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21篇
安全科学   23篇
环保管理   18篇
综合类   62篇
基础理论   4篇
污染及防治   7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灾害及防治   1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01.
电气设备局放检测现场常因检测需求变更而需更换不同的检测设备类型与接线形式,从而影响工作效率并带来较大的安全隐患。为解决上述问题,设计出一种既能用于巡检也能用于缺陷精确定位的一体化多功能特高频传感器。对该新型传感器的结构型式、功能参数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并通过在某电气设备局放检测中与传统特高频传感器的对比应用,验证了其功能与实用性。  相似文献   
102.
带电检测对电气设备内部发生的长间歇式、潜伏性局部放电通常定位为外界干扰,而在线监测易受多源放电以及背景噪声的干扰,导致该类缺陷易发生漏报。在现有带电检测与在线监测基础上,基于云平台技术设计了一套间歇式局部放电检测系统。该系统不仅可以将不同频带的局部放电信号进行采集,通过多频段联合定位的方法完成内部放电缺陷的初步定位,而且具有局部放电模式识别的功能,给出设备内部放电类型。试验结果证明:基于云平台的间歇式局部放电系统可以完成电气设备内部局部放电缺陷的长期跟踪,通过实时检测数据变化、在线数据分析,为异常设备制定相应的检修策略。  相似文献   
103.
电石渣属于Ⅱ类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为提高废弃资源利用率,降低烟气脱硫生产成本,介绍了在不经过脱硫设备改造的前提下,通过掺比比例、浆液pH、供浆密度配比的控制,将电石渣代替石灰石作为脱硫剂进行了现场验证,并在神华国能宁夏煤电有限公司鸳鸯湖电厂取得了成功应用。此方法可以降低生产成本,促进经济社会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4.
三峡水库洪水调度对香溪河藻类群落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三峡大坝汛期洪水调度为契机,于2013年7月在香溪河开展原位监测,研究了洪水调度对藻类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在洪水调度期间香溪河水位变动范围是145.63~148.36m,河流中上游平均流速变化幅度小于河口平均流速变化幅度,中上游与河口的平均流速存在显著差异(P<0.05).调度前香溪河的藻类优势类群为蓝藻与硅藻,蓝藻所占比例高于硅藻,调度结束后,中上游水域硅藻占优势,河口区域蓝藻所占比例升高.香溪河水环境特征与藻类群落结构在洪水调度期间发生了显著改变,Shannon-Weaver指数趋于下降.研究结果表明:三峡大坝拦蓄洪水的过程显著改变了香溪河水环境条件,洪水顶托作用首先改变了支流的水文水动力学特征和水质状况,随后藻类群落快速变化响应了这种改变.洪水调度所营造的动态水位使得靠近大坝的支流生境受到强烈冲击和破坏,导致了藻类种类和生物量的变化;由此可见,水库的动态水位可改变支流的藻类群落结构,有助于抑制和延缓支流水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5.
海洋平台的冲刷本质为流、固两相流的相互作用问题,采用两相流模型模拟这一相互作用过程可以准确反映其物理机制。本文基于两相流模型SedFOAM,建立海洋平台基础的三维两相流冲刷数值模型,对桩基局部冲刷坑演变过程和桩柱上、下游的最大冲刷深度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桩基局部冲刷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单向水流作用下,桩柱上游出现半圆形的冲刷坑,最大无量纲冲刷深度(约为0.65)出现在桩柱上游;冲刷过程中桩柱下游出现斜向发展的淤积带;受下潜水流的影响,桩前最大冲刷深度可达平衡深度的80%。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为实际海洋平台的冲刷预测和基础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6.
针对S变电站运行过程中发生的一起800 kV SF6断路器接地故障,通过现场二次保护动作、故障录波图中电压与电流变化趋势以及SF6分解产物等分析,确定了故障断路器间隔。通过返厂解体,发现了设备内部放电过程中受损部件以及相应的放电轨迹。基于故障后气室材料特性分析、合闸电阻堆热容量分析、设备放电轨迹分析,确认放电原因为罐体内部异物。通过断路器合闸过程中的粒子飞行轨迹分析、罐体内异物电场仿真、电阻堆气隙内电场仿真,给出了2种异物来源,并提出了相应的异物解决措施,以避免同类接地故障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7.
陈磊 《世界环境》1995,(1):43-44
全球危险废物的转移情况TransferofHazardousWasteintheWorld¥Abstract:Since1980s,theamountofcross-boundrytransferredhazardouswastehasbeeninc...  相似文献   
108.
活性污泥与消化污泥的脱水特性及粒径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裴海燕  胡文容  李晶  陈磊 《环境科学》2007,28(10):2236-2242
对活性污泥和消化污泥的脱水特性和粒径分布进行了研究,分析了2种污泥胞外聚合物(EPS)含量的差异以及生物相的变化特征和机理.结果表明,表征脱水性能好坏的毛细吸收时间(CST),新鲜活性污泥为9.84 s,消化污泥增加到607.5 s,消化污泥固体颗粒从悬浮液分离所需的时间变长,脱水性能变差.其原因一方面是消化过程使EPS中蛋白质和多糖降解,另一方面是大大降低了消化污泥中原生动物数量,减少了促进微生物凝聚的EPS物质向污泥中的释放.消化污泥EPS含量为123 mg/g(以干污泥计,下同),比EPS含量为540 mg/g的活性污泥减少了77%.EPS的降解使较大的污泥颗粒分解成较小的污泥颗粒,活性污泥占体积最大的颗粒粒径是133 μm,消化污泥下降到44.6 μm,活性污泥的平均粒径是132.6 μm,消化污泥仅为70.48 μm,结果导致消化污泥脱水性能变差.  相似文献   
109.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临界流体萃取的是以超临界流体作为溶媒体的新型分离技术,具有分离效果好、萃取率高、产物无溶剂残留、节能和实用性强等优点。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在废水处理、固体废物处理及大气污染物治理,分析中的研究和开发日益广泛,应用前景十分看好。  相似文献   
110.
在进行电梯检验的时候,存在诸多影响检验的因素。本文针对电梯检验中的检验条件进行研究。通过对电梯检验条件对于检验影响的研究,提出一些有关电梯检验的相应建议,以不断提高电梯检验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