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3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62篇
安全科学   39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22篇
综合类   144篇
基础理论   28篇
污染及防治   20篇
评价与监测   7篇
社会与环境   13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好氧颗粒污泥用于膜污染的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膜生物反应器在运行过程中容易引起严重的膜污染,从而限制了膜生物反应器在实际废水处理工程中的应用.从污泥特性角度分析了好氧颗粒污泥的特点和减缓膜污染的原因,并且与活性污泥比较,提出好氧颗粒污泥减缓膜污染的优势,为膜污染的控制提出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92.
酸性条件下H+ - Cu2+在红壤表面反应的能量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酸性条件下H -Cu2 在红壤表面反应动力学的能量特征,结果表明:酸性条件下Cu2 的吸附分为快反应和慢反应两个阶段.用一级动力学方程拟合,Cu2 的最大吸附量随酸度的增加而显著下降,随温度的升高提前达到平衡.用双常数方程描述Cu2 在吸附点位能量分布的不均匀性,用扩散速率常数b计算,活化能(Eb*)随酸度的增加而增加,Cu2 扩散需要克服的能障变大;ΔH*值为正,温度升高可促进Cu2 的扩散;ΔS*均为负值,表明吸附反应使体系的有序度增加.原液pH值为3.8和3.3时,流出液的pH值高于原液,这是由于土壤的缓冲作用、土壤表面质子化和硫酸根专性吸附释放的羟基中和;反应初期H 消耗是快反应过程,反应后期H 对矿物的溶蚀为速率控制步骤.  相似文献   
93.
公众满意度越来越成为环境治理、城市管理、公共政策等绩效评估的重要参考之一。中国引入公众满意度时间较短,对其理论内涵认识不充分,在问卷设计、调查方法选择、数据分析等方面缺少科学指导。以中国“无废城市”建设成效评估为例,从理论、方法及实践视角对公众满意度调查进行系统梳理和总结。首先,基于公众参与理论及满意度理论阐述了公众满意度的理论基础,并从“预期—不一致”“对比标准”“让渡价值”“价值感知差距”等理论视角分析了公众满意度的形成机制;其次,总结了不同国家公众满意度的测评模型和方法;最后,阐释了公众满意度的调查策略和实践流程。基于本文研究结论,提出建议:一是深化公众满意度理论研究,形成适合中国的研究方法和技术体系;二是推动公众满意度定量和定性研究相结合,提高满意度评估的有效性;三是加强公众满意度影响因素的因果及机制分析,拓展相关研究领域、内容与方法。  相似文献   
94.
为提高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水平,准确判断吊装作业安全状况,建立基于相关向量机(RVM)的预警模型。根据装配式建筑吊装作业特点,对比传统施工模式,分析致使吊装事故发生的主要因素,按人-机-料-法-环(4M1E)5要素确定预警指标体系,并通过粗糙集(RS)属性约简算法确定模型安全预警因子;选用混合核函数构建RVM预警模型,并通过改进粒子群算法(IPSO)寻优确定核参数,给出计算方法及模型流程;以华中地区5个项目的相关数据完成模型学习训练和预警仿真。结果表明:用该模型所得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一致,判定正确率为94%、平均相对误差为3.667%,预警分析效果良好,较其他3种机器学习方法泛化拟合能力更强、效率更高。  相似文献   
95.
富营养化不仅影响水环境质量,而且破坏水生态平衡,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危害。固定化微生物技术是利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将游离微生物细胞限制在一定空间区域内,既能免受流水冲刷流失,可重复循环利用,又能保持生物活性,有效去除水体中的污染物,因此该技术被认为是控制水体富营养化的有效方法。该研究介绍了固定化微生物技术的特点及其在富营养化水体处理中的应用现状,综述了传统及新型固定化载体的选择及发展、降解和去除氮磷污染物的微生物种类以及常用固定化方法(吸附、包埋、共价结合、交联等)的优缺点。最后,针对当前微生物固定化技术面临的挑战,对今后的研究和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该综述可为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应用于各类废水处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6.
好氧颗粒污泥的特点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好氧颗粒污泥的基本特征和微生物相、好氧颗粒污泥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颗粒化反应器等。好氧颗粒污泥是近几年发现的在好氧条件下自发形成的细胞自身固定化过程 ,是生物膜特殊的生长形式。颗粒污泥具有良好的沉降性能、较高的生物量和在高容积负荷条件下降解高浓度有机废水的良好生物活性。污泥颗粒化过程是一个多阶段的过程 ,取决于废水组成及其操作条件的选择。在气提式内循环间歇反应器 (internalcirculatesequencingbatchairliftreac tor ,ICSBAR )中易于培养出性能良好的好氧颗粒污泥。  相似文献   
97.
阿特拉津在土壤中的环境行为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阿特拉津在土壤中的迁移、降解及其对植物的影响等环境行为,阐述了土壤组成、土壤pH值以及温度、湿度等因素对各种环境行为过程的影响,并结合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提出了阿特拉津环境行为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8.
项目设计是农业综合开发投资前期工作及建设管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质量和投资综合效益。鉴于多年来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立项和项目设计粗放、项目效益评价简单、项目建设方案缺乏具体量化比较等问题,以农业综合开发投资中的土地治理项目为考察对象,从分析农业综合开发经济效益目标入手,以成本—效益分析方法为依据,以目标规划为工具,结合具有典型平原农区特色的湖北省荆州市的案例,就如何优化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设计,包括如何确立优化目标、建立项目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优化模型及模型应用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结论和方法对推进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管理定量化、精细化、科学化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99.
微塑料污染对水生态系统及人类健康危害大,为探究微塑料在不同环境介质中的赋存特征,选择长江一级支流玛瑙河为研究区域,通过现场采样、显微镜观察和傅里叶红外光谱测定等,对玛瑙河表层水体、沉积物、河岸带土壤和底栖动物铜锈环棱螺中微塑料的丰度、粒径、形状、颜色和组成类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玛瑙河表层水体的微塑料平均丰度为(5.9±0.26)n·L-1;上层沉积物中微塑料丰度(以干重计)为(1.35±0.1)n·g-1,下层沉积物中微塑料丰度(以干重计)为(0.93±0.12)n·g-1;近河岸带土壤中微塑料丰度(以干重计)为(0.68±0.16)n·g-1,远河岸带土壤中微塑料丰度(以干重计)为(0.69±0.14)n·g-1;铜锈环棱螺体内微塑料丰度为(2.06±0.25)n·g-1.分析发现,上层沉积物和下层沉积物中微塑料丰度呈正相关;铜锈环棱螺体内微塑料丰度分别与上、下层沉积物中微塑料丰度呈正相关;近、远河岸带土壤中微塑料丰度具有相关性.各环境介质和铜锈环棱螺体内微塑料粒径大多<0.1mm,主要形态为纤维状和碎片状,颜色以蓝色和黑色为主,成分主要是聚丙烯(PP)和聚乙烯(PE).研究发现,河岸带土壤中微塑料主要来源于农用塑料薄膜的破碎和分解.通过多环境介质调查和铜锈环棱螺体内微塑料的分析,探明了大型底栖动物体内微塑料的累积效应,可为全面了解微塑料潜在生态风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0.
土壤有机质是衡量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提高区域有机质空间分布预测精度十分必要.利用黄河流域卫宁平原采集的1 690个土壤表层(0~20 cm)有机质及自然环境、人类活动数据,通过1 348个点采用经典统计学、确定性插值、地统计插值和机器学习的方法分别建立了土壤有机质空间分布预测模型,以342个样点数据为测试集检验分析不同模型预测精度.结果表明,卫宁平原土壤表层ω(SOM)的平均值为14.34 g·kg-1,1 690个采样点土壤有机质变异系数为34.81%,为中等程度变异,呈现出东北部、西南地区含量低,中间黄河左右岸和地势平缓的黄河阶地相对含量高的空间分布趋势.4类方法的预测精度大小为:机器学习法>地统计插值方法>确定性插值方法>经典统计学方法.通过对比,基于改进麻雀搜索算法优化的BP神经网络预测精度最好,改进后的麻雀搜索算法具有更优的收敛精度,避免了陷入局部最优,防止了数据过拟合,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该优化算法可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预测精度,在土壤属性预测上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