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7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127篇
安全科学   94篇
废物处理   9篇
环保管理   42篇
综合类   342篇
基础理论   73篇
污染及防治   58篇
评价与监测   53篇
社会与环境   25篇
灾害及防治   6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741.
为研究地震前后地表水水质变化规律,以2013年4月20日雅安地震重灾区—宝兴县地表水水质变化为例,对2012 ~2019年宝兴县赵家坝断面地表水水质监测数据收集整理,单因子评价法、污染指数法(单项污染指数、综合污染指数和有机污染综合指数)和水质指数模式优化法对地震前后地表水质进行分析.结果 表明,此次地震引起水体中污染...  相似文献   
742.
为探究土壤呼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及水热因子对生物炭和秸秆添加的响应,采用LI-8100土壤碳通量测量仪(LI-COR,Lincoln,USA)测定了常规施肥(CK)、常规施肥+2.25t·hm-2生物炭-C(T1)、常规施肥+2.25 t·hm-2秸秆-C(T2)、常规施肥+1.125t·hm-2生物炭-C+1.125 t·hm-2秸秆-C(T3)这4种处理下土壤呼吸及微生物量的变化.结果表明:①添加生物炭和秸秆显著增加了土壤呼吸速率和CO2总排放,T3增幅最大,T1增幅最小;T1对土壤呼吸的作用表现为烟草生育前期促进,后期抑制.②生物炭和秸秆还田均显著增加土壤微生物量碳氮以及功能菌菌落数,其中T1对固氮菌的提高作用显著,T2对真菌无显著影响,T3表现为正交互作用;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微生物量碳氮以及细菌、放线菌的数量显著正相关.③T3显著增加了5 cm土壤温度,增幅为4.53%.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温度表现出显著的指数相关性.综上所述,等碳量添加秸秆和生物炭显著提高土壤呼吸速率及微生物生物量,生物炭与秸秆的交互效应为正值;与添加秸秆相比,施用生物炭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碳矿化,其固碳减排效应更好.  相似文献   
743.
我国城市污泥中重金属的赋存形态与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全面了解中国城市污水处理厂脱水污泥中重金属(HMs)的形态特征和污染状况,本研究以我国40座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剩余污泥为研究对象,对污泥中重金属As、Cd、Cr、Cu、Ni、Pb和Zn的总量以及赋存形态进行了测定.采用毒液浸出法(TCLP)、风险评价编码法(RAC)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了其生态风险.结果表明,40个样品中重金属含量的中位值由大到小依次为:Zn > Cu > Cr > Pb > Ni > As > Cd,各元素整体达标率>90%.As的各形态分布较为平均;Cd和Zn以可还原态为主;Cr主要以残渣态的形式存在,其次为可氧化态和可还原态;Cu主要以可氧化态的形式存在;Ni主要以可交换态的形式存在;Pb主要以可还原态和残渣态的形式存在,可交换态的含量最低.TCLP提取态重金属的比例大小顺序为:Ni > As > Zn > Cd > Cu > Cr,所有样品中Pb的TCLP提取态含量均低于检出限;RAC法评价结果显示,7种重金属环境风险大小依次为:Ni > As > Zn > Cd > Cu > Cr > Pb,Ni的生态风险等级为高等,Zn、As和Cd的生态风险等级为中等,Cr和Cu的生态风险等级为低等,Pb无生态风险;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城市污泥中Cd和Cu的潜在生态风险最高,是我国城市污泥中主要的重金属污染物,但是如果按照国家标准规定的方法进行农用,造成土壤污染的风险总体处于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744.
黄渤海沿岸经济贝类体内的石油烃的测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1990-97-1991-12期间,监测了黄渤海沿岸经济贝类体内的污染物残留量,计算了沿岸软体动物体内石油烃含量的本底值为3.47-19.7mg/kg,用本底值的上限作为评价标准,对沿岸贝类的石油污染状况,按污染程度做了海区划分,结果是大连湾,长江口,锦州湾的经济贝类是石油烃污染严重的区域。  相似文献   
745.
本研究模拟用生活污水灌溉农田,探讨各种形态的含氮化合物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规律以及对地下水硝酸盐含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746.
用锯屑、果壳等木质纤维废料为原料,在板式炉或转炉中,以氯化锌法生产活性炭会产生各种污染物,其中,每生产一吨炭排放漂洗废水60—100m~3。表1为浙江鹿山林场活性炭厂煮铁废水分析数据。 活性炭生产中的废水,可采用净化后的石灰乳及高分子絮凝剂进行中和絮凝沉淀,  相似文献   
747.
综合评价第一轮退耕还林(草)工程实施期间(2001~2008)、第一轮退耕还林(草)工程实施后(2009~2013)及第二轮退耕还林(草)工程实施以来(2014~2017)宝鸡地区的生态修复效果,为后续国家生态修复政策的完善和实施提供有针对性的理论参考。研究基于植被降水利用效率(Rainfall Use Efficiency, RUE)模型,综合气候、土地利用/覆盖及光学遥感3个维度,采用经分离后的人为干预(增加/减少)因素探讨了自然和人为驱动因子对植被恢复的影响。结果表明:(1)自2001年以来,宝鸡地区造林面积呈增加趋势的区域遍布全区(83%),第一轮退耕还林(草)工程实施后植被改善面积占比为83.32%,林地(介于0.64~0.67)植被改善最好;(2)夏季人为干预区域降水量最大,RUE值最小。春季RUE增加最显著,夏季RUE减少最显著;(3)累计增强型植被指数(Enhanced Vegetation Index, EVI)与RUE在2001~2008年、2009~2013年和2014~2017年,均呈较好的正相关性。∑EVI分别以0.148、0.029、0.143/a的速度逐年增长;(4)3个时间段上,林地的RUE值最高。其中2001~2008年、2009~2013年人为干预减少的年均RUE值(0.40、0.43)小于人为干预增加(0.48、0.46),2014~2017年人为干预减少的RUE值(0.54)大于增加的RUE值(0.51)。可见,时空尺度上人为干预在短期时间内能够促进植被恢复显著改善,但气候因素对宝鸡地区植被覆盖的影响是长期效应。  相似文献   
748.
<正>由于商贸行业规模庞大,所涉及的经营项目种类多、数量大,实践中往往存在安全监管力量较弱等问题。对于监管部门而言,如何利用现有资源,实现对企业的有效监管,是当下亟需解决的难题之一。对此,本文提出了集约化“6+4”安全监管模式理念,即“6种监管措施+4项运行机制”,希望能够为各级安全监管部门在合理调配人力、财力,提升安全监管效能,  相似文献   
749.
文章阐述了工业源VOCs的产排特性,归纳了VOCs在线监测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VOCs治理“三率”低,有组织排放在线监测仍处于起步阶段;无组织排放严重,暂未有明确的监测分析方法和设备;VOCs在线监测监管体系不健全,存在监管漏洞。通过详细介绍目前国内主流的几类VOCs在线监测仪器,包括质子转移反应质谱(PTR-MS)、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检测仪(GCFID)、光离子化检测器(PID)和金属氧化物半导体(MOS)传感器等,为开展智能化在线监测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750.
“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将进入减污降碳协同治理的新阶段。本研究通过梳理温室气体协同管控的国际经验,创新性的提出了基于排污许可制的固定污染源温室气体管控体系设计方案,并根据任务的轻重缓急分近、中、远期,提出了构建以排污许可制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温至气体管控体系、逐步完善现有MRV管理制度体系、加快制定温室气体排放标准、统筹建立碳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分步建设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制度以及有序推进温室气体排放纳入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等六项具体建议,为我国将温室气体纳入排污许可管理决策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