炭基材料键角有序与无序比随着热解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因此,拉曼光谱可用于表征污泥基生物炭的微观结构变化,反映其结构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84.
本研究依据2018年山东近岸养殖区调查资料,采用营养盐限制法则评价方法,对DIN、PO4-P、SiO3-Si的平面分布、结构及限制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2018年,山东近岸养殖区DIN、PO4-P和SiO3-Si年平均浓度分别为(0.253±0.048)mg/L、(0.00743±0.00238)mg/L和(0.269±0.089)mg/L,渤海养殖区片的DIN、SiO3-Si浓度总体高于黄海养殖区片,高值站位多分布于莱州湾等半封闭海湾;PO4-P浓度均普遍较低。N/P、Si/N和Si/P的年平均值分别为131±47、0.92±0.47和90±60。N/P高值区多分布于渤海养殖区及海阳-莱阳区片;Si/N、Si/P高值区多分布于牟平区片及渤海的潍坊、龙口及莱州-招远区片。对营养盐限制状况的分析表明,山东近岸养殖区营养盐结构表现为明显的磷限制和枯水期的硅限制。4个季节磷限制状况都较为明显,枯水季节的冬季、春季和秋季硅限制较为明显。建议滩涂贝类养殖区片合理规划放养密度,充分利用海洋初级生产力,净化水质;筏式养殖贝类、藻类养殖区片积极推广贝藻兼养、轮养,开展时空立体养殖,调整养殖品种结构,改善因营养结构改变导致的贫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85.
研究不同海岸结构潮间带生物群落特征的差异不仅可以了解结构的基质特征与潮间带生物栖息适宜度的关系,还可为人工岸线生态化措施的选择提供依据。本文对凌水湾自然岸线和6个不同海岸结构潮间带生物群落进行了调查,比较了潮间带生物群落特征在不同海岸结构之间的差异,探讨了基质和结构特征与潮间带附着生物指标的关系,总结了影响附着生物特征...  相似文献   
86.
To find a better composting process with low greenhouse gas emission and high humus production, the effect of adding kitchen waste on reduction and humification of organic matter during straw composting was studied. Three processes were compared, consisting of different ratios of straw and kitchen waste (1:2, 1:1, and 2:1). At four time points over a 62-d incubation, the reduction and humification of compost was evaluated by measuring the total mass, carbon content, and humic material content of the compost. Treatment 1 (straw/kitchen waste ratio of 1:2) reduced the total mass of compost the most. Treatment 2 (straw/kitchen waste ratio of 1:1) reduced the total carbon content the most, reflecting the highest emission of greenhouse gas. Treatment 3 produced the most humic acid material and released the lowest amount of carbon. Hence,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reducing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and increasing stable organic matter such as humus and humic acid during composting, treatment #3 was optimal. The three treatments resulted in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microbial biomass and enzyme activity during composting. The highest amount of active microbial biomass was associated with the largest reduction in compost mass (treatment 1). Higher proportions of straw (treatments 2 and 3), which contains more lignin, were associated with greater β-glycosidase activity, which may generate more humus that can improve soil quality. Dehydrogenase activity seemed to be the most important microbial factor in organic carbon catabolism or humification.  相似文献   
87.
厌氧-局部循环供氧生物膜技术处理农村污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模拟农村生活污水水质和间歇进水特点,利用“厌氧-局部循环供氧生物膜”技术,研究该工艺对有机物、氮、磷的去除效果.厌氧池和局部循环供氧池有效容积比为1∶1.6,曝气装置位于局部循环供氧池中间底部,环形导流板将局部循环供氧池分隔成中间好氧区和四周缺氧区,斜管沉淀池前置到厌氧池与局部循环供氧池之间,出水端设置循环水池.装置连续稳定运行12个月,平均进水量为140 L/d,生物反应区HRT为1.3d.监测结果表明,出水COD、BOD、NH3-N、TN和TP平均浓度分别在40.31、3.38、2.69、11.98和0.75 mg/L,达到了国家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指标(GB-18918-2002)中的一级排放标准.研究表明,厌氧-局部循环供氧技术是一种适合农村分散污水处理的新工艺,可有效减轻农业面源污染.  相似文献   
88.
基于星座图法的湖北省农业功能分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功能分区是准确把握县域农业功能定位、推动区域农业功能拓展和向现代农业转型的基础工作。旨在探索运用一种新的分类方法即星座图法在农业功能分区中的应用。剖析现代农业的功能定位问题,从农产品供应、就业与社会保障、生态调节和文化传承与休闲4大类综合功能选取30个定量指标和2个定性指标,构建了湖北省农业功能分区指标体系。采用星座图法,根据星座图中各星点的位置,确定各县(市)单项功能的分等类型;并以此为基础结合分区单元的实际地理位置和社会经济及环境现状,作出湖北省农业功能分区方案。分区结果以县级行政区域为分区单元,按照农业功能分区的基本原则,湖北省分4个农业主导功能区,各主导功能区分为3个二级区共12个二级农业功能区  相似文献   
89.
单波  陈杰  肖岩 《环境工程学报》2013,7(2):649-656
胶合竹材GluBam的甲醛释放情况是现代竹结构住宅环保性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竹结构住宅推广中最受关注的指标之一。采用1 m3气候箱对温度、相对湿度和封边情况与GluBam的甲醛释放量和释放速率的相关关系进行了测试,并以一阶单衰减模型为基础提出了GluBam的甲醛释放分析模型。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GluBam板材在各模拟条件下甲醛浓度峰值均小于规范要求;初始甲醛释放量E0和衰减率常数k可以用来评价GluBam的甲醛释放特征;GluBam的醛释放量和释放速率随环境温度和湿度增加而显著增大,且温度因素的影响更大;封边处理可以有效降低GluBam板材的甲醛释放量。  相似文献   
90.
Parks with various types of vegetation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ameliorating air quality in urban areas. However, the attenuation effect of urban vegetation on levels of air pollution was rarely been experimentally estimated. This study, using seasonal monitoring data of total suspended particles (TSP), sulfur dioxide (SO(2)) and nitrogen dioxide (NO(2)) from six parks in Pudong District, Shanghai, China, demonstrated vegetations in parks can remove large amount of airborne pollutants. In addition, crown volume coverage (CVC) was introduced to characterize vegetation conditions in parks and a mixed-effects model indicated that CVC and the pollution diffusion distance were key predictors influencing pollutants removal rate. Therefore, it could be estimated by regression analysis that in summer, urban vegetations in Pudong District could contribute to 9.1% of TSP removal, 5.3% of SO(2) and 2.6% of NO(2). The results could be considered for a better park planning and improving air qual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